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路老一生著述颇丰,但尚未有一本书反映其学术思想全貌的。本书系统全面介绍路老学术思想的精华。全书主要包括疑难杂病、外感热病、急危重症、脏腑病症、肢体经络病症、妇科男科病症临证研究、古籍研读、养生论坛等。本书可供广大中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中医药院校在校生和继续教育的相关人员使用。 路志正 编著 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生于1920年12月21日。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参事,博士后导师,并荣获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说实话,市面上很多中医教材的排版和图示都显得陈旧,阅读体验不佳,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版式设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复杂理论概念的图文并茂的解析部分,图示清晰直观,辅助理解效果极佳。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经典方剂的解析部分,往往会用流程图的方式展示出方中药物的君臣佐使是如何协同作用的,这种现代化的呈现方式,对于习惯了视觉化学习的现代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没有为了追求古朴而放弃现代排版优势,而是巧妙地将传统智慧与现代阅读需求结合起来,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深感赞赏,它真正体现了“讲稿”的特色,读起来就像是坐在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学术讲座现场。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在讲解完一个核心概念后,总是会有一个清晰的总结和回顾,让人不容易遗漏关键点。更难得的是,它在阐述“临证运用”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方歌,而是深入到辨证思路的形成过程。比如,当我们讨论到“湿热下注”时,作者会详细剖析为什么是湿热,而不是单纯的湿邪或热邪,它会从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几个方面进行层层剥茧,让你明白中医思维的精妙之处。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避免了以往中医教材那种生硬的、背诵式的学习方法,而是真正培养读者的“中医眼”和“中医脑”,让人在阅读时,思维也能跟着作者的思路一同前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临床思维培养指南”。许多中医书籍侧重于教你“是什么”,而这本书更侧重于教你“为什么”和“怎么办”。在讨论常见病症的治疗思路时,作者常常会引入一些历史上的名家经验,并对比不同医家的观点,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比如在处理咳嗽问题时,它会对比如温金化痰派、清燥救肺派等不同流派的侧重点,并教你如何在实际中根据患者体质和季节变化灵活选用。这种开放式的探讨,而非单一的定论,培养了一种批判性思维,让我认识到中医辨证的灵活性和个体化原则,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真正掌握中医精髓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中医基础讲稿与临证运用》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书本知识的堆砌,讲起来干巴巴的,很难与实际的临床相结合。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你,把那些晦涩难懂的阴阳五行、藏象学说讲得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深度。尤其是它在讲述理论的同时,会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让你清晰地看到,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在真实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比如说,讲到“肝主疏泄”,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会结合具体的肝气郁结的病例,告诉你如何通过脉象、舌象来判断,以及开出怎样的方剂。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中医的门槛,让初学者也能快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也是一次绝佳的温故知新和深化理解的机会。
评分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作者对中医的理解是深刻而充满人文关怀的。它的行文语气非常沉稳、自信,不矫揉造作,读起来有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在涉及医德和医案的讨论时,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例如,在讲解疑难杂症的治疗时,它会反复强调“守法持脉,随时变通”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中医的精髓在于活学活用,不可僵化。这种对中医精神内核的阐释,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价值,它让我不仅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作为一名医者应有的态度和境界。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读过的,在理论深度和临床指导性上都达到极高水准的一部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