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定价:88.00元
作者:王自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030454522
字数: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项目化体例进行编写,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永磁铁氧体产品系统化的生产过程,构建各章节的内容,并对其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过程、操作方法以及有关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内容包括磁学基本知识与永磁铁氧体磁参数,永磁铁氧体常用原材料及其控制,离子取代技术,低、中、高档M型永磁铁氧体以及具有高Br的W型永磁铁氧体,其主配方的优化设计,预烧工艺的优化控制,预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处理,常用添加剂及其作用机理,低成本生产中、低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二次配方,正交法对中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二次配方设计,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二次配方,常规、中、高档永磁铁氧体细粉碎工艺的优化控制,成型、烧结、磨加工、检测工艺的优化控制及其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等。
目录
序
前言
项目1 认识铁氧体
子项目1 认识铁氧体
任务1 磁性材料与铁氧体
任务2 铁氧体的分类及其特性
任务3 铁氧体生产工艺的特点
子项目2 知识准备
任务l磁性的来源
任务2 物质的宏观磁性
任务3 磁畴与白发磁化
任务4 永磁铁氧体内的磁晶各向异性
任务5 磁致伸缩现象
任务6 符种能量住磁畴形成(自发磁化)过程中的关系
任务7 永磁铁氧体材料的技术磁化
任务8 以畴壁位移为主的反磁化过程
任务9 磁矩不可逆转动决定的矫顽力
子项目3 认识永磁铁氧体
任务l对永磁铁氧体材料磁性能的要求
任务2 改善永磁铁氧体材料性能参数的主要途径
任务3 永磁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任务4 永磁铁氧体氧化物法生产工艺流程
任务5 汽车零配件生产现场管理的“三不原则”
项目2 永磁铁氧体的常用原材料及其控制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常用原材料
任务1 永磁铁氧体常用原材料
任务2 原料的化学特性
任务3 原料的粉末特性
任务4 粉末的工艺特性
任务5 原料性能的测量
任务6 WLP-205型平均粒度测试仪的校准与测试
子项目2 永磁铁氧体常用原材料的控制
任务1 铁鳞的预处理
任务2 Ruthner法制备铁红
任务3 铁精矿粉
任务4 工业废液、废渣
任务5 在预烧料的制作过程中,对问题氧化铁的处理思路
任务6 菱锶矿制备碳酸锶
任务7 人青石矿制备碳酸锶
任务8 在预烧料的制作过程中,对问题碳酸锶的处理思路
项目3 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制备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的主配方设计
任务1 永磁铁氧体的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
任务2 离子取代技术
任务3 中低档永磁铁氧体的主配方设计
任务4 中高档永磁铁氧体的主配方设计
任务5 高档永磁铁氧体的主配方设计
任务6 w型永磁铁氧体的配方设计
任务7 绿色永磁铁氧体的生态设计
子项目2 混料与造球
任务1 混料
任务2 造球
子项目3 永磁铁氧体预烧知识准备
任务1 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特征及分类
任务2 预烧的作用
任务3 同相反应的认识
任务4 同相反应的影响冈素
任务5 永磁铁氧体固相反应过程中的相变
子项目4 永磁铁氧体的预烧
任务1 铁氧体的预烧设备
任务2 料球在窑内的移动与填充
任务3 永磁铁氧体的预烧制度
任务4 锶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检测
任务5 永磁铁氧体预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子项目5 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粗破碎
项目4 永磁铁氧体的二次配方设计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常用添加剂及作用机理
任务1 添加剂CaCO3的作用机理
任务2 添加剂SiO2的作用机弹
任务3 添加剂H3BO3的作用机理
任务4 添加剂Al2O3与Cr2O3的作用机理
任务5 其他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子项目2 中低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二次配方设计
子项目3 中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二次配方设计——正交试验
