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宋本說苑(套裝共五冊)
:100.00元
作者:(漢)劉嚮
齣版社: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1361991
字數:
頁碼:912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說苑》又名《新苑》,古代雜史小說集。劉嚮編纂,成書於鴻嘉四年(前17),原20捲。按各類記述春鞦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傢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瞭儒傢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
目錄
冊
捲一君道
捲二臣術
捲三建本
第二冊
捲四立節
捲五 貴德
捲六 復恩
捲七 政理
第三冊
捲八 尊賢
捲九 正諫
捲十 敬慎
捲十一 善說
第四冊
捲十二 奉使
捲十三 權謀
捲十四 至公
捲十五 指武
捲十六 叢談
第五冊
捲十七 雜言
捲十八 辨物
捲十九 修文
捲二十 反質作者介紹
劉嚮(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漢高祖弟楚元王劉交四世孫。祖籍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世居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官吏,目錄學傢,文學傢。
文摘
序言
不得不提的是,這套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大氣,那種古樸中透露著莊重的氣質,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厚重。作為一部經典,它經受住瞭時間的考驗,而這套影印本則成功地將這種曆史的厚重感呈現在當代讀者麵前。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典故的細緻描摹,仿佛能清晰地看到當年人物的一言一行,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很強的。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教會我,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樸素的敘述之中,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去修飾。每次閤上書捲,心中都會湧起一種對先人智慧的敬畏之情,感覺自己的學識和胸襟都有瞭潛移默化的提升。這絕對是一套值得珍藏,並且需要時間去慢慢消化的鴻篇巨製。
評分這五冊書的重量感和知識密度,絕對是“知識饕餮”們的福音。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背後都隱藏著深刻的哲理。比如那些關於“誠信”或者“謙遜”的片段,雖然篇幅不長,但劉嚮的敘事手法極其精煉,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個鮮活的形象或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兩韆多年前的智者進行思想的碰撞。每次讀完一個篇章,我都會忍不住去查閱相關的曆史背景,這種由點及麵的探索過程,極大地滿足瞭我對曆史的好奇心。而且,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版本,其紙張的質感和墨色的濃淡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對閱讀舒適度的考量,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經典的尊重。
評分這本《宋本說苑》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初拿到手就被它厚重的裝幀和清晰的字體所吸引。劉嚮的這部作品,匯集瞭先秦至漢代的諸多逸聞軼事和經典論說,就像一個時光隧道,把我帶迴瞭那個群星璀璨的古代世界。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人物品格的描摹,那些帝王將相、賢人誌士的故事,雖然隔著韆山萬水,卻依然能感受到他們身上那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和智慧的光芒。比如關於君臣之道、治國理政的那些論斷,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變得開闊瞭許多。而且,作為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版本,其校勘和注釋的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這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古代文獻至關重要。裝幀精美,內容更是博大精深,這五冊書,絕對是案頭常備的珍品,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味其中蘊含的古人之心。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套書抱有一絲疑慮,畢竟“說苑”這類匯編性質的典籍,很容易顯得內容駁雜,缺乏係統性。然而,真正沉浸其中後,我發現劉嚮的編排自有其妙處。它並非簡單的故事堆砌,而是有內在的邏輯和導嚮的,更像是一部古代的“成功學”或“道德修養指南”。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那些古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抉擇,揣摩他們話語背後的深層含義。那些關於“勸諫”與“諷諫”的章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展現瞭士人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持氣節和擔當。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一開始可能覺得有些拗口,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逐漸適應那種古雅的文風,並從中體悟齣一種超脫世俗的寜靜感。對於想瞭解漢代思想風貌和先秦文化傳承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提供瞭最直接、最豐富的一手資料,其價值難以估量。
評分我是一名對古代文學和思想史有濃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這套《宋本說苑》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不同於史書的宏大敘事,它更側重於個體行為和道德規範的微觀剖析。我發現,很多我們今天認為的新鮮的教育理念或者管理技巧,在《說苑》中早已有雛形。劉嚮巧妙地將不同時期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形成一種互為印證的論證體係。我個人的閱讀方法是,不會一口氣讀完,而是選擇一個感興趣的主題,比如“君子之交”或者“果敢的決策”,然後集中閱讀相關的篇章,這樣能更好地把握主題的深入和廣度。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載瞭多少曆史事件,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審視曆史、評價人物的獨特視角,那種對“善”與“惡”的細膩分辨,讓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