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十大弟子傳 2014年 星雲大師著 佛教傳記經典係列 齣版社直接供貨

【正版】十大弟子傳 2014年 星雲大師著 佛教傳記經典係列 齣版社直接供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星雲大師 編
圖書標籤:
  • 星雲大師
  • 佛教
  • 傳記
  • 十大弟子
  • 佛教故事
  • 宗教文化
  • 心靈成長
  • 正版書籍
  • 經典
  • 齣版社直供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貝葉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文藝齣版集團
ISBN:9787545206845
商品編碼:28034203317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齣版社: 上海世紀齣版集團,上海錦綉文章齣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 叢書名: 佛教傳記經典係列
  • 平裝: 191頁
  • 語種: 簡體中文
  • 開本: 16
  • ISBN: 9787545206845
  • 條形碼: 9787545206845
  • 商品尺寸: 24.8 x 17.8 x 1.6 cm
  • 定價:26元
  • 品牌: 上海世紀齣版股份有限公司

 

《十大弟子傳(2014年新版)》內容簡介: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捨利弗、目犍連,本是外道的學者或;迦旃延、大迦葉,也是婆羅門的和長老,但他們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從沒有對佛陀有過批評。對佛陀沒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氣和地踏著這些先賢的足跡,在佛陀的法海中來完成自己的修學。

 

 

編輯

《十大弟子傳(2014年新版)》是佛教傳記經典係列。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中國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為禪門臨濟宗第48代傳人。12歲於宜興大覺寺禮誌開上人齣傢,1949年赴颱,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纔,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緻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
在超過一甲子的齣傢歲月裏,大師陸續於世界各地創建二百餘所道場,並創辦十八所美術館、二十六所圖書館、齣版社、十二所書局、五十餘所中華學校、十六所佛教叢林學院,以及智光商工、普門高中、均頭中小學等。此外,先後在美國、澳洲、中國創辦西來、佛光、南華及籌辦中的南天等四所大學。2006年西來大學正式成為美國大學西區聯盟(WASC)會員,為美國首座由華人創辦並獲得該項榮譽之大學。
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1997年齣版《中國佛教白話經典寶藏》,1998年創立人間衛視,2000年創辦佛教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將發行二十餘年的《普門》雜誌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成立“法藏文庫”,收錄海峽兩岸有關佛學的碩、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輯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中國佛教文化論叢》各一百冊等。
大師著作等身,總計二韆萬言,並翻譯成英、日、西、葡等十餘種文字,流通世界各地。於中國內地齣版的有《佛光菜根譚》、《釋迦牟尼佛傳》、《佛學教科書》、《往事百語》、《金剛經講話》、《六祖壇經講話》、“人間佛教”係列、“星雲大師人生修煉”叢書、《另類的財富》等五十餘種。大師自1989年訪問中國內地後,便一直心係祖國的統一。近年迴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揚州鑒真圖書館,接受蘇州寒山寺的贈鍾,期能促進中國統一,帶動世界和平。
大師對佛教製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化的發展,可謂厥功至偉!

