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7161
条码:9787511877161
图书名称: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
定价:88
作者: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5-1
目录
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5月22日财会〔2008〕7号)()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2010年4月15日财会〔2010〕11号)()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附件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附件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第二篇财务
1.票据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2010年12月20日修订财政部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14年12月27日修正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号)()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2013年2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0号)()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2012年10月22日财政部令第70号)()
2.财务规则()
企业财务通则(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令第41号)()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2006年12月7日财政部令第42号)()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2007年3月30日财金〔2007〕23号)()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2月7日财政部令第68号)()
第三篇会计
1.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修订)()
2.会计管理()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令第287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财会字〔1998〕32号)()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2005年1月22日财政部令第27号)()
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2005年3月1日国税发〔2005〕20号)()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6月17日财会字〔1996〕19号)()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2013年12月6日财会〔2013〕20号)()
3.会计制度()
(1)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10月18日财会〔2011〕17号)()
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2012年12月29日财会〔2012〕20号)()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令第72号)()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年7月23日修订财政部令第3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3月13日修订财会〔2014〕14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性资产交换(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年1月27日修订财会〔2014〕14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折算(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14年1月26日修订财会〔2014〕7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2月17日修订财会〔2014〕10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6月20日修订财会〔2014〕2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1月26日财会〔2014〕7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2014年2月17日财会〔2014〕11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2014年3月14日财会〔2014〕16号)()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2014年3月17日财会〔2014〕13号)()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2012年5月5日财会〔2012〕13号)()
(2)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2007年11月16日财会〔2007〕14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2008年8月7日财会〔2008〕11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2009年6月11日财会〔2009〕8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2010年7月14日财会〔2010〕15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2012年11月5日财会〔2012〕19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2014年1月17日财会〔2014〕1号)()
(3)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1年6月22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资金(试行)(2001年6月22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2002年12月23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2002年12月23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2003年10月22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2004年8月19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投资(试行)(2004年8月19日)()
第四篇审计
1.基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年2月28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2月11日修订国务院令第57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年9月1日审计署令第8号)()
2.注册会计师审计()
(1)审计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2010年11月1日财会〔2010〕21号)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
内容简介:
为方便从业人员、学生检索企业财务方面的法规、规范性文件,特组织编辑出版这本书。本书分为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和审计共四大部分,主要收录的内容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及41项文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共6个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共7个文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共3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共13个文件、《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共22个文件。所有文本争取做到编排规范、内容准确。
近期入手了一本《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是一名在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过去的工作中,虽然接触过不少审计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理论,或者仅仅是准则条文的堆砌,真正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却不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侧重于“工具”的属性,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讲解会计准则时,所采用的“案例驱动”的方式。它不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一堆条文,而是会先引入一个真实的业务场景,然后围绕这个场景来讲解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处理方法。这种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准则的意义和应用,也更容易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时,书中通过多个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案例,详细说明了如何根据其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进行分类,以及如何进行后续计量,这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 此外,本书在审计程序方面的内容也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仅列出了各项审计程序,还会详细说明每一项程序的执行目的、关键控制点、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风险领域,比如收入确认、关联方交易、或有事项等,书中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审计指引和审计底稿编制的参考,这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非常有帮助。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对一些新兴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有所涉及,比如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它不仅仅是简单提及,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思路,这让我看到了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激发了我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兴趣。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思路非常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它将复杂的会计审计概念,用一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像我这样的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和参考平台。我相信,无论你是审计新手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评分最近阅读了《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作为一名多年在上市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种需要时刻应对复杂多变的会计和审计环境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市面上关于会计和审计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兼具实操性的,确实不多。