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十冊,分彆為:
日講四書解義(上)
日講四書解義(下)
日講《書經》解義
日講《易經》解義(上)
日講《易經》解義(下)
日講《春鞦》解義(上)
日講《春鞦》解義(中)
日講《春鞦》解義(下)
日講《禮記》解義(上)
日講《禮記》解義(下)
經 筵,是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它在宋代正式製度化,為元、明、清曆代所沿襲。清康熙帝親政以後,非常重視經史等傳統文化典籍的學習,於 康熙十年,力主將經筵大典變更為經筵日講,選擇當時的高官重臣作為日講官,選取四書五經及《通鑒》等治亂興衰之典籍而“講貫繹”,希望藉助經筵日講讓內閣 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學習漢儒經學,統一認識,甄彆治國方略,撥亂反正。從康熙十年四月開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止,通過長達十五年的日講學習,康熙帝對儒 學的思想體係和精神實質有瞭全麵透徹的理解,並吸收儒傢學說的主要思想作為自己製定政策的主要依據,結閤當時的國情,施仁政於天下。
由 康熙皇帝主持的這次中國曆史上長的帝王讀經,留下瞭數百萬字的講義資料。康熙甚為重視,命進講大臣等將之整理成書,刊印成冊,以此作為未來皇帝、皇族、 大臣學習儒傢典籍的教科書。《日講四書解義》、《日講易經解義》、《日講書經解義》、《日講詩經解義》(已佚)刻於康熙年間,《日講春鞦解義》刻於雍正時 期,唯《日講禮記解義》因捲帙繁多直至乾隆十二年纔刻印成書。本書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日講四書解義》、《日講易經解義》、《日講書經解義》、《日講詩經 解義》、《日講春鞦解義》、《日講禮記解義》為底本,簡體橫排並標點,難解字詞注釋,以求讓這套經典教材重新煥發生機。
這套書的編著團隊匯聚瞭“百位名臣大儒”,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分量的承諾。從內容的編排來看,這種集體的智慧確實展現齣瞭非凡的協同效應。我注意到,在涉及到需要大量曆史背景知識來輔助理解的部分時,相關的注解和引證都顯得極其紮實和精準,絕非隨意的摘抄拼湊。而且,它在處理那些曆來存在爭議的章節時,往往會采取一種兼顧各傢之說的平衡策略,清晰地勾勒齣不同學派的分歧點,而非強行統一立場。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我們作為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學習到瞭如何進行一種審慎、負責任的學術研究。整體的學術水準,完全配得上“大儒”二字。
評分康熙皇帝作為研讀者的身份標識,為這套書增添瞭一層特殊的曆史厚度與權威性。雖然我們無法親見當年的批注細節,但能想象到,作為一位力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帝王,他所選擇和審閱的講義,必然是經過瞭最高標準的遴選。這種“帝王傢學”的背景,讓這套書的選材和側重點自帶一種實踐的導嚮性。它不像純粹的象牙塔理論研究,而是更注重如何將古人的智慧融入到實際的治理與個人修養之中。對於我們這些後世的普通學習者而言,這種由最高統治者親自參與篩選和驗證過的路徑,無疑提供瞭一個清晰、可靠的切入點,避免瞭在浩如煙海的注疏中迷失方嚮。
評分對我個人而言,這套書最寶貴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係統性重構”體驗。市麵上的儒傢經典讀本往往零散不成體係,要麼重注疏而輕義理,要麼偏重於某一段的精妙解讀而缺乏全局觀。然而,這套“日講”體係的底本,將“四書五經”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對待,其講解的邏輯是層層遞進、相互支撐的。當我閤上書捲,閉目迴想時,能夠清晰地構建齣儒傢思想的脈絡——從個人修養的起點,如何延伸到傢庭倫理,再到社會治理,最終指嚮天人閤一的終極關懷。這套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套完整的思維框架,幫助我在紛繁的現代信息流中,重新找到瞭一個安頓心靈和指導行動的穩定基石。
評分深入閱讀之後,最令我震撼的是其內容的廣博與精深。這套書並非簡單地匯編瞭“四書五經”的文本,而是將曆代名傢的精要解讀熔於一爐,形成瞭一個極為立體和多維度的闡釋體係。我過去閱讀某些經典時,常常會因為單一的解讀視角而感到睏惑,但在這裏,不同學派、不同時代的大傢觀點相互印證、相互補充,構建起瞭一張龐大的知識網絡。舉例來說,針對《中庸》中“誠”的探討,書中呈現瞭從宋代理學到明代心學的不同側重,這種對比閱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儒傢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深度。它不是教科書式的灌輸,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學術對話,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辨,實在是非常難得的學問結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典雅的封麵設計,立刻就傳達齣一種厚重與莊嚴的曆史氣息。紙張的選用也相當考究,觸感溫潤,油墨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繁復的古籍文字,也顯得曆曆在目。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儀式感。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上的處理,雖然內容是古代經典,但排版上融入瞭現代閱讀的舒適度,使得長時間研讀也不會感到過於疲憊。看得齣來,編纂者在盡可能還原古籍風貌的同時,也充分考慮瞭當代讀者的實際需求。光是翻閱目錄和序言部分,就已經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誠意,讓人對手中的這套書充滿瞭敬意與期待,仿佛正捧著一部值得世代珍藏的傳世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