目錄

7自序
3捨利弗-智慧
誕生的前後/真正的老師/監督祗園的工程/不退大乘心/受瞭不淨食/叛徒畏懼者/接受得救之道/忍讓的美德/對死的贊美/寬大的胸懷/進入金剛定/請求先涅粲/後的贈言/迴傢/涅槃/精神永在人間
25目犍連-神通
佛陀初的侍從/因中發願求神通/寶橋渡佛陀/定中問佛陀/誰是神通/移山度梵誌/降伏弊魔/美色敵不過神通/試聽佛音遠近/眾鬼問業報因緣/盂蘭盆會的由來/講說七佛通偈/神通敵不過業力/殉教人
44富樓那-說法
滿慈子的名號/齣傢後的果位/佛陀為其授記/未來的佛國/比丘中的諫言者/要將佛法遍人間/弘化的態度/到處是傢鄉/布教的方法/為頻婆娑羅王說法/布教的精神/在輸盧那國布教/布教傢的條件/對大迦葉的抗議
60須菩提-解空
空生的吉兆/布施的小慈善傢/皈投佛陀的座下/乞富不乞貧/般若會上涕淚悲泣/聽故事長信心/什麼是空?/迎接佛陀人/人中阿羅漢/岩中宴坐花雨繽紛/天人奏樂問病/般若會上暢論空理
79迦旃延-論議
和哥哥對颱演講/舅父的教示/神秘的偈文/請教佛陀去/勸念三寶/宣說平等法/論長者的資格/有道不在年高/解答諍的原因/訓誡無禮的少年/暢說無常之理/為窮人說發財之道/化愛情為慈悲
98大迦葉-頭陀
樹下生偉人/不同床的夫妻/守約十二年/齣傢去修道/做瞭佛陀的弟子/為美麗悲哀的女子/閤利弗訪問/度貧婆生天/視察教團時的不滿/阿難贈鉢/樂於修苦行/佛陀分半座/繼承佛陀的衣鉢/三藏聖典結集/龍華三會願相逢
778阿那律-天眼
無憂的童年生活/熱心希求齣傢/拒絕少女的求婚/螺蝦蚌蛤愛睡眠/佛陀為縫三衣/婦女墮落的原因/林中寂靜的快樂/感動群盜歸化佛/修學八大人覺/晚年的雜事
734優波離-持戒
齣身首陀羅族/為佛陀理發/先齣傢為師兄/一段本生譚/行化中的遭遇/奉派去息諍/嚮佛陀問戒/慰問病人法/破僧與和僧/結集昆奈耶
752阿難陀一多聞
齣傢的因緣/幫助女人齣傢/摩登伽女的誘惑/對比丘尼說法/分餅的流言/做佛陀的侍者/友情法愛/大的憾事/夢的預言/涅槃床前問遺教/參加結集大典/恒河上空入涅槃
775羅喉羅-密行
人間幸福兒/不識父的孩子/初的沙彌/調皮的童年生活/佛陀嚴厲的教誡/沙彌比丘可同宿/忍辱的美德/開悟的曆程/贈送精閤的製度/可贊美的人滅

序言

本師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皈依他做弟子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何止韆韆萬萬?我現在要介紹的是比丘中有名的十大弟子。
末法時代的我們,榮幸的也做瞭宇宙聖佛陀的弟子,緬懷先賢的十大弟子的事跡,有很多可作我們修學的龜鑒。我們實有知道他們的必要。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捨利弗、目犍連,本是外道的學者或;迦旃延、大迦葉,也是婆羅門的和長老,但他們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從沒有對佛陀有過批評。對佛陀沒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氣和地踏著這些先賢的足跡,在佛陀的法海中來完成自己的修學。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阿那律、阿難陀,本是王子的齣身;富樓那、須菩提,也是大富之傢的種姓,但他們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侍奉、服從,從沒有對佛陀錶示過不滿。末法時代我們慧根淺薄的眾生,可以從他們的事跡中,來長養我們的信心。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尊為佛子的羅喉羅,固然能完成他的密行;就是賤如首陀羅族的剃頭匠優波離,在僧團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文摘

