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人生(精装珍藏本)》是欧洲近代三大著名的散文经典之一,美国公众喜爱的十大著作之一:四百年来从未绝版,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的传世经典。
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统论作伪与掩饰论复仇论美德论青年与老年论逆境论父母与子嗣论结婚与独身论嫉妒论善与性善论爱情论高位论大胆论贵族论谋叛与变乱论无神论论迷信论旅行论君权论进言论拖延论狡滑论为了私利的智慧论革新论迅速论表面上的聪明论友谊论消费论强国之道论养生之道论猜疑论言谈论殖民地论财富论预言论野心论假面戏剧与盛典论人的天性论习惯与教育论幸运论有息借贷论残疾论建筑论园林论交涉论随从和朋友论求情办事者论读书论党派论礼貌和尊重论赞扬论虚荣论荣誉与名声论司法论怒气论事物的盛衰浮沉论谣言(残篇)知识就是力量科学重在发现规律搅扰心灵的四种假象论人类的理解力文字加于理解力的假象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值得存在的就应该知道错误的哲学阻碍智力的发展现有逻辑害多于益推动科学发展的要素论实验与理性的结合解读自然和人类王国的箴言不可不知的科学归纳法
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
圣阿尔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培根的墓志铭
《培根论人生》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的消化的书。你很难见到这么小一个盘子里盛这么多肉,而且烹制得如些色、香、味俱全。——(美)威尔·杜兰特
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美妙、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做格言。——(德)黑格尔
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美)F·房龙(美国著名作家)
至于宗教统一对教中人的结果,那就是和平;和平是有无限的福祉的。和平树立信仰。和平燃起仁心。教会的外观上的和平纯化而为内心的和平。它并且把写读争论文章的工夫移到写读忏悔和敬神的著作方面去。关于统一的界限,这种界限的真正位置是极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有两个极端。在某种激烈派看来,所有的调和的话都是可恨的。“耶户,是和平么?你与和平有什么相干?你转到我后面罢。”这一派人是不问和平但问党派的。反之,某种老底嘉入和不冷不热的人们以为他们可以把宗教上的问题用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手段和巧妙的调和来迁就解决,好像他们要在上帝与人类之间公断似的。这两种极端都是应当避免的,避之之道就在以基督自己为基督徒手订的盟约中那两条相反相成的条文切实并清楚地解释那盟约。这两条条文就是“不帮助我们的就是反对我们的”和“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所谓以这两条条文解释基督的盟约者,就是说,要把宗教中基础的实际的要点同那些并不纯粹属于信仰的而是关于意见、教派、居心的问题的要点真实地辨别与分开。这在许多人看起来也许是件小事,并且是已经做到了的。但是这件事要是做的时候党派之见少些,那么拥护它的人就要更为普遍了。关于这一点,我只可以小规模地贡献这点意见。人们应该注意,勿以两种争论分裂上帝的教会。一种是当所争之点过于微细,不值得那热烈与争执,这些热烈与争执都是因为有辩驳才引起来的。基督教中的早期著作家中有一位曾经说过:“基督的外衣确是无缝的,但是教会的衣服却是多色的。”因此他说:“让这件衣服有变换之处,却不要有分裂之处。”原来“统一”与“划一”是两件事啊。还有一种就是所争之点是很重要的,然而争论到了后来趋于过为微妙或幽晦,以致这种争论巧慧而不切实了。一个有判断力和了解力的人有时会听见一些无知识的人表示不同的意见,然而他心里很明白这些人的意思其实是同一件事,但是他们自己是决不同意的。在人与人之间判断力不同之处既有如此的情形,那么我们就不可以相信天上的上帝(他是明白世人的心的)能看出愚弱的世.人在他们的争论之中有时其实是意思相同的,因而接受双方的意见的么?像这样的争论其性质圣保罗曾经在他的关于本题的警告和教训中优越地表现了。“避免世俗的新说以及敌视真道的似是而非的学问”。人们造出实际并无其事的冲突;并且把这种冲突装入新的名词之中,又把这些名词定得以致本来应当意义支配名词的,在事实上名词反而支配意义了。“统一”亦有两种假的:一种是以盲从的愚昧为基础的,因为在黑暗之中所有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另一种是以干脆接受根本要义上矛盾之处为基础而弥补成的。在这些事情里真理与伪说就像尼布甲尼撒王梦中所见的偶像的脚趾的铁和泥一样,他们也许可以互相依附,但是不会化为一体的。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深棕色,皮革质感很强,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字体排版也很有心思,主标题“培根论人生”用了烫金工艺,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既古典又大气。我特别喜欢那种打开书页时,纸张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香,这和现在很多印刷品那种刺鼻的味道完全不同,让人立刻有种沉浸其中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米白色的纸张,既保护视力,又增添了阅读的舒适度。装订处处理得非常细致,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担心散页。这本书的整体呈现,与其探讨的主题——人生的深度思索——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其中的智慧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极致追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找个安静的角落,慢慢品味这份来自古典哲学的馈赠。
评分作为一部经典外国文学作品的哲学载体,它的文学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它不像纯粹的学术论著那样冷冰冰,而是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同情。作者在论述中穿插的历史典故、引用的古代贤哲言论,都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维度,使阅读过程成为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那些精妙的比喻和类比,如同一幕幕微型的戏剧场景,生动地再现了人类在追求智慧和德行道路上的挣扎与光辉。它让你在思考“如何生活”这个终极命题时,既能获得逻辑上的清晰指引,又能感受到文学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可谓是哲学思辨与人文素养完美结合的典范,读完之后,感觉不仅头脑更清晰了,心灵也得到了滋养和升华。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重塑。在读完关于“时间管理与生命价值”的那几章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的优先级排序。培根的观点迫使我跳出日常琐碎的泥潭,以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选择的意义。他让我们明白,生命的高贵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燃烧的质量和深度。我发现,以往那些困扰我的焦虑感,很多都源于对短期得失的过度关注,而这本书如同一个强力的过滤器,将那些虚妄的杂念一一过滤掉,只留下对本质的追寻。这种由内而外的冲击力,远非一本励志鸡汤可以比拟,它是一种深刻的、结构性的观念更新,让人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拥有了更坚实的内在支柱。
评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其中的篇章时,那种被作者犀利且洞察人性的文字所包裹的感觉,简直令人着迷。培根的笔触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学院派说教,相反,他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极其精炼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剖析着世间万象,尤其是关于成功、失败、友谊与孤独的探讨,直击人心最深处的疑惑。比如他对“知识就是力量”的阐述,放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具有超前的指导意义,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学习”,而是深入到如何运用知识去掌控和改变现实的层面。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偏不倚的平衡视角,他不会一味地歌颂光明,而是坦诚地展示人性的弱点和环境的局限,这种现实主义的底色,使得他的哲学思考更具说服力和实用性,让人感觉他不是在高谈阔论,而是在我们身边,用最朴素的道理,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典雅中见锋芒”来形容最为贴切。虽然是经典译作,但译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使得那些跨越了数百年时空的思想,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能流畅地呼吸。阅读时,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不是因为难懂,而是因为许多句子如同格言警句,信息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多层次的含义。例如,书中对“伪装”与“真实自我”的辨析,那些排比和比喻的运用,充满了古典修辞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字字千钧。这种文字的张力和节奏感,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学思辨,变成了一场充满韵律的智力探险。我甚至会对着某些精彩的段落低声诵读几遍,感受那种语言在口腔中滚动时带来的微妙震颤,这是许多现代散文所无法给予的阅读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