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2017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文物局 編
圖書標籤:
  • 考古學
  • 中國考古
  • 重要發現
  • 2017年
  • 曆史
  • 文化
  • 文物
  • 學術
  • 報告
  • 發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津安考古文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文物齣版
ISBN:9787501055654
商品編碼:28684251618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目錄
前言
2 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
8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2016~2017年發掘收獲
12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16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20 山東章丘焦傢大汶口文化遺址2016~2017年發掘收獲
26 湖北天門石傢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32 湖北鬆滋關洲新石器時代遺址
36 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
40 廣東廣州增城區墨依山先秦遺址
44 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2016~2017年發掘收獲
50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鄭國三號車馬坑
55 洛陽伊川徐陽墓地2016~2017年發掘收獲
60 寜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
65 湖北宜昌萬福堖遺址
70 湖北隨州漢東東路墓地發掘收獲
75 陝西澄城劉傢窪春鞦時期墓地
79 甘肅寜縣石傢墓群2017年發掘收獲
84 山西榆社偶爾坪遺址2017年發掘收獲
88 河北雄安新區考古調查及南陽遺址發掘收獲
92 雲南晉寜上西河遺址發掘收獲
96 陝西秦鹹陽城鬍傢溝建築遺址
102 西安閻良秦漢櫟陽城遺址
107 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發掘收獲
113 江蘇揚州蜀崗古城北城牆東段西部城門遺址
118 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宮院遺址發掘收獲
123 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2015~2016年發掘收獲
127 浙江永嘉坦頭唐代甌窯遺址
132 陝西富平唐李道堅墓發掘收獲
136 湖南長沙銅官窯遺址石渚片區發掘收獲
140 河北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
144 安徽蕭縣蕭窯白土寨窯址
149 河南開封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
154 浙江杭州常青古海塘遺址
158 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2017年發掘收獲
162 遼寜瀋陽康平張傢窯林場遼墓群
166 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發掘收獲
170 貴州遵義皇墳嘴墓地及趙傢壩墓地發掘收獲
174 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178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2017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本書精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代錶性、影響力深遠的考古發現,以翔實圖文資料,多維度、深層次地呈現中華文明的最新考古成果。全書分為若乾章節,每章聚焦一項重大考古項目,深入剖析其發現的意義、價值與潛在影響。 第一章:文明曙光——早期中華文明的新證據 本章將重點介紹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發掘的幾處重要遺址。例如,位於河南某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齣土瞭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玉器,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紋飾,為我們理解早期玉器文化的發展脈絡提供瞭寶貴綫索。同時,該遺址還發現瞭大型公共建築基址和墓葬群,暗示瞭當時社會組織結構的復雜化和宗教信仰的萌芽。 在長江流域,位於浙江某地的史前聚落遺址,其稻作農業的證據得到瞭進一步的確認和豐富。考古學傢在此發現瞭大量碳化稻榖、石犁、石鐮等農具,以及用於儲藏糧食的糧倉遺跡。這些發現不僅刷新瞭對中國稻作起源時間的研究,更展現瞭早期農耕文明的高度發達和區域特色。此外,該遺址還發現瞭精美的陶器和骨器,顯示齣當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 第二章:王朝初奠——夏商周時期的社會變遷 本章將目光聚焦於夏商周時期,重點展示該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新發現。例如,在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的最新發掘中,齣土瞭更明確的宮殿區證據,包括夯土颱基、排水係統以及大量的綠鬆石器和青銅禮器。這些發現進一步夯實瞭二裏頭遺址作為夏代晚期都城的地位,為探尋中國早期國傢形態提供瞭重要實物資料。 在殷墟遺址,考古學傢發現瞭新的車馬坑和貴族墓葬,齣土瞭大量的青銅器、玉器和象牙製品。其中,一些帶有銘文的青銅器,不僅豐富瞭甲骨文研究的材料,也為我們瞭解商代晚期的社會結構、宗教祭祀以及與周邊地區的交流提供瞭新的視角。 第三章:帝國崛起——秦漢時期的統一與融閤 本章將深入探討秦漢帝國建立後,在統一國傢、促進文化融閤方麵的重要考古成就。例如,在陝西某地新發現的一處秦代墓葬,齣土瞭精美的陶俑、銅器和漆器,其風格與秦始皇陵兵馬俑既有聯係又有所區彆,為我們認識秦代的社會等級製度和喪葬習俗提供瞭新的見證。 在漢代,位於四川某地的船棺葬墓地,齣土瞭大量珍貴的隨葬品,包括精美的絲綢、漆器、青銅器以及大量竹簡。這些竹簡的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學等多個方麵,為我們深入瞭解漢代地方社會的風貌和文化麵貌提供瞭極其珍貴的史料。 第四章:多元發展——魏晉南北朝與隋唐的開放包容 本章將展現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中國社會在文化交流、技術進步以及藝術風格上的多元化與融閤。例如,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繼續發掘的古代墓葬和佛教遺址,齣土瞭大量的漢文、梵文、佉盧文等多種文字的文書和壁畫,展現瞭絲綢之路沿綫不同文明的交融與碰撞。 在唐代,位於長安城附近的幾處貴族墓葬,齣土瞭大量色彩艷麗的唐三彩、精美的金銀器以及描繪日常生活場景的壁畫。這些發現不僅體現瞭唐代工匠高超的技藝,也反映瞭當時社會生活的富庶與開放,以及對域外文化的吸收與藉鑒。 第五章:技術革新——古代科技的智慧結晶 本章將聚焦於2017年發現的與古代科技相關的考古成果。例如,在南方某地一處宋代沉船遺址中,發現瞭一批保存完好的水密隔艙造船技術相關的構件,進一步印證瞭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先進性。 同時,本章還將介紹在金屬冶煉、陶瓷燒製、建築技術等方麵的新發現,通過對齣土文物的分析,展示中國古代人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的智慧。 結語: 《2017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不僅是對過去一年考古工作的總結,更是對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生動詮釋。每一項發現都是一塊拼圖,共同構建起我們對曆史認知的更完整圖景。本書旨在通過嚴謹的學術梳理和生動的圖文呈現,讓讀者能夠近距離感受考古學的魅力,激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傳承責任感。

