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社: 天津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第1版 (2014年8月1日)
叢書名: 世界大師思想精粹
精裝: 293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56300228
條形碼: 9787556300228
商品尺寸: 23.8 x 17.6 x 2.2 cm
商品重量: 499 g
目錄
一、人生的睏惑
二、生命的永恒
三、幸福的分類
四、人格的劃分
五、財富與人生
六、生存的意念
七、生活的意誌
八、名譽與榮譽
九、人性與道德
十、存在的得失
十一、世界的空虛
十二、愛戀的激情
十三、性愛的倒錯
十四、禁欲的解脫
十五、女性的智慧
十六、生存與理念
十七、素質的由來
十八、信仰的對白
十九、哲人的智慧
二十、意誌與現象
二十一、生命
二十二、心理的變化
二十三、宗教的源流
二十四、作傢與寫作
二十五、哲學雜談
內容推薦
《叔本華談人生得失》是叔本華具代錶性的作品編譯而成,安排瞭生命的永恒、幸福的分類、人格的劃分、財富與人生、生存的意念、名譽與榮譽等25個話題,收錄瞭叔本華的思想精粹,展示瞭這位偉大哲人對圍繞人生的種種睏惑的解答和分析,對讀者瞭解叔本華的思想、擴大視野、讀懂人生具有啓發意義。
作者簡介
叔本華(1788-1860):齣生於德國,歐洲近代著名哲學傢,唯意誌論者。遊曆廣,閱力深,自命“人生就是痛苦”。他提齣“世界是我的錶象”,而意誌是世界核心與本質。人生苦痛,美的觀照可以消除物我之間的差彆,達到物我閤一以至“忘我”的境界。主要著作有《意誌與錶象的世界》、《論視覺和色彩》、《論處於自然界中的意誌》等。
這本書的編輯和裝幀設計功不可沒,它們共同營造瞭一種非常適閤沉思的氛圍。內頁的紙張質感溫潤,長時間閱讀也不會過於刺激眼睛,字體排版疏密得當,留白恰到好處,給讀者的思緒留齣瞭足夠的空間去蔓延和呼吸。我發現自己閱讀這本書時,總是習慣性地將它放在一個安靜的角落,遠離電子設備的乾擾,仿佛這本書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慢下來”的魔力。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電子閱讀器無法替代的。每一次翻頁,指尖觸碰到的紙張紋理,都強化瞭與作者思想交流的儀式感。它促使我把閱讀變成瞭一種莊重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儀式,而不是信息流中的一個快速點擊。可以說,這本書的物理存在感,與其承載的厚重思想內容是完美匹配的,共同構建瞭一個供人深入思考的“精神避難所”。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敘事節奏的拿捏,它沒有陷入西方哲學著作中常見的冗長論證的泥潭。作者似乎深諳現代人注意力稀缺的睏境,總能在關鍵時刻插入一些極具畫麵感的比喻或者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比如,他談及“時間觀念的相對性”時,沒有冗長的伽利略式論證,而是描繪瞭一個古代工匠在不同光照下完成同一件雕刻的心境變化,瞬間就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這種藝術性的錶達,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度,使得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深奧命題,變得可以被咀嚼和消化。我感覺自己仿佛在跟隨一位高明的說書人,他知道何時該慢下來鋪陳細節,渲染情緒,也知道何時該快刀斬亂麻,直擊問題的核心。這種對讀者心理的精準把握,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雖然內容深刻,但體驗上卻齣奇地輕鬆愉悅,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仿佛時間真的在他構建的哲學空間裏被扭麯瞭。
評分終於翻完瞭這本厚重的精裝本,閤上書頁時,內心湧起一股久違的充實感。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透露著一種沉甸甸的重量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哲學導論,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齣乎意料地平易近人,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坐在壁爐邊,娓娓道來他對於世界運轉的深刻洞察。他並沒有急於拋齣宏大的理論體係,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細微之處入手,比如一次失敗的嘗試,一次意外的成功,或者麵對抉擇時的躊躇不前。他引導我們去審視這些瞬間背後隱藏的邏輯和人性,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讓人在不經意間,就觸及瞭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忽略的真理的邊緣。尤其欣賞他那種不帶批判色彩的敘事,他隻是呈現現象,然後邀請讀者一同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強行灌輸“應該怎樣”。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極大地激發瞭我自身的反思欲,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許多既定的觀念,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探險,遠超齣瞭我閱讀此類書籍時的預期。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密度實在令人咋舌,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高強度訓練。我不得不承認,有些章節我需要反復閱讀三四遍,纔能勉強跟上作者那跳躍性的思維路徑和極其豐富的典故引用。這絕對不是那種可以用來放鬆消遣的“快餐式”讀物,它要求讀者全身心地投入,調動起所有已有的知識儲備去跟上作者構建的知識迷宮。我喜歡它這種挑戰讀者的姿態,它毫不留情地撕開瞭許多自以為是的認知壁壘。他引用的那些跨學科的知識點,從古典文學到現代科學的某個分支,都仿佛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絲毫沒有生搬硬套的痕跡。這讓我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學識之淵博,絕非是簡單的知識堆砌,而是在長期的沉澱和消化後,內化為一種獨特的、富有洞察力的世界觀。讀完一部分,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在筆記本上畫齣思維導圖,試圖梳理齣他邏輯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這種費力的過程,帶來的那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是其他任何書籍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極少陷入純粹的理論思辨,而是始終緊密地錨定在“人”的處境之上。它探討的不是“存在”本身有多麼玄妙,而是“我”在麵對“不確定性”和“有限性”時,應該如何構建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選擇的重負”那幾章的論述,作者沒有提供什麼“捷徑”或“標準答案”,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次“是”與“否”的背後,我們實際放棄瞭哪些可能性,以及如何與這份“失去”共處。這種對人類精神睏境的誠實麵對,讓人感到非常溫暖和被理解。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成功學,也不是一本販賣焦慮的哲學普及讀物,它更像是一份對生命本質的忠實記錄,提醒我們,人生的價值往往不在於最終抵達的彼岸,而在於航行過程中,我們如何調適風帆,如何在風暴中保持內心的航嚮。這種深刻的人文關懷,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