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校長觀點: 大學的改革與未來+我在北大當教授:20位北大學者訪談故事集(套裝共2冊)校長觀念

現貨)校長觀點: 大學的改革與未來+我在北大當教授:20位北大學者訪談故事集(套裝共2冊)校長觀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建華 等 著
圖書標籤:
  • 高等教育
  • 大學改革
  • 北大
  • 訪談錄
  • 教育思辨
  • 校長觀點
  • 學術
  • 教育
  • 文化
  • 社科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津冀騰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東方齣版中心
ISBN:9787547312704T
商品編碼:27946714392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4-30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校長觀點: 大學的改革與未來+我在北大當教授:20位北大學者訪談故事集(套裝共2冊)

定價:156.00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齣版日期:2018-05-01


=========================================================================================================

基本信息:


書名:《校長觀點:大學的改革與未來》

作者:林建華 著

定價:78.00元

開本:32

ISBN:978-7-5473-1270-4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齣版日期:2018年5月



編輯推薦:


北大校長林建華積二十年高校管理經驗傾情著書!

激勵青年成長成纔,啓發關心教育、關心社會發展者去思考、去探索!

洞悉時代發展趨勢,關切大學前路者必讀參考書。

 

全球化、東西方文化融閤,已成世界大趨勢。

時代變革之際,社會對大學充滿更多期待。

公眾,期待優質教育提升;

企業,期待科技成果轉化;

政府,期待優秀人纔頻齣。

 

麵對多方訴求,大學如何應對挑戰?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怎麼實現?

大學如何實現從跟隨西方到*領未來的轉變?

迎接變革的路上,大學該如何堅守價值底綫?

北大校長林建華教授務實、深入、精準的觀察和主張,帶給你不一樣的思考!


內容簡介:


《校長觀點:大學的改革與未來》首次完整展現瞭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在20年的大學管理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為,對於青年學子以及現代教育者、學校管理者、為人父母者,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在東西方文化融閤,時代劇烈變革的當下,大學如何應對多方挑戰?在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怎麼實現?學校教師、管理者如何剋服焦慮和矛盾,從跟隨西方走嚮*領未來,進而創造卓越學術、培養優秀人纔?包括中學生和大學生在內的廣大青年學子,在大學變革的浪潮中如何辨清方嚮、持之以恒,鍛造齣充分適應未來又能追逐個人夢想的素質和技能?

這是一部深入時代與教育深處的作品,也是一部青年乃至改革者的勵誌書,作者以深厚的傢國情懷、廣闊的文化教育視野、敏銳的發現、激情的探索,激勵有誌青年成長進取,啓發關心教育、關心社會發展進步的人去思考、去探尋。在書中,我們可以讀到過去20年中國大學波瀾壯闊的改革之路,在理解大學改革的艱辛的同時,更堅定對未來“走自己的路”的追求。


作者簡介:


林建華,1955年生,山東高密人,固體化學領域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現任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中國著名教育傢,曆任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北京大學校長。20年來主持多項高校改革,以前瞻性視野摸索新時代中國的大學之道。


章節目錄:


第一章  道與路

1 做好改變的準備

2 大學的邏輯

3 政府、公眾與大學

4 學者就是大學

5 關注各方利益需求

6 利益衝突

7 環境是周圍的人

8 教育發展之路

9 守正與創新

10 中國大學的過去與未來

第二章  學與研

1 丟失的環節

2 卓越的學術從哪兒來

3 教授治學

4 強扭的瓜不甜——談院係與學科設置

5 相信與期待——談博士生導師遴選製

6 栽花與插柳

7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智庫

8 傢庭跟蹤調查

9 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

第三章  授與育

1 東西方文化思想與教育變革

2 教育改革任重道遠

3 培養學術人纔

4 營造教學文化

5 創新創業的啓示

6 藉船齣海與走自己的路

7 “新工科”與“工程科學”

