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精益办公价值流
:35.00元
作者:(美)凯特,(美)劳克尔 ,张晓光,谢安平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95185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直局限于生产车间中。但是,在制造型企业中,90%消除浪费的机会都存在于制造运营部门之外,也就是管理与办公过程之中,如订单输入、客户服务、产品设计、采购、收款与付款等,这些过程中的浪费不仅数量多,而且很难消除,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浪费很难被发现。
价值流图析(value stream mapping)是一种获得广泛认同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发现管理过程中的浪费,并找出浪费的根源,然后创建一个没有浪费或浪费大幅减少的未来状态,从而使我们能把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去。
本书通过一家公司实施精益管理的完整案例,一步步地向读者详细讲解了如何绘制当前状态图和未来状态图、如何发现当前管理过程中的浪费,并利用价值流图这一工具来提高管理与办公过程的效率,用少的浪费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1章 将价值流图析应用到整个企业
1.1 将价值流图析应用到非生产领域
1.2 案例分析的目的
第2章 开始:分析办公过程价值流
2.1 了解价值流图析的基本要点
2.2 研究选定的价值流并确定图析小组
第3章 识别办公过程浪费
3.1 区分管理活动的价值与浪费
第4章 ABC公司在生产领域的精益变革
4.1 客户信息
4.2 信息流
4.3 物料流
4.4 供应商信息
第5章 了解办公过程的当前状态
5.1 步骤一:了解客户信息和需求
5.2 步骤二:按顺序界定主要过程
5.3 步骤三:选择过程指标
5.4 步骤四:巡视价值流
5.5 步骤五:了解每个岗位如何安排工作优先序
5.6 步骤六:确定主要指标及其当前表现
第6章 绘制ABC公司的当前状态图
6.1 步骤一:了解客户信息和需求
6.2 步骤二:按顺序界定主要过程
6.3 步骤三和步骤四:选择过程指标并填写数据框
6.4 步骤五:了解每个岗位如何安排工作的优先序
6.5 步骤六:计算系统的主要指标
6.6 对当前状态图的思考
第7章 在职能层面思考精益
7.1 销售、营销和运营
7.2 订单处理
7.3 新产品设计
7.4 库存控制
7.5 采购和库存管理
7.6 计划和生产控制
7.7 质量管理
7.8 成本核算
7.9 财务总账
7.10 人力资源
第8章 设计办公过程的未来状态
8.1 问题一:顾客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8.2 问题二: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工作表现?
8.3 问题三:哪些步骤是增值的,哪些步骤是浪费?
8.4 问题四:如何使工作保持“流动”,使中断较少?
8.5 问题五:在两次中断之间如何对工作进行控制?
8.6 问题六:如何平衡工作量?
8.7 问题七:哪些过程改善是实现未来状态所必须的?
第9章 设计ABC公司的未来状态
9.1 评估客户要求
9.2 确定管理间隔
9.3 消除浪费
9.4 流动式工作
9.5 拉动式工作
9.6 均衡化工作
9.7 实现ABC公司的未来状态
9.8 总结——ABC公司初次未来状态设计的成果
第10章 实现未来状态
10.1 价值流管理与公司业务目标挂钩
10.2 把工作计划分解成几个环
10.3 确定各改善环的实施优先序
10.4 创建工作计划和组建跨职能实施小组
10.5 强化价值流管理
附录
A.1 ABC公司订单处理/制图过程案例分析——跨职能层次的图析
A.2 订单处理和制图过程的当前状态图
A.3 对未来状态图的讨论
作者介绍
鲍·凯特(James“Beau”Keyte)是Branson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公司主要提益战略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咨询服务。鲍·凯特的精益咨询生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他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他的客户遍及多个行业,包括汽车、制药、化工、保健、金融服务、消费品、工业品和运
文摘
序言
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毕竟“精益”和“办公”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枯燥乏味的流程图和堆砌如山的术语。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非照搬制造业的精益理念,而是巧妙地将其与现代办公环境相结合,揭示了信息流、决策流、协同流中存在的种种“低效之殇”。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可视管理”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信息孤岛和流程黑洞是如何吞噬团队的效率和信任的。他强调,当一切都变得透明可见,无论是问题还是进展,才能真正地激发团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做事”,更是关于“思考做事”。它鼓励我们跳出“完成任务”的思维怪圈,去思考“为什么而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那些关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优化邮件沟通”、“精简文件审批”的建议,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的影响却是惊人的。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工作习惯,那些“随大流”的沟通方式,那些“为了显得在忙”的表面工作,原来都消耗着宝贵的精力和时间。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而坚定的教练,在你懈怠时提醒你,在你迷茫时指引你,让你重新找回工作的节奏和掌控感。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高效”不是盲目地加快速度,而是找到最顺畅、最直达价值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维方式上的颠覆。它让我明白,我们工作中的很多“麻烦”和“低效”,并非源于能力不足,而是源于流程本身出了问题。作者用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去剖析办公场景下的“价值流”,这种视角非常有启发性。他并没有仅仅关注某个具体岗位的操作,而是从整个工作链条出发,去识别哪里在创造价值,哪里在消耗价值,而哪里又是纯粹的浪费。