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第三版)(研究生教學用書)
:45.00元
作者:,楊瑞龍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300253800
字數: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教材以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市場化、工業化、國際化與城市化為背景,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改革與開放中的基本理論問題與重大現實問題展開係統、深入的分析,揭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經濟學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我國正在進行的一場的實踐,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運行規律決定瞭我們既不能把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的理論教條化,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教條,而應以與時俱進的態度繼承和發展馬剋思主義經濟學,閤理運用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既重視對生産關係的分析,也關注資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應在揭示資源配置規律的過程中剖析經濟關係,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係。為此,本教材倡導直麵現實的研究態度和方法。直麵現實的研究並非是不要理論,而是應堅持問題導嚮,從我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中齣現的特殊現象入手,通過對現象的深入剖析來檢驗現有的理論並發展與創新經濟學理論,豐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本教材共包含導論與九章內容。導論主要討論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對象與方法論;章在係統闡述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對未來社會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反思社會主義的實踐,揭示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性,係統闡述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第二章對我國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渡過程進行經濟學分析,揭示瞭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的經濟學意義;第三章著重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有産權特徵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思路與模式選擇;第四章運用現代企業理論,討論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的基本思路與模式選擇,著重研究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相結閤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模式;第五章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問題;第六章對當代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問題,特彆是對2008年以來的經濟新常態及經濟增長動能的轉換等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分析;第七章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結構調整問題,特彆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分析;第八章分析社會主義的對外經濟關係,特彆是對對外貿易、資本引進、國際資本流動、匯率等問題展開瞭比較深入的分析;第九章主要討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與市場之間的關係,討論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經濟活動閤理乾預的邊界與方式。
目錄
導 論 1 n
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與實踐 12 n
節 馬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 12 n
第二節 社會主義的實踐 20 n
第三節 社會主義為什麼要發展市場經濟 31 n
第四節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38 n
第二章 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漸進過渡 44 n
節 嚮市場經濟體製過渡的方式與路徑比較 44 n
第二節 市場取嚮改革與供給主導型製度變遷方式 49 n
第三節 中間擴散型製度變遷方式與地方的特殊功能 54 n
第四節 從中間擴散型嚮需求誘緻型製度變遷方式的漸進轉換 60 n
第五節 重塑改革的動力機製,進一步推進市場取嚮的改革 63 n
第三章 社會主義企業製度與國有企業改革 69 n
節 馬剋思的所有製理論 69 n
第二節 國有企業産權製度改革 73 n
第三節 國有企業走嚮市場麵臨的難題 82 n
第四節 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邏輯與路徑 89 n
第五節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閤所有製改革與國有資産管理模式改革 102 n
第四章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創新 111 n
節 優企業所有權安排與公司治理 111 n
第二節 利益相關者閤作邏輯與共同治理 118 n
第三節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創新邏輯: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 126 n
第四節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共同治理機製的設計 132 n
第五節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相機治理機製的設計 142 n
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製度 150 n
節 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150 n
第二節 微觀收入分配與宏觀收入調節 155 n
第三節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與效率 158 n
第四節 分配關係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165 n
第六章 社會主義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170 n
節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一般理論 170 n
第二節 製度創新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176 n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戰略 182 n
第四節 中國經濟增長動能的轉換 191 n
第七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結構調整 199 n
節 二元經濟結構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199 n
第二節 低端勞動力工資形成機製的變革及其結構性效應 205 n
第三節 內需可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基礎與政策選擇 210 n
第四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及實施路徑 215 n
第五節 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其協調發展 220 n
第六節 技術進步與經濟結構調整 224 n
第八章 社會主義對外經濟關係 232 n
節 對外開放的理論基礎 232 n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開放的實踐 242 n
第三節 對外貿易與我國的經濟增長 251 n
第四節 我國的貿易失衡問題 260 n
第九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與市場之間的關係 269n
節 市場失靈與調節經濟的必要性 269 n
第二節 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274 n
第三節 調控經濟的政策目標與政策手段選擇 280 n
第四節 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重構 291 n
第三版後記 301
作者介紹
楊瑞龍,1957年5月生,江蘇省昆山市人。1990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論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先後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和丹麥奧登塞大學訪問進修。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新製度經濟學、非均衡經濟學、産權與國有企業改革等研究領域發錶瞭一批頗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已齣版瞭《宏觀非均衡的微觀基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應用》等多本學術專著,在《經濟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曾獲第八屆和第十屆孫冶方經濟科學奬,中國高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一等奬,北京市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奬,***教學成果一等奬等奬項。被選拔為國傢人事部“百韆萬人纔工程”**、二層次人選,國傢教育部“跨世紀人纔培養計劃”人選,北京市“有突齣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傢”。獲北京市“黨員”稱號,教育部“青年教師奬”。作為博士 論文的指導教師,所指導的論文先後在2004年和2008年兩度獲得全國博士學位論文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n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在學術界口碑一直很好,尤其是它在研究方法上的創新,據說能幫助我們跳齣傳統的思維定式。我比較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將現代經濟學的一些新方法,比如計量經濟學或者博弈論,融入到對經典經濟理論的解讀中的。很多時候,老一套的理論分析方法會顯得有些陳舊,我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些“新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耳目一新。我個人對經濟學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特彆感興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問題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常常導緻市場失靈。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深入的探討,不僅僅是理論介紹,更希望能有關於如何識彆和應對信息不對稱的案例分析,以及相關的政策建議。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據說是它對經濟思想史的梳理。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理論,不瞭解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和發展脈絡,是很難真正掌握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清晰地勾勒齣經濟學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演進的,各個學派之間的傳承與發展關係是怎樣的。尤其是我對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以及凱恩斯主義的演變很感興趣,想知道它們是如何相互批判、又如何相互藉鑒的。我希望書中能夠引用一些重要的經濟學文獻的原話,或者對經典著作進行精彩的解讀,讓我們能夠直接感受到那些偉大的思想火花。
評分我是在一個經濟學論壇上看到有人強烈推薦這本書的,說它在解釋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方麵,非常有獨到之處。我一直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感到睏惑,很多時候政策齣颱後,實際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我希望這本書能從更深層次上揭示這些政策背後的邏輯,分析不同政策工具的適用條件和潛在的局限性。特彆是關於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的權衡,以及長期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的語言,結閤最新的經濟數據和研究成果,為我們描繪一幅宏觀經濟運行的清晰圖景。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想入手瞭,之前聽朋友推薦過,說在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邏輯上特彆有啓發。我一直覺得,要想真正理解當下的市場經濟,離不開對曆史發展脈絡的梳理,這本書在這方麵應該做得比較深入。我特彆關注書裏會不會詳細分析一些經典經濟學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演變和修正的,以及不同學派之間爭論的焦點在哪裏。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理論時,會覺得有些概念抽象難懂,我希望這本書能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將這些理論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經濟學原理是如何作用於現實世界的。比如,書中對供給與需求定律的闡述,是會用曆史上的幾次重大經濟危機作為切入點,還是會從更微觀的消費者行為角度去解讀?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而不是簡單地復述教科書上的內容。
評分我之前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概念,比如“帕纍托最優”或者“福利經濟學”。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做得比較齣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以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這些復雜的經濟學概念。我不太喜歡那種隻堆砌術語的書,而是希望作者能真正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纔能讓大傢更容易地理解。另外,我對經濟學在倫理道德方麵的考量也比較感興趣,比如“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係,以及經濟發展是否必然伴隨著社會不公。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觸及,引發一些關於經濟學與社會價值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