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对胡塞尔概念的概念术语做出初步的确定,以便能为尽早形成在这些术语之中文翻译上的统一创造条件。《通释》显然无法也无意对胡塞尔术语的中译进行某种*终的规定。但它的确带有一定的“证义”意图:只有通过相互间的讨论,而非各行其是,才有可能达到在概念理解和翻译上的互识与共识,从而使得学术的交流和推广成为可能。愿《通释》能为胡塞尔概念中译的讨论提供一个开端性的基础!另一方面,《通释》不仅想面对阅读、研究和翻译胡塞尔原文的专业研究者,而且也想服务于*为宽泛的读者群,即服务于那些无法接触胡塞尔原文、只能阅读和诉诸其中译文的读者。《通释》的一个重要意图就在于,为这些读者进入胡塞尔的巨大思维视域提供一条可能的通道。一个哲学读者,即使他在胡塞尔现象学方面无所准备,也应当可以借助于《通释》而获得对胡塞尔思想的初步理解,甚至可以具体地通过在《通释》中对胡塞尔现象学一、二手资料的介绍而获得对胡塞尔文字风格以及对由一些中心概念所标识的现象学基本问题的初步认识。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自识与反思》,译著《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道德意识现象学》、《人生**等事》等
无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地图,指引我们穿越现象学的迷宫。我特别赞赏其中对于“还原”这一核心方法的处理。它不是简单地定义什么是“悬置”,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想实验,让我们亲身体验意识结构运作的机制。这种实践性的引导,远比枯燥的理论灌输来得有效得多。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合上书本,尝试自己去进行一次小的“现象学观照”,感受那种瞬间的澄明感。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体验,是很多纯理论著作无法给予的。可以说,它不仅教会了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真正激活了我们自身的思考潜能。对于渴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
评分读完这本“增补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很多现象学导论往往在追求晦涩的专业性时,就把普通读者拒之门外,但这本书却做到了深入浅出,简直是匠心独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关键术语时所采取的对比和辨析手法。比如,它非常细致地梳理了胡塞尔思想发展中不同阶段对同一概念的微妙调整,这对于把握其思想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这使得读者能够避免陷入对某个孤立概念的僵化理解。那些原本让我感到头疼的、需要反复琢磨的段落,在作者的层层剖析下,逐渐变得透明起来。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展现了作者对胡塞尔文本的深刻体悟,也让读者能更自信地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这些工具。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被耐心地领进门的过程,让人对后续的探索充满信心。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哲学思潮发展的读者,我对市面上各种“速成”或“通俗化”的哲学读物往往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掉任何思想的深度。恰恰相反,它通过对术语的精准界定和对历史背景的巧妙嵌入,反而加深了我们对胡塞尔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增补部分的内容,我注意到它似乎加入了更多对当代哲学对话的关照,使得胡塞尔的思想不再是孤立的、历史的遗迹,而是与当下的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有力的回响。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现象学的应用边界。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哲学思想是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只要我们能用恰当的钥匙去开启它。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个新的谜团。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本书在排版和装帧上所体现出的用心,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清晰的字体、合理的行距,以及那些精心设置的小标题和引文标记,都使得长时间的深度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在梳理复杂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清晰的脉络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例如,书中对于“本质直观”与“范畴化”之间微妙张力的描绘,作者使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先奠定基础,再引入复杂性,最后进行综合性总结。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确保了信息的有效吸收。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打磨精良的工具,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秩序之美和逻辑之美,让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回归和参阅。
评分这本关于现象学概念的解读之作,实在是一次思想上的深度探险。从一开始我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所吸引。作者似乎毫不费力地将胡塞尔那晦涩难懂的哲学体系,一点点地剥开,展示出其核心的精髓。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意向性”的阐释,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仿佛能让我们亲眼目睹意识是如何定向于对象的。对于长期在哲学领域挣扎的读者来说,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堪称一绝。它不仅仅是概念的罗列,更是一种精神的引导,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认知结构。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全新的制高点上,重新审视了“经验”和“实在”这两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词汇。它不仅仅是教科书式的讲解,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对话,催人深思,令人茅塞顿开。对于任何想真正踏入现象学殿堂的人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架起的一座坚实而平稳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