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消除七种浪费”的论述,虽然这些浪费在制造业中已经耳熟能详,但作者将其巧妙地应用到办公环境中,让我恍然大悟。例如,“等待”这种浪费,在办公室里常常以“等回复”、“等批准”、“等数据”的形式出现,它不是主动的无效,而是被动的停滞,对团队士气的打击尤为严重。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系统性”的眼光去看待工作,不再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任务,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价值流的脉络中去审视。它鼓励我们提问,鼓励我们挑战现状,而不是默默地忍受那些不合理。它就像是一剂“清醒剂”,让我们从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抽离出来,去反思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聪明、更高效。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我们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鸡毛蒜皮、耗费大量时间却产出微乎其微的小事,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刻的“浪费”——它不仅仅是浪费时间,更是浪费人力、物力、甚至扼杀了团队的创造力和士气。作者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抽象的管理学理论,比如“价值流”这个概念,剖析得淋漓尽致。我以前总是觉得,什么是价值?客户愿意买单的才是价值,其他都是添油加瓦。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内部流程,如果不为最终的客户价值添砖加瓦,那它可能就是赤裸裸的浪费。它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论书籍,而是提供了大量触手可及的案例,从一个小小的文件审批流程,到一项复杂的产品开发周期,都能够找到影子。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给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做一次“X光检查”,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辩护过的流程,其实早已千疮百孔,滋生着各种各样的“毒瘤”。它不是在指责谁,而是在邀请我们一起去发现问题,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去解决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识别瓶颈”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总是在一些不关键的节点上疲于奔命,而真正的“卡脖子”的地方却被忽略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充满迷雾的办公丛林,指引我们找到那条通往高效、精简、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之路。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办公诊疗师”,能够精准地诊断出我们日常工作中各种“疑难杂症”。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精益”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办公场景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可视化”的论述,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它们隐藏在“黑箱”之中,不被看到。当我们将流程、任务、问题都可视化之后,它们就变得触手可及,也更容易被攻克。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低效习惯”,例如无休止的会议、冗长的审批链条、以及那些“看起来很忙”的表演。它让我明白,这些习惯不仅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去关注“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仅仅关注“如何做得更快”。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去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去真正地提升整个团队的效率和产出。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优化流程”,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创造真正的价值”。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客户价值”,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引导我们思考,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是否能够转化为客户愿意支付的价值。这种视角非常有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过滤掉很多看似重要实则不然的活动。书中对“价值流图”的讲解,让我对理解复杂的工作流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就像一张地图,清晰地标示出信息的流动、资源的消耗以及时间的耗费,从而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瓶颈和浪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持续改进”的理念,它并没有提供一套万能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团队持续地观察、分析、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精益之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精益办公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种持续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并且要有勇气去拥抱变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的人,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改进,并且有能力为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