任务1 试验设计方法
任务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任务3 正交表
任务4 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
任务5 CaCO3、H3BO3、SiO2复合添加对材料综合指标的影响
任务6 CaCO3-SiO2复合添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任务7 CaO-SiO2-SrO-Cr2O3复合添加剂对性能的影响
任务8 其他复合添加剂对性能的影响
任务9 二次球磨时加入适当的生料与材料的磁性能
子项目4 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二次配方
项目5 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微粉碎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预烧料微粉碎的知识准备
任务1 微粉碎日的、原理及设备
任务2 影响球磨效率的主要因素
任务3 影响成型工艺的料浆因素
子项目2 中高档永磁铁氧体的微粉碎工艺
任务1 对微粉碎工艺原理的重新认识
任务2 球磨机筒体加筋的改进
任务3 小高档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微粉碎
子项目3 高档永磁铁氧体的微粉碎工岂
任务1 用正交法探讨粒度分布对永磁铁氧体各参数的影响规律
任务2 永磁铁氧体料浆的分级研磨工艺
任务3 亚微米级粒子的制造
任务4 同外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的微粉碎工艺
任务5 微粉碎阶段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处理
项目6 永磁铁氧体的成型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成型知识准备
任务1 应力取阳成型
任务2 干压磁场成型
任务3 湿压磁场成型原理
任务4 湿压磁场成型效果的影响因素
子项目2 湿压磁场成型模具设计
任务1 磁场成型模具结构
任务2 湿压磁场成型坯体尺寸、型腔尺寸与装料深度
任务3 锶永磁铁氧体模具设计
任务4 提高永磁铁氧体瓦型产品内弧磁通密度的措施
子项目3 湿压磁场成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
任务1 喷料与跑浆现象及其处理
任务2 低密度生坯(软产品)现象及其处理
任务3 产品圈裂与虚压现象及其处理
任务4 产品侧面开裂与端面开裂现象及其处理
任务5 产品粘模与层裂现象及其处理
任务6 产品角裂现象及其处理
任务7 其他小良成型生坯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任务8 成型设备的安装、维护与排水系统的优化
任务9 预防高档永磁铁氧体缺陷生坯的成型工艺控制实例
子项目4 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可控化与高效化
项目7 永磁铁氧体的烧结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烧结知识准备
任务1 铁氧体的烧结
任务2 同念物质的烧结
任务3 液相存在下的烧结
任务4 影响铁氧体烧结效果的冈素
任务5 永磁铁氧体的烧结与磁参数
子项目2 高温的获得与测量
任务1 发热体
任务2 温度的测量
子项目3 永磁铁氧体的烧结
任务1 铁氧体坯件的处理
任务2 铁氧体烧结的三阶段
子项目4 铁氧体显微结构的控制
任务1 铁氧体的显微结构
任务2 烧结过程中的结晶成长
任务3 铁氧体显微结构的控制
任务4 取向多晶铁氧体的制取
子项目5 铁氧体的气氛平衡
任务1 铁氧体的平衡气氛
任务2 铁氧体的氧气烧结
子项目6 烧结工序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处理
任务1 拱板现象及其预防
任务2 产品升温裂纹及其预防
任务3 磁体起泡现象及其预防
任务4 烧结工艺与产品带磁现象及其预防
任务5 其他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
任务6 推板窑升降温段结构的改进
项目8 永磁铁氧体的磨加工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磨加工知识准备
任务1 铁氧体的机械加工
任务2 永磁铁氧体产品的磨削设备
子项目2 砂轮的选择及设计
任务1 砂轮的选择
任务2 金刚石砂轮
任务3 永磁铁氧体磨加工用砂轮的设计
子项目3 永磁铁氧体的磨加工
项目9 永磁铁氧体产品的检测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产品的充磁
子项目2 亥姆霍兹线罔测量装置测磁通
子项目3 AMT-4型多功能永磁测量仪对永磁铁氧体的测量
任务1 测试原理
任务2 测试过程
任务3 辅助磁特性的测量
项目10 粘结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与控制
子项目1 粘结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知识准备
任务1 粘结永磁铁氧体的认识
任务2 塑料永磁体与橡胶永磁体
任务3 Ca2的添加对粘结铁氧体磁粉性能的影响
子项目2 粘结永磁铁氧体用磁粉的制备
任务1 粘结永磁铁氧体用磁粉的制备途径
任务2 铁氧体橡塑磁性材料用磁粉的制备
任务3 减震、消音用粘结铁氧体磁粉的制备
子项目3 压延成型.