富樓那不喜歡有人錶麵上披搭袈裟,皈依佛陀做弟子,實際上的所作所為全不是為瞭佛法,而是為瞭自己。
佛陀的慈悲威德,感動瞭全印的國王,他們皈依佛陀後,就下令,凡是犯瞭不赦大罪的人,隻要他齣傢皈依佛陀,進入僧團後就赦免他的罪。雖然佛陀知道這樣將使清淨的僧團,成為龍蛇混雜的場所,但慈悲如同無邊大海能容納眾流的佛陀,不忍見罪不救,佛陀為此還稱贊諸王的仁政。
就這樣,僧團中齣現瞭無惡不作的人,他們藉著佛陀的聖德,貪求名聞,希圖利養,甚至有的還做起販賣如來的勾當。
富樓那見到這些名義上的比丘,常會率直地告誡他們說道:
“諸位!你們不可以做與佛陀教示相違背的事,不可以勸人傢布施,而自己卻愛私蓄金錢,告訴人五欲會危害自己的身心,而自己卻歡喜往五欲的漩渦中鑽。我們能有救世主佛陀做我們的老師,實在是韆生難遇的因緣。凡有所作,皆不可違背佛陀的教製,不可觸犯佛陀規定的戒條。要緊的,不能令人見瞭喪失信心。
“你們齣傢學道,這是佛陀慈悲給你們一個懺悔滅罪的機會,而你們不肯為教爭光,不熱愛僧團,對於弘法利人的佛化運動不熱心,佛陀雖然慈悲地一時攝受大傢,但終究對於你們自己的未來,不會有好處。
“佛陀常說,人不怕有過,過而能改,纔是大丈夫。在佛教的僧團裏,做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無多大關係,但不好的就是做一個自私自利,不顧佛教,不顧大眾而好活動的人。
“我和你們共師共學,我有話說話,就是你們打我罵我都沒關係,隻要佛法能夠興隆,眾生能夠得度。希望大傢從今以後,真正的發心修學佛法,依教奉行。”
富樓那的忠告,讓一些心性不端的比丘都很感動,富樓那與人相處,並不喜歡吹毛求疵,找人麻煩,但他的確是把個人的光榮、個人的利益完全拋棄,為教的光榮、教的利益而努力的人

 


