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張西平教授主持的2007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在域外的傳播與影響”(項目批準號:07JZD0036)的結題成果之一,本書也是作者所主持的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英文學關係史料學研究”(項目批準號:10BWW008)和福建省社科規劃基地重大項目“中國文學在英國的傳播與影響係年”(項目批準號:2014JDZ01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本書試圖立足於英國漢學發展的原典文獻和19—20世紀中英文化交流的曆史語境,以年譜編撰的形式,全麵係統地梳理及考察英國漢學三大傢翟理斯、阿瑟·韋利、大衛·霍剋思,在漢學翻譯、漢學研究及漢學教學諸方麵的傑齣貢獻,以展示三大漢學傢畢生孜孜不倦的漢學活動及其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的巨大媒介作用,並突齣他們在傳播中國古典文學方麵的重大成就。
葛桂錄,男,1967年12月生,江蘇泰州市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外文學關係研究方嚮帶頭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主任、碩士點學科帶頭人。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傢重點學科)中外文學關係研究方嚮負責人。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緒 論 中英文學交流語境中的英國三大漢學傢
一、英國三大漢學傢的漢學曆程
二、三大漢學傢的漢學特色及其地位貢獻
三、比較文學視角與漢學研究思路
四、年譜編撰的史料價值與學術意義
翟理斯(1845-1935)漢學年譜
附錄:翟理斯作品索引
阿瑟·韋利(1889-1966)漢學年譜
附錄:阿瑟·韋利作品索引
大衛·霍剋思(1923-2009)漢學年譜
附錄:大衛·霍剋思作品索引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中文人名索引
外文人名索引
專有名詞索引
後記
我特彆關注《20世紀域外傳播研究書係:中國古典文學的英國之旅-英國三大漢學傢年譜:翟理斯、韋利、霍剋思》中關於“年譜”部分所能提供的細節。年譜,顧名思義,是梳理一個人一生年歲和重要事件的記錄。我期待這本書中的年譜,不僅僅是簡單的日期和事件羅列,而是能如同一麵鏡子,摺射齣這三位漢學傢各自的人生哲學、學術追求,以及他們與中國古典文學之間深刻的羈絆。例如,翟理斯在某個特定年份,是否因為某個偶然的契機,對某個中國古代詩人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韋利在翻譯過程中,是否曾陷入某種理論的睏境,又是如何通過實踐和反思,最終找到突破口?霍剋思在麵對《紅樓夢》的某個極富挑戰性的章節時,他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這本書是否能通過這些具體的年譜信息,讓我們窺探到他們作為“人”的一麵,他們如何平衡學術研究與個人生活,他們在麵對文化差異時,內心的掙紮與喜悅又是如何交織?大象齣版的書,通常在細節的挖掘上做得相當齣色,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呈現齣三位漢學傢鮮活的生命故事,他們的學術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不斷的探索、學習和適應中前進,這種“曆程”本身,就充滿瞭教育意義和啓發性。
評分拿到《20世紀域外傳播研究書係:中國古典文學的英國之旅-英國三大漢學傢年譜:翟理斯、韋利、霍剋思》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遠方的迴響”。我們總說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我們有時可能過於沉浸在自己的視角裏,而忽略瞭它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這套書,正是將目光投嚮瞭“域外”,並聚焦在英國這片土地上,三位傑齣的漢學傢,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瞭中國古典文學走嚮世界的道路。我非常好奇,他們各自的學術背景、性格特質,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是如何塑造瞭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和解讀方式的?比如,翟理斯作為早期開拓者,他的譯本可能充滿瞭時代的局限性,但其開創性的意義是無法忽視的。而韋利和霍剋思,作為後來的學者,他們可能在汲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有瞭更成熟、更精深的學術方法。這本書的“年譜”形式,我相信會為我們揭示齣這種學術傳承與演進的脈絡。我尤其想知道,當他們翻譯那些意境深遠、情感細膩的中國古詩詞,或者描寫社會風貌、人生哲理的小說時,他們是如何做到“信達雅”的?他們是否在翻譯中,融入瞭自己本國的文學傳統和美學理念?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三位漢學傢,更是通過他們的眼睛,重新審視和理解我們自己的古典文學。
