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 著
图书标签:
  • 农产品价格
  • 价格调查
  • 农业经济
  • 市场分析
  • 统计年鉴
  • 中国农业
  • 2017年
  • 物价
  • 农产品市场
  • 经济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ISBN:9787503783937
商品编码:25799478498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作  者: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 定  价:148 出 版 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页  数:16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3783937 前言
部分统计图
1-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走势图
1-2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走势图
第二部分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上年为100)
2-2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以1978年为100)
2-3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4主要农产品分季度生产者价格指数
2-5分品种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第二季度)
2-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第三季度)
2-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第四季度)
2-10各地区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2-11各地区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2各地区林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3各地区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4各地区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5各地区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分类指数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农村经济运行市场化步伐持续加快,市场机制在农产品流通与贸易中的基础作用日益显现,宏观决策和社会公众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新形势,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发挥自身优势,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汇编以发挥其在市场竞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图、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三部分,除此以外,还收录了农产品价格调查方案等内容作为附录。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拨云见日,洞察农业经济脉络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是一部详实记录中国农业经济运行轨迹,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的权威性年度报告。本书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系统梳理并呈现了全年范围内涵盖大江南北、品种繁多的农产品价格数据,是理解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趋势、制定相关政策以及进行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本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从宏观的农业生产环境分析到微观的各类农产品详细价格信息,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复杂生态。 一、 宏观视角下的农业经济环境扫描 年鉴的开篇,首先着眼于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及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深入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展、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家对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宏观层面的动态无疑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对这些政策的解读,读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意图,以及这些意图是如何层层传导至田间地头,最终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产量预期和市场供需关系。 与此同时,年鉴也详细阐述了2017年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旱涝、霜冻等)对农作物产量的冲击,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动等,都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构成了外部压力或机遇。此外,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趋势,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等,也都在年鉴中得到细致的分析,它们共同描绘了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图景。 二、 粮食作物价格深度解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粮食是安邦定国之本。年鉴中,粮食作物价格占据了相当重要的篇幅。它详细列出了2017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内的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期货价格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呈现,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成本差异、市场供需状况以及政策性粮价的调整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对于玉米,年鉴会分析其价格在2017年的走势,以及影响因素,例如其作为饲料粮和工业原料的双重属性,以及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变化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大豆,会重点关注其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效应,以及国内供给侧改革和进口政策对其价格的影响。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作物,其价格走势的分析则会更侧重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体现,以及稳定市场价格的各项措施。此外,年鉴还会对一些杂粮杂豆的价格进行跟踪,反映出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增长。 三、 经济作物价格变动:多元化农业发展的晴雨表 除了粮食作物,中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经济作物种类的日益丰富。年鉴详细收录了2017年各类主要经济作物的价格信息,包括棉花、油料(花生、菜籽油等)、糖料(甘蔗、甜菜)、烟草、麻类以及茶叶、咖啡、可可等新兴经济作物。这些作物的价格变动,往往更能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例如,对于棉花,年鉴会分析其受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油料作物,则会深入剖析其价格与食用油消费市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糖料作物价格的分析,则会联系国内外糖市的波动以及国家食糖进口政策。对于茶叶、咖啡等,则会关注其市场化程度、品牌效应以及出口情况对价格的影响。这些经济作物数据的梳理,不仅体现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反映出农民收入渠道的多元化。 四、 畜牧产品价格分析: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指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产品在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年鉴对2017年主要畜牧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涵盖了猪肉、牛肉、羊肉、禽蛋、奶制品等。 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其价格的波动备受关注。年鉴会深入分析2017年猪肉价格受到生猪养殖周期、环保政策、非洲猪瘟疫情(尽管在2017年尚未大规模爆发,但趋势已有所显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牛肉和羊肉,则会关注国内养殖规模、进口政策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需求的增长。禽蛋和奶制品的价格分析,则会从生产成本、市场供需、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意识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对畜牧产品价格的分析,读者可以窥见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对健康、营养的日益重视。 五、 水产品价格动态:蓝色经济的深度透视 海洋和内陆水域的渔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年鉴对2017年水产品的价格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海水养殖产品(如对虾、贝类、海参等)、淡水养殖产品(如草鱼、罗非鱼、鲤鱼、河蟹等)以及捕捞性渔业产品。 对这些水产品价格的分析,会涉及到养殖技术的进步、病害防控、饲料成本、禁渔期政策、休渔期管理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多个方面。例如,对虾和罗非鱼等大宗养殖品种的价格,会关注其出口市场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情况。对于河蟹等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则会分析其上市时间、产量以及品牌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年鉴还会关注一些珍贵或特色水产品的价格,反映出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六、 蔬菜、水果价格变动:民生百态的生动写照 蔬菜和水果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年鉴对2017年各类主要蔬菜和水果的价格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分析,包括当季和反季产品、产地直销价格、批发市场价格和终端零售价格。 在蔬菜方面,年鉴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蔬菜在2017年的价格走势,例如叶类蔬菜受天气影响较大,根茎类蔬菜储存成本差异等。对于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也会区分其成本和价格特点。水果方面,年鉴会关注大宗水果(如苹果、香蕉、柑橘)和特色水果(如浆果、进口水果)的价格变化,分析其生长周期、产量、品牌溢价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影响。这些看似细微的价格波动,实际上生动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迁。 七、 农产品价格指数与分析模型:洞察趋势的工具 除了提供原始数据,年鉴还可能包含一些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构建和分析,例如综合农产品价格指数、分大类农产品价格指数等。这些指数能够更宏观、更系统地反映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整体走势和变化趋势。年鉴还会通过专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7年农产品价格的变动进行深入解读,例如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模型,探究影响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价格走势进行初步的预测或风险提示。这些分析工具的运用,将本书的价值从单纯的数据罗列提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 八、 附录与参考信息:拓展视野的窗口 为了使年鉴的内容更加完善和实用,年鉴的附录部分通常会包含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这可能包括2017年中国的农业统计年鉴摘要、重要的农产品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与农产品价格相关的政策法规列表、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以及部分地区重点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数据等。这些附录信息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有助于将农产品价格信息置于更宏大的农业经济背景下进行理解和研究。 总结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不仅仅是一本数据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百科全书”和“晴雨表”。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详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全方位地展现了2017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脉络和运行规律。本书对于政府部门制定农业政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农业企业优化生产经营、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国计民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翻阅本书,读者能够拨开迷雾,清晰地洞察中国农业经济的深层逻辑,把握发展的脉搏,为应对未来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专业年鉴,我原本是抱着“大概率是枯燥乏味”的心理预期,但翻开之后,我的看法被彻底颠覆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信息密度,处理得异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通过精妙的图表设计和对比分析,将复杂的市场信息“可视化”。例如,它对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变化趋势的对比图,清晰地揭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价格差异的决定性影响。我尤其欣赏它对“异常值”的处理方式,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剔除,而是专门开辟了篇幅去探讨那些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特定月份或特定批次产品的原因,这体现了编纂者超越纯粹统计学意义的洞察力。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展现中国农业经济脉络变迁的编年史,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关注点和思考角度,让人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评分