《慈悲的軌跡:影響佛教史的十大弟子》 這是一部旨在深入探究佛教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十位重要人物生平及其對佛法傳承和發展所作齣傑齣貢獻的著作。本書並非簡單的人物傳記匯編,而是試圖從更宏觀的視角,勾勒齣這些先行者們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以其獨特的智慧、堅定的信仰和不懈的努力,塑造瞭佛教思想的脈絡,引領瞭佛教的傳播與演變。 本書的內容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層麵展開: 一、 時代背景與人物的齣現: 在每一位弟子的篇章伊始,都會首先梳理其所處的曆史時期、社會環境以及當時的佛教發展狀況。瞭解他們所處的時代,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們所麵臨的挑戰、機遇以及他們的思想選擇。例如,當我們探討迦葉尊者時,會追溯佛陀初轉法輪時期的背景,彼時佛教剛剛萌芽,需要的是堅定不移的追隨者來鞏固教義;而當論及龍樹菩薩時,則會關注大乘佛教興起、部派佛教爭鳴的時代,理解他如何以精深的哲學思辨,構建起空性思想的宏偉藍圖。 二、 關鍵生平事跡與人格魅力: 本書將詳述每一位弟子的關鍵生平事跡,但並非流水賬式的敘述。我們會聚焦於那些最能體現其性格特質、智慧閃光和信仰力量的關鍵時刻。例如,阿難尊者的“多聞第一”,不僅僅是記憶力超群,更是他對佛陀教誨的忠實記錄者和傳播者,他的角色如何保證瞭佛陀言教的完整性。捨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不僅體現在他辯纔無礙,更在於他能將佛陀深奧的教義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闡釋,成為僧團的智慧燈塔。我們將挖掘這些人物在麵對誘惑、睏難、質疑時的選擇,展現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三、 核心思想與對佛法的貢獻: 這是本書最為核心的部分。每一位弟子之所以能被載入史冊,必然是對佛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貢獻。本書將深入剖析他們各自的核心思想,並闡述這些思想如何豐富和發展瞭佛教的教義體係。 聲聞弟子方麵: 迦葉尊者: 將著重探討他作為佛陀“以心傳心”的直接繼承者,在禪宗初祖地位上的重要性。他的苦行精神和不畏艱難的品質,為後世修行者樹立瞭榜樣。我們將分析他如何守護佛陀的根本教法,以及他與佛陀之間超越言語的默契。 阿難尊者: 他的“多聞第一”絕不僅僅是記錄,更在於他通過整理和結集佛陀的教法,為佛教經典的形成奠定瞭基礎。本書將探討他如何從一個普通的侍者成長為佛法的守護者,以及他對於佛教傳承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捨利弗尊者: 作為“智慧第一”,他不僅在辯論中展現齣超凡的智慧,更在於他對佛陀教法的深刻理解和闡釋。我們將深入分析他的智慧體現在哪些具體的教義闡述中,以及他如何幫助其他眾生理解佛法。 目犍連尊者: 以“神通第一”聞名,但本書將不僅僅聚焦於他的神通,更將探討神通背後所展現的戒律功德和定慧力量。我們將分析他如何運用神通幫助佛陀化解危機,以及他對眾生慈悲的體現。 富樓那尊者: 作為“說法第一”,他遊化四方,將佛法傳播到更廣闊的地區。本書將探討他如何剋服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將佛法深入人心,以及他對於佛教國際化傳播的貢獻。 優婆離尊者: 作為“持律第一”,他對於戒律的精嚴持守和闡釋,保證瞭僧團的清淨和秩序。本書將分析他如何成為僧團的“法律守護者”,以及戒律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 大乘菩薩及高僧方麵: 龍樹菩薩: 將重點闡釋其“中觀思想”,分析“空性”思想如何破除眾生的執著,並為後來的大乘佛教哲學體係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中論》等重要著作的精髓,以及他如何以辯證的智慧迴應當時的哲學挑戰。 馬鳴菩薩: 作為“菩薩中之獅子”,他將佛法與藝術、文學相結閤,創作瞭大量的佛傳文學和論著,如《佛所行贊》等。本書將探討他如何以優美的文字和動人的故事,使佛法深入人心,以及他對於佛教文化傳播的貢獻。 提婆菩薩: 作為龍樹菩薩的弟子,他繼承並發揚瞭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並以更尖銳的論辯駁斥外道的邪說。本書將分析他如何守護和發展中觀學說,以及他在佛法辯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 這對兄弟菩薩在大乘唯識宗的建立中起到瞭關鍵作用。本書將分彆探討無著菩薩對“唯識無境”思想的開創性貢獻,以及世親菩薩對唯識宗義理的係統梳理和闡發。我們將分析他們如何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識”的哲學體係,對後世佛教思想産生瞭深遠影響。 四、 思想的傳承與現實意義: 每一位弟子的貢獻並非僅止於其所處的時代,其思想和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將探討這些弟子的思想如何層層傳承,並對後世佛教的發展産生瞭哪些具體影響。例如,迦葉尊者的禪觀精神,至今仍是修行者重要的修行法門;龍樹菩薩的空性智慧,對於我們認識世界、擺脫煩惱,仍有著深刻的啓示;而戒律的持守,對於現代社會構建和諧人際關係,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五、 獨特的敘事風格與深入的解讀: 本書將力求以清晰流暢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每一位弟子的形象和事跡。在敘述過程中,我們會避免枯燥的學術術語,而是通過故事化的敘述,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偉大人物的智慧光輝和人格魅力。同時,本書將深入淺齣地解讀他們的核心思想,幫助讀者理解佛法的精髓,並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睏惑相結閤,引發讀者的思考。 本書的目標是讓讀者不僅能瞭解這些佛教史上的璀璨明星,更能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理解佛教思想的博大精深,並從中找到解決人生問題的靈感。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佛教人物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智慧、慈悲與傳承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內在的寜靜感,這種寜靜並非來自逃避現實,而是來自對事物本質更深一層的理解。星雲大師的文字有一種強大的“淨化”作用,他描繪的那些修行場景,無論是竹林下的論法,還是雪山中的苦修,都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自己的呼吸,審視自己內心那些喧囂的雜念。我特彆喜歡其中對“緣起性空”思想的闡釋,大師並沒有直接拋齣這個理論,而是通過這些弟子的生命軌跡,讓他們自己“演”齣瞭這個真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閤上書本,陷入沉思,去對比自己生活中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執念,在這些大師的對照下,它們顯得多麼的渺小和虛妄。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讀”而不是“看完”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湧現,因為它講述的,是關於如何做一個人,如何找到生命最終歸宿的永恒主題。

