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傅佩榮譯解易經 |
| 作者 | 傅佩榮 |
| 定價 | 64.00元 |
| 齣版社 | 東方齣版社 |
| ISBN | 9787506046114 |
| 齣版日期 | 2012-05-01 |
| 字數 | 230000 |
| 頁碼 | 543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傅佩榮譯解易經》在“十三經”中為古老,其內容涵蓋“天道、人道、地道”,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 《傅佩榮譯解易經》以符號之組閤與移動,描繪自然界韆變萬化的奧妙,展示人世的吉凶與因應之道。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首尾相應,福禍相倚,其中蘊含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 《易經》對日常生活有眾多啓示。身處逆境,應思“否極泰來”;前無去路,當想“剝極而復”;見社會亂象,期“革故鼎新”;遇分配不均,知“有損有益”。習其義理,增強理性,久之則心領神會,境界自然開闊。 |
| 作者簡介 | |
|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畢業於颱灣大學哲學係,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菜頓大學講座教授。曾被颱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熱門教授”,並獲颱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奬。其作品曾獲颱灣中正文化奬、高文藝奬。是央視《百傢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及山東衛視《新杏壇》首席主講專傢。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皆有成就,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教育、宗教、文化、心理勵誌。其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齣,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國學研究專傢。 傅教授還是一位傑齣的演講傢。近年來,每年演講達兩百多場,態度真誠,條理清晰,理融辭暢,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瞭一係列國學演講,引起瞭熱烈反響。 |
| 目錄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編輯推薦 | |
| 夫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易經》 《易經》在“十三經”中為古老,其內容涵蓋“天道、人道、地道”,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 《易經》以符號之組閤與移動,描繪自然界韆變萬化的奧妙,展示人世的吉凶與因應之道。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首尾相應,福禍相倚,其中蘊含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 《易經》對日常生活有眾多啓示。身處逆境,應思“否極泰來”;前無去路,當想“剝極而復”;見社會亂象,期“革故鼎新”;遇分配不均,知“有損有益”。習其義理,增強理性,久之則心領神會,境界自然開闊。 傅佩榮譯解經典係列: 《大學中庸》領略儒傢和諧博大的處世規範 《》深入返樸守真的自由境界 《莊子》遨遊莊子無限廣闊的逍遙天地 《論語》品味孔子心係普世的仁者胸懷 《孟子》探究孟子亂世大智的政治理想 《易經》涵蓋天地人生之道的生命哲學 |
| 文摘 | |
| 【譯文】 訟卦。有憑證可信,窒塞而須警惕,中間吉祥,後有凶禍。適宜見到大人,不適宜渡過大河。 【注解】 ①訟卦是下坎上乾,亦即“天水訟”。《序卦》說:“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人與人之間因為爭取需求而發生訴訟。 ②“孚”是信,在此是指有憑證或證據可以采信。但是,處於訟卦,證據未必被人采信,顯示齣窒塞不通的狀況,所以要戒慎。 ③“中吉”,所指為九二,因為它居於下卦中位,並且擁有上下兩個柔爻而“有孚”。“終凶”,訴訟若不能適可而止,則後的結局將是凶禍。此時適宜見到公正廉明的大人,而不適宜逞勇冒險。 《彖》日: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譯文】 《彖傳》說:訟卦,上卦剛強,下卦險惡;遇到險惡還健行不已,就形成訟卦。訟卦有憑證可信,卻窒塞而須警惕;至於中間吉祥,是因為剛爻來到下卦並居於中位。後有凶禍,是因為爭訟不可能成就任何事。適宜見到大人,是因為崇尚守中而端正的品德。不適宜渡過大河,是因為本身陷於深淵之中。 【注解】 ①訟卦由下坎上乾組成。坎為險,乾為剛,是為“上剛下險”。遇到險惡還往前奮進,或者內心險惡外錶剛強,自然難免爭訟瞭。 ②九二雖有孚,但處於下卦坎中。坎有險阻之意,並且對人而言,坎是加憂、心病,所以閤成“窒惕”。若是不窒,何必爭訟?“中吉”由九二居中的中,引申為爭訟的中間過程。“終凶”是指爭訟不會有好結果。 九五陽爻居剛位,又在上卦之中,是具有中正之德的“大人”,可以秉公斷案。由“剛來而得中”一語可知訟卦是由遁卦所變,即六二與九三換位而成訟卦。這是“卦變”。大多數的卦皆由十二消息卦變成,有關消息卦請參考臨卦卦辭的注解部分。“人於淵也”,是指九二本身到瞭坎的中間位置。 …… |
| 序言 | |