8 校園也是教育

9 共享與共贏

第四章  率與變

1 書記與校長

2 萬事開頭難

3 做校長還是當校長

4 誌同道閤

5 策略的選擇

6 做主動的助手

7 矛盾是進步的陣痛

8 吃虧就是占便宜

9 挑戰與變革

10 堅強與溫情

第五章  言與行

1 隻問是非,不計利害

2 醒得早,起得晚

3 大學是一個大傢庭

4 說與做

5 坦誠直麵問題

6 一方人孕育一所大學

7 大學的功利主義傾嚮

8 也說大學排名

9 講好大學的故事



精彩文摘:

 

大學的邏輯

 

一些人覺得隻要有瞭大樓、大師,就能夠辦好大學,實際並非如此。大學的規模雖然不大,所涉及的人和領域還是很復雜的。學者的個性與訴求、學科的變化與堅守、社會的期盼與抱怨、政府的支持與管理等等,都會對大學的管理産生影響。管理者既要把握辦學規律,堅守大學基本價值,又要保持政治敏感性,保證學校的穩定發展。

 

大學內在邏輯

在重慶大學的一次小型研討會上,大傢對綜閤改革思路爭論不休。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認為大學的人纔培養*重要的,應當作為綜閤改革的主要切入點。主管科研的副校長認為學術研究對學校也很重要。當然主管人事、學工的副校長也不甘落後。大學的職能的確發生瞭很大的變化,除瞭保存和傳播人類知識,大學在創造新知、服務社會、弘揚文化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大傢爭論的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大學這些職責之間有什麼關係,*核心的職責是什麼?理解這些問題和大學的邏輯,對做好大學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隨後的幾年中,我一直在思考大學內在邏輯的有關問題。*初,我們把大學與企業進行對比。企業發展的根本任務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我們應當讓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中獲得*大收益。當然,學生與一般意義上的客戶不同,大學與企業也不完全一樣。大學要麵對性格和誌嚮各異的教師和學生,他們的創造力決定瞭大學的發展狀況。大學的管理也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能靠行政命令指揮教師和學生,隻能通過製度、文化和共同的價值追求,凝聚大傢的共識,引導大傢將個人學術發展的理想與學校的使命緊密結閤在一起。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從企業的內在邏輯齣發,分析大學的情況。例如,企業追求的是利潤,而大學追求的是學術和社會影響力,輸齣的是畢業生和學術研究成果。大學需要聚焦學校的核心使命和任務,完善人事管理體製,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進而提高人纔培養質量,開展高水準的學術研究。

當我們想瞭解一所大學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一些錶象,也就是大學的影響力。隨著瞭解的逐漸深入,我們就會看到大學更深層次的狀況。在大學邏輯圖中從上至下的過程,就是我們由錶及裏觀察大學的過程。大學的影響力有兩個方麵,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前者主要體現大學對人類思想、科學和技術方麵的貢獻,後者主要是大學對國傢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在知識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越來越重要的時代,大學必須要為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纔和學術支撐,也必須産生能夠影響社會發展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因此,大學的影響力既來自於學校的學術研究,也包括畢業生走齣校門之後的貢獻。實際上,社會公眾更加關注畢業生的狀況,因此,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都很優秀,他們在社會上都很有成就,學校的影響力就被成百倍地放大瞭。因此,我們說畢業生的貢獻是學校聲譽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纔能培養齣優秀的學生呢?這就涉及學校內部運營體係的狀況瞭。運營體係中的各個因素之間也有邏輯關係,下層因素是對上層因素的支撐。例如,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都需要強有力的學術隊伍和閤理的學科體係,教師隊伍建設則需要完善的人事體製、閤理的資源配置和大學治理構架等等。這個大學邏輯圖是簡潔明瞭的,雖然不可能涵蓋影響大學的所有因素,但*主要的都考慮到瞭。

 

大學的核心使命

瞭解大學的內在邏輯對把握學校發展脈絡是很重要的。人纔培養是學校*核心的使命。這不僅是國傢和社會對大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長遠聲譽*重要的來源。習近平*書記一再強調,“隻有培養齣一流人纔的高校,纔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我們的人纔培養質量不高,國傢未來的競爭力是很難顯著提升的,那我們也很難自稱為世界一流大學!

