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I S B N :9787564094508
作 者:刘树屏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
字 数:
页 数:
开 本:16开
包 装:精装
重 量:约3kg
定 价:88.00元
编辑推荐
1、百年语文**书,阐述精辟,插图精美,品文意味悠长,看图精美绝伦。
2、该书既是一部小学字典,又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
3、胡适、竺可桢、茅盾、李四光、丰子恺等一代学界巨擎都是以此书作为童年的启蒙教材。胡适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4、精美装帧,价格低廉,收藏、品读**版本。
目 录
凡例
图说 卷一
图说 卷二
图说 卷三
图说 卷四
检字 附检附字
类字
内容简介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共四卷,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等;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等;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等;卷四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本书作为有史以来*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
作者简介
刘树屏(1857-1917),字葆良,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三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甲午战争后,提倡教育改革。调任安徽候补道,创办皖南中学。不久,代理南洋公学监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出任公学总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盛宣怀保荐,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民国后隐居不出。民国六年(1917年)卒。工诗。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主持编纂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沉甸甸的精装本捧在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重。那种老派印刷特有的油墨香气混合着纸张的微涩,仿佛能穿越时空,触碰到那个充满求知欲的年代。光是看着封面那古朴的字体和精心排版的结构,就觉得这不是一本随便翻阅的书,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珍宝。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厚实而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用心良苦,绝非市面上那些追求快速消费的“快餐式”读物可比。可以说,光是这外在的包装,就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高雅的基调。对于那些珍视书籍实体感的读者来说,单是收藏价值就足以让人心动,更别提它内在承载的文化厚度了。
评分阅读这书的过程,简直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它没有时下流行的那种碎片化、快速更新的阅读模式,而是要求你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体会汉字的演变脉络。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认识”这些字,而是开始真正“理解”它们是如何从最初的象形符号,历经千年的打磨,最终定型为我们今日所见的模样。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似乎都藏着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哲学思考。这种深度的沉浸感,远非查阅一本现代字典能比拟。它教会我的,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读完几页,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日常交流中那些不假思索的使用,意识到我们对母语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
评分从一个资深文化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所代表的那种学术精神和时代风骨。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知识分子们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与投入,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本“字课图说”,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集体良知的投射。它不仅仅是给孩童启蒙的教材,更是那个时代知识精英们对民族文化命脉进行梳理和巩固的庄严尝试。每一页的插图、每一个注释的斟酌,都饱含着作者们对“不负古人,启迪后人”的使命感。品读它,我们不仅是在学习汉字,更是在向那一代先行者致敬,感受他们为文化火种不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赤诚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选材角度,体现出极高的教育智慧。它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字词,而是将汉字的学习融入到了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编者在设计这个“蒙学”体系时,是多么的煞费苦心,力求在孩童心智尚未完全固化之时,植入最健康、最坚实的文化根基。这种教育理念,放到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许多现代教育者都在推崇的“整体观”和“情境化学习”,在这里早已被巧妙地实践。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对于希望系统性重塑自身文化素养的成年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是无可替代,它提供了一张完整的汉字文化地图。
评分坦白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少有书籍能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重拾旧学”的冲动。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静且富有回报的。它需要你付出时间,但它回馈给你的,却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深刻认同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心充实感。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用最温和、最美妙的方式,引导你进入汉字的殿堂。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那种内在的诗意,即便是最基础的笔画结构,在经过图说的诠释后,也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文化词汇量”和“审美阈值”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变化,远非刷短视频或看流行小说所能企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