| 前言一《易經》這本書 前言二《易經》的魅力 前言三怎樣讀《易經》 1 乾卦 2 坤卦 3 屯卦 4 濛卦 5 需卦 6 訟卦 7 師卦 8 比卦 9 小畜卦 10 履卦 11 泰卦 12 否卦 13 同人卦 14 大有卦 15 謙卦 16 豫卦 17 隨卦 18 蠱卦 19 臨卦 20 觀卦 21 噬嗑卦 22 賁卦 23 剝卦 24 復卦 25 無妄卦 26 大畜卦 27 頤卦 28 大過卦 29 習坎卦 30 離卦 31 鹹卦 32 恒卦 33 遁卦 34 大壯卦 35 晉卦 36 明夷卦 37 傢人卦 38 睽卦 39 蹇卦 40 解卦 41 損卦 42 益卦 43 央卦 …… |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市麵上所有關於易經的解讀都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故作高深或者過度解讀。但這本書卻展現齣一種難能可貴的謙遜和嚴謹,它非常注重文本的溯源和語境的還原,而不是憑空捏造玄妙的解釋。每當涉及到關鍵的解釋點,都能明顯感覺到作者在背後做瞭大量的文獻考證工作,這種紮實的學問底蘊讓讀者感到非常信服。它處理的不是“神秘力量”,而是“古人的生活智慧結晶”。這種基於事實和邏輯的構建,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觸易經的讀者,也能建立起一種堅實的理解基礎,而不是被那些花哨的辭藻所迷惑。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傳統文化有瞭一種更理性、也更親近的認識,收獲遠超預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精準,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拖遝,反而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那種娓娓道來中蘊含著洞察世事的深刻。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拗口的爻辭時所采用的錶達方式,他沒有簡單地進行生硬的直譯,而是巧妙地融入瞭現代的語境和心理學的分析,讓那些古老的預示瞬間鮮活起來,仿佛就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舉個例子,書中對某個特定卦象的解析,我過去總覺得那是遙遠的占蔔,但讀完後,我竟能從中找到對應到我近期工作上遇到的睏境的影子,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非常強烈。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讓你覺得易經不是高高在上的預言術,而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生決策和自我修養的工具書,實用性遠超想象。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加分項,拿在手裏那種溫潤的手感,加上字體排布的疏密有緻,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是一個對書籍的物理形態非常看重的人,很多內容再好,如果排版不佳,也會大打摺扣。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到位,比如章節之間的過渡頁和一些小插圖的運用,都非常剋製且恰到好處,既烘托瞭氛圍,又不會喧賓奪主。它似乎在用設計語言告訴我:這是一本值得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典籍。這種對閱讀環境的尊重,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也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一種與古人對話的儀式感。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陰陽平衡”這一核心概念的闡釋,作者沒有把它簡化為簡單的對立麵,而是深入挖掘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這種闡述方式,非常有助於現代人理解復雜世界的運作規律。在讀到關於“中正之道”的部分時,我甚至停下瞭筆,思考瞭很久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一些傾嚮。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事物多維度的視角,打破瞭非黑即白的思維定式。如果說傳統文化很多時候像霧裏看花,那麼這本書就像一把清晰的光束,穿透迷霧,讓人看到瞭事物本質的流動性。它教導的不是如何預測未來,而是如何在當下把握好自己的立足點,讓人在迷茫時,能找到一個可以參照的哲學坐標。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老朋友推薦的書,名字裏帶著“易經”兩個字,當時心裏就咯噔一下,心想這玩意兒可真是深奧難懂的代名詞啊。拿到手裏纔發現,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古韻,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雖然我對傳統文化多少有些敬畏,但這本書的排版卻齣乎意料的清晰明快,不像有些古籍那樣密密麻麻讓人望而卻步。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整理和闡釋上的用心良苦,他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現代人與古老智慧之間的橋梁,讓人不會因為術語的晦澀而輕易放棄。特彆是開篇對“變”的哲學思考,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這本書到底是如何將那些看似玄乎的卦象,轉化為貼近日常生活的智慧的。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次心靈的邀約,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那個充滿哲理和啓示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