對大學而言,學術研究當然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可以從兩個方麵看,學術研究的水準決定瞭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聲譽,也決定瞭支撐國傢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同時,大學的學術研究是人纔培養的基礎,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和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條件,是高水準學術隊伍的保障,這對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纔是至關重要的。

大學的邏輯還告訴我們,人纔培養涉及學校的方方麵麵,不僅涉及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還涉及教師隊伍、服務支撐、體製機製、資源配置等各個方麵。因此,我們進行教學改革不能隻關注教學工作本身,而要將之看作是一個復雜的係統工程,要集全校之力,以教育改革為牽引,推進各領域的綜閤改革。在*近開展的本科教育改革中,我們更加關注體製機製和資源配置的支撐作用。例如,通過在學部內自由轉專業、全校範圍自由選課,打破瞭院係界限,調動瞭院係和教師的教學改革積極性,使教學改革真正見到瞭成效。

在研究型大學的管理中,一個普遍和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過去二十年,中國大學的學術研究水準提升很快,科研經費、學術論文都增長瞭十倍左右,很多領域的研究條件也有瞭很大改觀,有的已經達到瞭世界水準。但實事求是地講,過去幾十年中,我們的教育模式變化並不大,仍然沿用著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模式,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潛力並沒有被充分激發齣來。中國大學的這種狀況受到瞭社會公眾的質疑和批評,也製約瞭國傢人力資源水準的進一步提升。

在大學的邏輯體係中,學生始終處於核心位置。學校的各項工作,無論是教學、科研、隊伍建設,還是支撐服務等,都是為瞭學生的培養。對於這一觀點,並非所有人都贊同。例如,學者總會把自己的學術發展放在首位,這是學者*重要的利益訴求。院係既關注學生的教育成長,也關注學者的學術發展。但院係是從本專業角度,有選擇地支持老師和學生訴求的。從大學的邏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學校中教學與科研的關係。首先,教師在大學中具有主體地位,學校的所有使命和任務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因此,教師隊伍建設是大學建設的核心。其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並非院係和教師的天然選擇,必須要利用資源配置、政策傾斜等措施,引導教師和院係的價值取嚮。因此,推動教學改革、提高人纔培養質量是學校*重要也是*睏難的任務。本科教育改革*核心的問題,是建立激發教師教學熱情的體製機製。

 

大學需要的協同

大學是高度依賴個人創造性的學術機構。我們可以把大學比作一個齒輪箱。齒輪箱是用來調節轉速或轉換方嚮的。一般的齒輪箱動力從一端輸入、另一端輸齣,主動輪和從動輪涇渭分明。但大學卻很不一樣,每一個齒輪都是一個獨立的動力源,都有自己的願望和能動性。如果大傢運動方嚮不協調、相互掣肘,齒輪箱就無法輸齣任何動力。如果大傢能夠協調一緻、相互配閤,輸齣的動力就會成十倍或成百倍地增強。

人是大學的*寶貴資源,大學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人展開的。要成為一所傑齣的大學,必須要有傑齣的教師和學生,也必須有好的環境和氛圍,使人們的創造潛力充分發揮齣來。傑齣的人往往都是與眾不同的:有傾心專注、清心寡欲的;有玲瓏剔透、能言善辯的;有憤世嫉俗、爭強鬥勝的;有傳統守成、中庸平穩的。對於那些性格秉性和細枝末節的事情,我們要寬容;對於不同的學術觀點,我們要用學術規範去評判;而對教師道德操守、學校辦學方嚮等大是大非的問題,則一定要堅持原則、堅守底綫。傑齣大學的魅力就在於寬鬆的氛圍和閤理的製度文化,既能使各類人的內在創造潛力充分釋放齣來,也能使大傢在共同價值觀引導下,和睦相處、各盡其美、相得益彰,為學校發展和國傢強盛一起工作。習書記曾闡述過大學的這些特徵,他講道:“思想活躍是高校的重要特徵,各種思想觀點在這裏交匯,各種價值觀在這裏碰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我們要秉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態度,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定方嚮,讓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細流匯入主流意識形態的浩瀚大海。

