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敖小平著的本书题为《南通方言考(精)》,是一部以极具研究价值的南通方言为素材、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主旨的语言学著作。读者对象为具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语言研究爱好者和地方文化工作者。作者力图结合汉语方言研究,以尽可能浅显的语言介绍现代语言学的知识与成就。本书共分七卷,分别是概论篇、语音篇、历史篇、文字篇、词汇篇、语法篇和语料篇。通过对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和对语言学方法的应用,作者希望能够对南通方言有迄今为止很为全面和深入的描写,也希望藉由此书为其他方言的描写和研究提供一个参照,为各地保护方言的努力尽绵薄之力。 南通方言是作者的母语,在各地方言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这一方言形成于孤悬江海达六个世纪的胡逗洲上,由各地移民的语言混合而成,是汉语方言中的克里奥尔,与附近的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都不能通话。南通方言中保存有许多其他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代汉语成分,还有一些其他方言中很少见的语言现象,十等 敖小平 著 敖小平,江苏省南通市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时曾经接受音韵、训诂、文字等传统语言学科目训练,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理论语言学博士学位时又接受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语用、语义、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现代西方语言学科目训练。这些中西合璧的训练,加上曾有幸在国家语委和语言应用研究所工作的经验,使作者对方言研究有一个较为独到的视角。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和印刷质量是值得称赞的,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和对比的工具书性质的著作来说至关重要。页边距的处理恰到好处,使得在做笔记和标注时留有足够的空间,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度阅读、习惯做批注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特别是那些复杂的音标符号和表格,清晰度极高,避免了阅读过程中的识别障碍。不过,我注意到在某些章节的逻辑跳转上,如果能有更清晰的小标题或者过渡段落来引导读者,或许能让阅读体验更顺畅一些。毕竟方言学涉及大量的分类和对比,读者很容易在复杂的层级结构中迷失方向。一个更具导向性的结构设计,能让知识的吸收过程更加高效和愉悦。总体而言,它在实体制作层面,绝对算得上是一部精品。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像我之前读过的几本地方志一样,更多地侧重于历史沿革和方言的地理分布,但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在语法结构层面的探讨似乎比预想的要少一些。我特别关注的是,南通方言在代词系统或者动词体貌标记上,是否与周边吴语区或江淮官话存在显著的区别,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些功能层面的分析,往往能揭示出方言最核心的思维模式。如果书中能更深入地挖掘这些结构性特征,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汉语方言谱系中进行比较,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无疑会再上一个台阶。目前的内容已经很扎实了,但如果能补充一些对比性的论述,让读者能更清晰地看到“南通”在方言地图上的独特坐标,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感受非常复杂,既有惊喜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从学术角度来看,作者在文献梳理和基础材料收集方面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看得出这是一项长期、扎实的工作。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声母和韵母的处理上,作者的分析细致入微,展现了深厚的语言学功底。但是,对于一个非专业研究者,或者说只是一个带着强烈好奇心想了解家乡变化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显得有些过于严谨和学术化了。我希望能多一些田野调查的生动片段,比如某个词汇在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使用差异,或者某个特殊的表达方式是如何在特定社会场景中产生的。这些“人味儿”的东西,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帮助理解方言生命力的部分。我理解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但增加一些叙事性的元素,或许能让更多像我一样的爱好者加入到对方言保护的讨论中来。
评分阅读这本关于南通方言的著作,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一种紧迫感。作者通过详实的记录,让我们意识到,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口头表达,其实都蕴含着几百年的传承,一旦语言习惯改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能就永远沉寂了。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抢救性记录”,它不仅仅是为学者服务的,更是为那些关心乡音不改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根源的窗口。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关于这种方言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适应性的讨论,比如在教育、媒体传播中如何保持其生命力。这本书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思考如何“活化”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方言资源。它是一份沉甸甸的知识馈赠,值得所有对地方文化有情怀的人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又带着现代气息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一个对方言文化特别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方言更是抱有一种近乎使命感的关注。拿到这本书时,我其实对具体内容抱有很高的期望,因为“南通方言”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研究价值。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精密的仪器,将南通地区发音、词汇的细微差别,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脉络都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我期待着能看到那些生动的语例,不仅仅是枯燥的音标和词条,而是能通过文字感受到当地人日常交流的韵味和热情。毕竟,方言是活着的历史,是地方灵魂的载体,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解读这种灵魂的钥匙,那将是莫大的收获。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我对里面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更加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