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会计准则的应用性解读。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各项准则在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应用场景,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例如,在处理租赁会计准则时,它不仅仅讲解了新准则的核心内容,还结合了企业不同类型的租赁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及不同的租赁模式(如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给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流程和披露要求。这种“解剖麻雀”式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准则的要求,并将其准确地应用到工作中。 在审计方面,这本书也展现了其“工具”的价值。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等环节,以非常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梳理,并提供了大量的实操建议。例如,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书中详细列出了如何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和执行风险应对程序,以及如何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的财务报告编制和内部控制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复杂或高难度的会计和审计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比如,对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会计处理等,书中都提供了深入的解读和实操指南,这对于提升我们团队的专业能力,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财务问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很严谨,但又不失易读性。它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示例和总结,让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操性强、内容全面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身会计审计专业能力的人士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我最近拿到手一本号称是“工具手册”的会计审计书籍,读完之后,说实话,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在一家中小型企业做财务工作,一直以来,我们接触的都是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但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以及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我们开始遇到很多以前从未触及过的复杂问题,比如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还有一些复杂的合并报表问题等等。每次遇到这些,都得花好几天时间去查各种文件,还常常觉得一知半解。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自己仅仅定位为一本标准的会计准则解读,而是真正做到了“工具”的属性。它把很多繁琐的、抽象的会计准则,通过大量的图表、流程图,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例子,变得生动易懂。尤其是在审计章节,它列举了非常多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审计风险点,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审计程序设计。比如,对于一些非常规的交易,它会告诉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取证,需要关注哪些潜在的舞弊迹象,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准则,都有非常详细的解读和应用指南。它会追溯这些准则的出台背景,解释其核心思想,然后重点讲解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落地。这比单纯看那些官方文件要高效得多,也更容易理解。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近实际,很多场景都能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找到影子,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值得称赞。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巨著,而是把内容划分得井井有条。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重点,而且很多地方都用了小标题、列表、甚至是一些表格来梳理信息,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即使是在赶时间的时候,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细致的设计,真的看得出来是花了心思的,让阅读体验大大提升。 总的来说,这本《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对于我这样希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的财务人员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得力助手,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财务和审计环境中,更加游刃有余。强烈推荐给所有身处这个行业的同仁们!
评分这本《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简直是会计审计人员的案头必备!作为一名在公司财务部门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我深知法规政策更新之快,以及将抽象的会计准则转化为实际操作的难度。每次面对复杂的账务处理,或者准备内部/外部审计时,总是需要翻阅大量的官方文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茫茫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了灯塔。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各项准则,而是以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手册”形式呈现,这点非常赞赏。 书中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其对海量会计审计规范的系统性梳理和高度提炼。它不是一本理论枯燥的书,而是把那些写得像天书一样的准则,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答。比如,在处理收入确认这个经典难题时,它不仅仅会列出相关的会计准则条文,还会提供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具体操作指引,甚至给出了可供参考的模板和案例,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千奇百怪的交易,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操参考。 我尤其喜欢它在审计章节的处理方式。审计是一个高度依赖经验和判断的领域,而这本书在讲解审计程序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项审计程序的目的、关键控制点、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如何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如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如何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这种“落地”的讲解方式,对于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非常有帮助。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易用性。很多专业书籍虽然内容详实,但排版混乱,查找信息非常困难。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采用了清晰的章节划分,辅以详实的目录和索引,即使是查找某个非常具体的条文或案例,也能快速定位。而且,语言风格也很严谨又不失可读性,避免了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堆砌,使得即使是初入会计审计行业的年轻工作者,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这本《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的价值,在于它真正解决了会计审计工作中的痛点。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框架。对于追求专业、高效、合规的财务和审计从业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提升业务能力、应对复杂挑战的强大助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处理企业会计和审计事务的专业人士。
评分作为一名在事务所摸爬滚打多年的审计新人,我常常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总是跟不上实际业务的需求。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审计操作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纱,很多时候在现场,面对各种突发情况,脑子里总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直到最近我拿到了这本《企业会计审计规范工具手册》,才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审计程序的讲解。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将每一项审计程序都拆解开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以及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比如,在进行存货监盘的时候,它会详细列出需要准备的资料、监盘的步骤、如何抽样、如何记录,甚至连监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以及如何处理都考虑到了。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对于我们这些经验尚浅的审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真实,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行业和业务。它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讲解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方法。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一起工作,通过他们的视角,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复杂的财务报表背后隐藏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审计程序去揭示这些风险。书中的一些风险点提示和控制措施建议,也让我对如何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另一大优点是其内容的全面性。它不仅覆盖了会计准则的应用,还对审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包括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等。这种一站式的学习模式,让我能够在一个地方就找到我所需要的几乎所有信息,大大节省了我查阅各种资料的时间。 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知识的深度,更在于其知识的实用性。它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审计新人,快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让我在面对复杂的审计任务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