中國大學的發展和崛起,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情,我們的治理體係尚未完善,大傢對學校發展方式還未形成廣泛的共識。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務,一些是日常事務,還有一些是突發事件,這都占用瞭很多時間。一位美國大學校長曾講,大學校長至少要用20%的時間去思考和處理更長遠的事情。中國大學體製性的問題更多,改革發展任務也更重,我們應當花更多的時間,認真研究辦學規律,研究大學的內在邏輯,這樣纔能在無序中實現導嚮,在差異中形成共識,在多任務中實現平衡。


==========================================================================================================

基本信息:


書名:《我在北大當教授:20位北大學者訪談故事集》

作者:知識實驗室  編著  

定價:78.00元

開本:32

ISBN:978-7-5473-1271-1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

齣版日期:2018年5月



編輯推薦:


學問深處,是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從容背後,是無問得失的傢國情懷。

從普通學子鍛造為卓越學者,追逐夢想的路途孤獨又熱烈,艱苦卻無悔。

●這本書值得每一位青年學子花費寶貴的時間去閱讀——

這本書有“不負少年”的激揚,有“揮斥方遒”的快意,有不辜負青春歲月的範本。

●這本書值得每一位有夢想、堅守自我的人去閱讀——

這本書裏的學者不僅腳踏實地靠近瞭夢想,實現瞭夢想,且走得比想象得還遠。

●這本書值得每一位生活在迷茫、焦慮中的人去閱讀——

位學者的人生智慧都在這裏,他們用自己的平和、從容、堅韌、倔強,為你添能加油。


內容簡介:


20位北大學者訪談故事集| *越自我、改變世界的20個人生指路牌

5h閱讀=聽200h北大教授的講座=20種人生指南

從青年學子到北大教授,從普通人到*領時代的大傢,路到底有多長?

這是一本卓越人生的真情書,20位北大著名教授的深度訪談閤集,細聽他們真情講述人生的起落、治學的心得、教育的理念、情感的際遇等,其中不僅有各學科的前沿知識,更有滿滿的正能量和奮鬥精神。這些值得欽佩的卓越學者,有的張揚進取,有的低調溫和,有的隻是在幕後做事情,有的則願意大包大攬。但是,他們在從普通學子鍛造為卓越學者的路途上,無一不是孤獨又熱烈,艱苦卻無悔。無論你正在追逐夢想、砥礪前行,還是在迷茫、焦慮中徘徊,本書中北大教授們的迴憶與思考都將令你終身受益!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李詠梅、毛利華、楊震、呂植、陳春花、張海霞、謝燦、黃岩誼、劉富坤、陳江、李四龍、丁寜、韓茂莉、柳彬、鄧宏魁、張立飛、張海濱、硃孝遠、裴堅、徐凱文等。

知識實驗室源於上海知到知識公司。有不凡的教育技術專傢團隊,十年服務於大學學分課,懂教育、懂技術、有創新、有效率。深知,道法自然、術無止境,打開邊界,纔能共創未來。



章節目錄:


第一章確信的力量

陳春花:實踐的信仰,理論的自信

毛利華:靈魂不再無處安放

徐凱文:人心、人性,遠比這個世界任何事物復雜

李四龍:問學佛教大世界

楊震:赤子的驕傲

 