任务1 压延成型用设备及工艺路线
任务2 辐射硫化技术制备橡胶磁体
任务3 压延成型制备粘结电机磁条
任务4 粘结永磁铁氧体卷材及其生产工艺的优化
任务5 影响压延制品质量的冈素
子项目4 注射成型
任务1 注射成型设备及工艺路线
任务2 粗粉加细粉制备粘结磁体
子项目5 挤出成型
任务1 挤出成型用设备及其工艺路线
任务2 磁取向挤出成型粘结永磁材料的制造
子项目6 各向异性粘结磁体在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项目11 永磁铁氧体的应用
子项目1 永磁铁氧体与磁电机
任务1 永磁铁氧体与永磁电机的应用
任务2 永磁铁氧体各参数对永磁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
子项目2 磁力回路的设计
任务1 基础计算式
任务2 磁铁中心线上磁通密度B(X)的计算
任务3 扬声器磁力回路的气隙磁通密度计算
任务4 电动机磁力回路的有效磁通量计算
附录:生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常用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这本书,远比我预期的要精彩得多。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生产工艺的书,更是一部展现材料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百科全书。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磁畴结构与磁性能的关系”的深入剖析。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磁畴的形成、畴壁的移动以及在强外磁场作用下的磁畴取向等原理。我仿佛能看到,在微观世界里,无数个小小的磁畴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宏观磁体的磁性强弱。书中还结合了各种示意图,将抽象的磁畴结构可视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 此外,书中对“模具设计与成型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详细阐述了压制成型中模具的几何形状、压力分布以及排气设计等关键要素。我了解到,一个合理的模具设计,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还能有效避免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产生裂纹或内部应力。书中还提及了各种成型设备(如万能压机、等静压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让我对现代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密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原理如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
评分坦白讲,刚拿到《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极为生动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工艺技术变得栩栩如生。 书中对于“取向”工艺的描述,让我尤为震撼。通过精密的磁场控制和物理定向,使得铁氧体材料内部的磁畴能够高度一致地排列,从而大幅提升其磁性能。作者不仅解释了为何需要“取向”,更详细剖析了不同取向方法(如干法取向、湿法取向)的优劣势,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我甚至能感受到在生产线上,那股强大的磁场是如何引导着微观粒子,塑造出高性能的永磁体。 此外,书中对“缺陷控制”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微观裂纹、气孔,还是宏观形变、表面粗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瑕疵”,在高性能永磁体制造中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配方、改进烧结条件、精确控制冷却速率等手段,将这些缺陷降到最低。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一件看似简单的永磁产品,背后是无数个技术人员在与“缺陷”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结晶。
评分在深入阅读《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之前,我对“铁氧体”这个词的认知仅停留在它是一种常见的永磁材料。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宏观和微观的视角。 书中对“原材料配方设计”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基本原料(如氧化铁、氧化钡/锶)的性质,还深入探讨了添加剂(如二氧化硅、氧化钙)的作用机理。原来,不同比例的原料组合,会直接影响烧结过程中的相组成、晶粒生长以及最终的磁性能。书中甚至提及了如何通过微调配方来优化材料的居里温度,以适应更广泛的使用环境。这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几种氧化物,在合理的配比下,能够孕育出如此神奇的材料。 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探讨“烧结气氛控制”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书中详细阐述了在氧化、弱还原或惰性气氛下烧结对铁氧体相结构的潜在影响。例如,过强的还原气氛可能会导致部分氧化铁还原成低价氧化物,从而破坏其磁性。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谱分析,生动地展现了气氛控制的科学性与重要性。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每一个微小的参数调整,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这本书让我窥见了材料科学的无穷魅力。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工业生产的细节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不太了解的物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永磁铁氧体生产世界的大门。 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后处理”的章节。在烧结完成后,永磁体并非就能直接投入使用,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加工。书中详细介绍了研磨、切割、去磁等工艺,以及不同工艺对产品最终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以及剩磁性能的影响。作者甚至还提到了如何通过磁场退磁来调整磁体的磁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这让我了解到,即使是原材料的加工,也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书中对“质量检测”的阐述也十分到位。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检测手段,包括磁性能测量(如剩磁、矫顽力)、尺寸检测、显微结构分析等,并解释了这些检测结果如何指导生产过程的优化。我能感受到,每一次的检测,都是对产品质量的把关,也是对整个生产工艺的检验。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永磁铁氧体产品的可靠性有了更深的信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艺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与严谨,充满了匠心精神。
评分这本《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材料科学世界的新视角。在此之前,我对永磁材料的了解仅限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冰箱贴或者简易的扬声器磁铁,总觉得它们是神秘而又不可捉摸的存在。然而,翻开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些看似简单的永磁体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妙的科学原理和复杂严谨的工艺流程。 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成型,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绘声绘色。我特别被其中关于“烧结”的部分所吸引,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烧结温度、气氛以及保温时间对铁氧体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细小的粉末在高温下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晶粒逐渐生长,相互连接,最终形成坚固而富有磁性的整体。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那些复杂的相变过程和磁畴畴壁运动。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讲解,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粉体制备环节,如何控制粒度分布以获得最佳的磁性能,如何避免杂质的混入,这些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和论证。书中还提及了不同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细微影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毫厘之差,谬以千里”的道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永磁铁氧体生产过程有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认知,也激发了我对材料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