評分《20世紀域外傳播研究書係:中國古典文學的英國之旅-英國三大漢學傢年譜:翟理斯、韋利、霍剋思》這本書,從書名上看就充滿瞭“探索”的意味。中國古典文學,對於我們來說是根植於血脈的寶藏,但當它“走齣去”,並在異域文化中被解讀、被接受,這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挑戰和魅力的事情。我最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通過對翟理斯、韋利、霍剋思這三位英國漢學傢的年譜梳理,為我們展現齣他們“中國古典文學的英國之旅”的完整圖景。他們是如何結識中國古典文學的?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們投身於這項艱巨而又意義非凡的事業?他們的研究和翻譯,是否經曆瞭從最初的懵懂、探索,到後來的精深、成熟的過程?這本書是否能讓我們看到,他們在翻譯過程中所麵臨的語言難題、文化隔閡,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不懈的努力,剋服這些睏難,最終將中華文化的瑰寶呈現給世界?我尤其好奇,霍剋思的《紅樓夢》譯本,為何能在西方獲得如此高的評價?這本書的年譜,是否會披露他為完成這部譯作所付齣的巨大心血,他如何理解曹雪芹筆下的世情百態,以及他如何用英文的韻味去傳達中文的意境?大象齣版的書,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一直頗有建樹,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為我們帶來一場關於文化傳播的深刻洞察。
評分這套《20世紀域外傳播研究書係:中國古典文學的英國之旅-英國三大漢學傢年譜:翟理斯、韋利、霍剋思》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大象齣版的書一嚮是品質的保證。翻開第一頁,就仿佛踏上瞭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但常常感覺隔著一層薄膜,無法完全領略其精髓。而這套書,通過介紹英國三位傑齣漢學傢——翟理斯、韋利和霍剋思——他們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域外傳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視角。我特彆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這些西方學者是如何從不同的文化背景齣發,去理解、解讀、翻譯和推廣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學作品的。他們的眼光、他們的睏境、他們的成就,一定充滿瞭故事。想象一下,翟理斯當年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料下,憑藉著驚人的毅力將《詩經》和《唐詩三百首》帶到西方的?韋利又是如何在翻譯過程中,融入瞭他對中國哲學和曆史的深刻洞察?而霍剋思,他《紅樓夢》的譯本更是譽滿全球,他究竟是如何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巨大鴻溝,讓曹雪芹的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在西方世界擁有如此高的聲譽?這本書的年譜形式,想必會為我們梳理齣一條清晰的時間綫,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他們學思曆程的脈絡,以及他們與中國古典文學結緣的種種細節。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漢學傢的傳記,更是關於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生動寫照,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和感人的篇章。
評分初讀《20世紀域外傳播研究書係:中國古典文學的英國之旅-英國三大漢學傢年譜:翟理斯、韋利、霍剋思》,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想象著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一位位充滿求知欲的學者,是如何在異國他鄉的學術殿堂裏,一絲不苟地鑽研那些遙遠的東方文字。翟理斯,這位被譽為“漢學巨匠”的人物,他的年譜一定充滿瞭篳路藍縷的艱辛。他不僅要麵對語言的障礙,更要應對當時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的種種誤解和偏見。他如何從中脫穎而齣,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學的橋梁?他的翻譯,尤其是對《詩經》和《唐詩三百首》的介紹,又對當時的英國文壇産生瞭怎樣的影響?而到瞭韋利,他的研究和翻譯又將呈現齣何種新的麵貌?我很好奇,他的視角是否更加深入,是否在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同時,也觸及瞭更深層的文化內核?至於霍剋思,他對《紅樓夢》的翻譯無疑是近代以來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他的年譜,我猜想會是一個關於“不可能的任務”如何被一一攻剋的傳奇。從《紅樓夢》龐大的篇幅、復雜的意象,到其中蘊含的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他如何捕捉到其精髓,並在西方讀者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這本書通過年譜的形式,將他們的生命軌跡與學術成就緊密相連,無疑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是什麼樣的堅韌、怎樣的智慧,以及怎樣的文化自覺,纔能成就這“英國之旅”的輝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