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费思克美国大学入学指南(如何进入心仪的名校)
定价:108元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4114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17年4月第1版
字数:602千字
爱德华·费思克、布鲁斯·哈蒙德著的这本《费 思克美国大学入学指南(如何进入心仪的名校)》是一 本指导考生成功申请美国高校的一本通,共分为四个 部分,包括从*初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查找和选 择学校,到进入申请环节,再到准备申请书和面试, *后到支付学校各项费用和进行入学准备等,涉及申 请美国大学入学的各个流程。本书提供的信息非常全 面,还包括了许多扩展阅读部分,让读者在刚刚开始 有申请美国大学这个想法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清晰的 思路,知道接下来一步步应该怎么做,轻松搞定美国 大学入学。我们这次原版引进此书,内容基本保留, 排版和封面会做相应调整,以*方便学生阅读使用。
部分 选择合适的学校
1.开始搜索(或:当你毫无头绪时该做什么)
2.自我评估
3.群校荟萃
4.抢占先机
5.拨开天花乱坠的宣传
6.一小时找到大学
7.从何处找到*多信息
第二部分 获得录取
8.申请过程中的内幕
9.打造个人履历
10.标准化考试有多重要
11.如何应对标准化考试
12.进退维谷的提前录取
13.如何评估一所大学
14.挺过面试
15.获取高含金量的推荐信
16.提交申请
17.凭借申请文加分
第三部分 支付费用
18.新助学博弈
19.戴夫的世界:财务补助时间线
第四部分 自省时间
20.来自申请众神的忠告
21.对家长的一些寄语
附录Ⅰ 何时做何事
附录Ⅱ 专业术语表
致谢
一小时找到大学索引
总索引
关于作者
.....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留学充满憧憬又感到迷茫的家长准备的“及时雨”!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终于找到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能够指引我穿过信息爆炸的海洋。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只罗列数据的工具书,而是充满了对美国教育体系的深刻洞察。作者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血去研究招生官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停留在“要多少分才能进”,更深入地剖析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真正被一所顶尖大学所青睐”。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软实力”的论述,那种将课外活动、个人陈述乃至面试中的微小细节都视为决定性因素的分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孩子目前的准备方向。举个例子,书中对“真实性”的强调,让我明白了堆砌看似光鲜亮丽的履历不如真诚地展现自己的热情和成长轨迹来得更有效。这种由内而外的指导思想,真的让我这个焦虑的家长感觉踏实了许多,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开始有策略地规划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确保每份申请材料都能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种深度解读,远超出了我对一般性升学指南的预期。
评分从一个更侧重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申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培养”的书。它让我思考,我们到底是在培养一个只会应试的“申请机器”,还是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未来公民?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孩子发掘真正内在驱动力的讨论,非常深刻。我过去总以为,多参加几个竞赛、多拿几个奖项就能万事大吉,但这本书的论调是,招生官更看重的是“专注度”和“深度投入”,而不是“广撒网”式的尝试。它甚至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关于如何指导孩子在高中阶段就进行跨学科的探索,从而在申请文书中展现出真正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于那些已经对标准化考试感到厌倦,渴望找到更深层意义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长,而申请,只是这个成长旅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信息密度,只能用“令人发指的详尽”来形容。我尝试过几本同类型的指南,但它们通常要么是侧重于东海岸的藤校,要么是只关注西海岸的顶尖名校。而这本书的覆盖面之广,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细致入微地比较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规模的大学在录取偏好上的差异。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州立大学的旗舰项目与私立大学之间的权衡利弊,分析得非常透彻,尤其对国际学生的申请政策变化做了及时的更新和解读,这对于我们这类身处海外,对本土政策不甚了解的家庭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它对于不同学科领域(比如STEM、人文学科)的申请侧重点也做了分门别类的指导,而不是一概而论。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框架,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能够贯穿高中四年,甚至在孩子进入大学后,依然可以作为了解其所在机构文化背景的参考资料。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实用工具性和可操作性给予最高的评价。市面上很多指南读完后,感觉知识点是有了,但具体到“我该做什么”时,仍然一头雾水。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理论框架成功地落地到了具体的行动步骤上。书中穿插了大量的“Checklist”和“Action Plan”,这些都不是虚设的,而是基于作者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黄金时间线。比如说,它会精确地告诉你在九年级秋季、十年级春季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利用暑假进行有效的“软实力打磨”。我最喜欢它对“推荐信”撰写策略的剖析,它没有简单地说“找好老师”,而是教我们如何从高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与任课老师建立起足以让他们写出强有力推荐信的关系。这种从源头把控细节的指导思路,让我能够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高三时才手忙脚乱地去“套近乎”。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申请流程“去神秘化”,让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大大提升了我的掌控感和效率。
评分我是一个刚踏入这个“战国时代”的新手家长,面对眼花缭乱的大学排名和五花八门的申请要求,我差点就打算彻底放弃,随便挑个差不多的算了。幸亏我朋友力荐了这本书,它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训话,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对面,端着热茶,用最接地气、最幽默的方式跟你聊“潜规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把那些看似神秘莫测的“名校情结”给彻底解构了。它没有回避竞争的残酷性,但同时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比如,它分析了不同类型大学(如文理学院与大型研究型大学)在招生侧重点上的微妙差异,这一点在其他很多资料里都是一带而过的。我尤其喜欢它对“申请季时间管理”那一章节的梳理,它把一个漫长而令人抓狂的过程,拆解成了可以执行的、阶段性的任务清单,让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患者”也找到了条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被系统推着走,而是主动地掌握了游戏规则,这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感,甚至让我对接下来的过程产生了一丝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