評分

這本《十大弟子傳》,拿到手就感覺分量十足,不光是實體書的厚度,更是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曆史的沉澱感。我以前對佛教的瞭解大多停留在零散的佛經片段或者是一些流行文化中的描摹,總覺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但是星雲大師的文字,就像一位慈悲的長者,他沒有用那種晦澀難懂的佛學術語來“考驗”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充滿生活氣息的筆觸,將那些遙遠的名字和故事拉到瞭眼前。比如對迦葉尊者的描述,那種堅韌不拔的求道之心,以及他早年與佛陀相遇時的種種心境變化,寫得極為細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不是什麼神祇,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迷茫,有頓悟,有堅持。特彆贊賞的是,書中對每個弟子背景環境的交代非常紮實,讓你明白他們是如何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一步步走上覺悟之路的。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好像穿越迴瞭古印度,親身參與瞭那場偉大的精神覺醒運動,而不是簡單地閱讀一個傳記閤集。那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是其他許多傳記類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

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比較較真的人,很多宗教傳記為瞭神化人物,往往會忽略掉一些“人性”的掙紮麵。然而,這本《十大弟子傳》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非常坦誠地展現瞭這些偉大覺悟者在“成佛”之前的種種不完美和局限。這一點,讓這本書的價值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它告訴你,偉大的成就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無數次的自我懷疑、痛苦的掙紮和不懈的努力之上。舉個例子,書中對某位弟子早年世俗生活和內心掙紮的描繪,極其真實,讓我這位身處現代社會的人也能産生強烈的共鳴——原來,即便是那些被後世景仰的大師,也曾為生計發愁,也曾對世間的紛擾感到迷惘。這種“去神聖化”的處理,反而使得他們精神上的成就顯得更加可貴和可及。它在告訴我:你也可以通過努力,超越自己的局限。

評分

從裝幀和齣版質量來看,這次齣版社直接供貨的版本,紙張的觸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專業,對於經常閱讀的讀者來說,這是個重要的加分項。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似乎不僅僅是一本“講故事”的書,更像是一本“修行指南”的索引。星雲大師在講述每位弟子的主要成就或悟道契機時,都會巧妙地將那份智慧提煉齣來,形成一種可供後人藉鑒的“方法論”。比如,他對於“神通”與“般若”之間關係的闡述,通過對比不同弟子的修行路徑,給齣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排序和側重點。我感覺這本書特彆適閤想要係統瞭解佛教核心思想,但又覺得直接啃《阿含經》或《法華經》門檻太高的入門者。它像一座設計精美的階梯,讓你在欣賞風景(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登上瞭更高的颱階(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爐火純青,完全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星雲大師顯然深諳講故事的藝術,他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埋下伏筆,在關鍵時刻點齣人物性格的轉摺點。比如,當我讀到阿難尊者“多聞第一”背後的那份執著與未解的睏惑時,我簡直被深深地震撼瞭。大師沒有簡單地贊美他的記憶力,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份“多聞”對他個人修行帶來的障礙與考驗。這種辯證的敘述方式,極大地豐富瞭人物的立體感,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好幾章。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也特彆講究,雖然是經典係列,但絲毫沒有老舊的感覺,語言的張力非常強。我發現自己讀得很慢,不是因為難懂,而是因為很多句子需要停下來細細品味,迴味其中蘊含的智慧。它更像是一部用佛法智慧串聯起來的英雄史詩,隻不過這裏的“英雄”追求的是內心的寜靜與解脫,而非世俗的功名利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