这本厚厚的年鉴,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份量,那种感觉就像是捧着一摞实实在在的田间地头的记录,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市场传闻。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关于华北平原小麦和玉米的区域性价格波动章节,那些详尽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统计数据,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用近乎编年史的笔法,勾勒出不同年份间,受气候、政策甚至区域性农业补贴变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的微妙起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对一些小众但重要的经济作物,比如特定品种的杂粮和油料作物,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对于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库。我甚至发现,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统计口径变化,可以侧面推导出国家在统计和价格监测体系上的演进,这种“读出言外之意”的乐趣,是其他泛泛而谈的行业报告所无法比拟的。那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资料搜集和分类整理,让人对数据的可靠性深信不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透露出一种低调的专业性。它没有追求花哨的封面设计或者过度美化的图文,而是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了内容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上。我注意到,许多关键数据的引用都附带了非常详细的注释和数据来源说明,这对于需要进行学术引用或严谨报告撰写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阀”。这种透明度,让读者能够追踪每一个数字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盲目接受结论。在阅读中,我特别欣赏其在“突发事件对价格影响分析”这一章节中的冷静客观,它没有进行煽情的描述,而是用时间序列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事件发生前后价格的系统性位移和回归过程,充分展示了研究者在面对波动性市场时的科学态度。这本年鉴的价值,不在于它说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而在于它沉默而稳定地,记录了中国农业经济运行的真实心跳。

评分

我是一个关注农业供应链效率的行业观察者,通常我最头疼的就是缺乏可靠的基准数据来衡量我们内部运营的效率是否处于行业前沿。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提供了一把精确的“度尺”。它对于不同季节、不同产地之间,同一种大宗农产品(比如我们关注的某类水果)的批发市场与终端市场的价格差进行的多维度剖析,细致入微。我特别对比了它收录的南方产区和北方销区的价格链条,发现其中关于冷链物流成本在不同年份的占比变化曲线,走势异常平滑且符合经济学原理。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对整个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全面的数据覆盖能力。坦率地说,光是整理出这些跨越数年的、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工作量本身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形态呈现了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进行基准对标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我这位长期浸淫在市场一线的“老江湖”感到震撼的,那就是这本年鉴在数据颗粒度上的极致追求。它不像一些宏观报告那样,动辄用全国平均价来做结论,而是深入到了“县级”乃至“特定大型批发市场”的层级。例如,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它不仅给出了政策价,还详细列出了该年度实际成交的平均溢价区间,这种“政策面”与“市场面”的交叉印证,是评估政策实际落地效果的关键所在。我甚至尝试着用它提供的某一省份的周度价格数据,去反推当时的库存周转速度,结果发现与我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半公开信息高度吻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作为权威参考的信心。它为所有试图理解中国复杂且分散的农产品价格体系的人,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