第二章  於信仰中自我安頓

呂植:山水歲月

丁寜:美是信仰

韓茂莉: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謝燦:尋找生命的方嚮

硃孝遠:追尋精神的契閤

 

第三章  仰望星空,*越極限

黃岩誼:從零開始沒什麼大不瞭

鄧宏魁:生命要像種子一樣不斷生長

劉富坤:力做天下先

李詠梅:相遇在*好的時光裏

張海霞:人生就是不停地撥開關

 

第四章  專注當下,改變未來

陳江:知識摺疊

張立飛:遇見地質學

裴堅:科學不是永遠正確的

柳彬:我的數學人

張海濱: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精彩文摘:

  

紫杉醇將我變成舉世矚目的新星,1996年我又完成瞭抗癌藥埃博黴素的首次全閤成,1998年完成瞭抗神經毒素Brevetoxin A的首次全閤成。等我做完這三個復雜天然産物,我覺得我已經領悟瞭閤成化學。那個時候“人類基因組”即將解密,當時“化學基因組織”的發起人之一哈佛大學的施萊伯(Schreiber)教授,講人類基因組解密之後,兩萬多個基因如果能被有效調控,人類就不會有疾病的睏擾瞭。當時我一聽,覺得這纔是我的夢想。

1994年做完紫杉醇後,我開始驕傲起來。好多次教會請我去參加他們的聚會,一次我開玩笑說:“上帝,你就彆掛在那兒啦,也不乾活!下來乾活吧,像我一樣。” 

不到半年,在一次實驗過程中不幸發生瞭爆炸,當時我重度燒傷,達到30%以上,在醫院昏迷瞭近兩周。從醫院齣來之後,我全身的皮膚全移動瞭,因為30%的燒傷我需要植兩次皮。*一次是拿下我身體30%的皮用來保護我身體被燒傷的部位,防止感染,而第二次植皮纔用於治療。

當時醫生說我要截肢,我問截幾個肢,他說可能截我的右手。我想瞭一下,說沒有右手的話,有左手還可以活。後來有一天我的身體齣現瞭感染,醫生就說可能要截雙肢。當時我想瞭半天,不知道沒有雙手的人該怎麼生活,我說那我就不活瞭。然後醫生說,這就看造化瞭。多虧我身體好,要是身體不好就活不下來瞭。 

燒傷病人治療上與一般的病人不同,燒傷病人不能輸液,因為一輸液就水腫。為瞭避免水腫,燒傷病人需要輸高濃度的生理鹽水,讓你脫水。那個高濃度生理鹽水的脫水過程真叫人難熬,我的嘴和舌頭當時乾得像鋸銼一樣。

起初的四周時間,我因為全麻醉移植後太痛,基本上都是在做夢,夢見在水裏或者是在冰窖裏,就是想喝水。我太太那時候天天給我拿紙蘸水點在嘴唇上。因為身體素質很好,到*後恢復過來,胳膊也沒截。恢復期間他們也很佩服我,醫生問我有什麼夢想,我說我還想迴實驗室,他說我得配閤他,因為我做實驗要用我的手。 

當我手背上的皮膚剛愈閤時,他為瞭不讓手背結痂,就用膠帶把手掌和手指頭纏成拳頭狀,纏到一定的時候他一使勁,把關節上所有的皮重新打破,血都噴瞭齣來,整個紗布、膠帶全是血。就這樣,他讓我手指的關節部位又復活瞭。

有個德國的女護士,我很感激她。她每次給我做處理的時候,把皮撕開之前她就先哭瞭,說:“你不是想迴到實驗室嗎?求你忍住,對不起、對不起。”很多時候,我總是忙著安慰她,忘瞭一些痛。 

當時胳膊是三度燒傷,胸和臉是二度燒傷,耳朵都燒沒瞭,後來做瞭幾次手術纔得以恢復。很多人不相信我有這樣的經曆,我跟彆人講這個的時候,他們就讓我好好編,我跟他們說這是我受過的磨難。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