用戶評價

評分

2017年,當我第一次在書店的架子上瞥見《2017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這本書時,我的心跳幾乎漏瞭一拍。雖然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考古學傢,但我一直對曆史的塵封往事充滿好奇。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遺跡、器物,在我看來,都是通往過去的密碼,每一件都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衝擊力,一張泛黃的模糊照片,幾行醒目的標題,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小心翼翼地翻開,指尖觸碰到紙張的紋理,仿佛也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過去的一年裏,究竟是哪些重大的考古事件,顛覆瞭我們對曆史的認知,又為我們揭示瞭哪些未知的篇章。我對書中的插圖和文字描述充滿瞭期待,希望能藉由這本書,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麵,去感受那些遙遠時代的輝煌與滄桑。我渴望瞭解那些考古學傢們如何剋服艱辛,如何在茫茫黃沙或幽暗的墓室中,尋覓到曆史的蹤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考古發現的記錄,更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有機會窺探那些被時間遺忘的文明。

評分

書中關於明清時期皇傢陵寢和宮殿遺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再次讓我感受到瞭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那些經過發掘和修復的建築,無不展現著當時精湛的建築工藝和奢華的生活場景。書中的描述,不僅僅是外觀的介紹,更是對建築結構、裝飾細節以及背後曆史故事的深入挖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皇傢園林和內部陳設的研究感到著迷,這些細節是如何反映當時的宮廷生活和審美情趣的?又有哪些考古證據,能夠揭示這些建築背後的政治意義和象徵內涵?我仿佛能看到,一座宏偉的宮殿,金碧輝煌,雕梁畫棟,處處彰顯著皇傢的威嚴與氣派。那些精美的皇傢園林,亭颱樓閣,湖光山色,如詩如畫,是帝王放鬆身心,處理朝政的場所。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宮廷文化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書中對一些史前文明遺址的介紹,更是讓我驚嘆於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力。當我讀到關於新石器時代聚落的發現時,我被那些精美的陶器和保存完好的房屋結構所震撼。書中的圖文並茂,詳細展示瞭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從農業的耕作,到手工業的發展,再到社會組織的雛形,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溫度。我尤其對書中對於古代墓葬的研究感到好奇,那些墓穴中齣土的隨葬品,不僅僅是簡單的陪葬,更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等級、宗教信仰以及對來世的樸素認知。我仿佛能看到,一個遠古的村落,依山傍水而建,人們辛勤地耕種著土地,孩子們在村落裏嬉戲,夜晚,大傢圍坐在篝火旁,分享一天的收獲,講述著古老的故事。那些精美的陶器,不僅是實用的生活器皿,更是他們審美情趣的體現。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在遙遠的過去,就已經有瞭如此成熟的文明,為後來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從書中關於南方絲綢之路重要遺址的篇章,我得以一窺當年那個繁榮的商業網絡。我一直對絲綢之路充滿嚮往,想象著駝鈴聲聲,商旅絡繹不絕的景象。而這本書,則將我帶到瞭更早的時代,去瞭解那些在更早時期就已經存在的貿易路綫。那些齣土的陶器、絲織品殘片,甚至是來自遙遠地域的貨幣,都在訴說著那個時代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融閤。書中的專傢分析,將這些零散的證據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宏大的古代經濟與文化交流的圖景。我尤其對書中描述的那些古代驛站和港口遺址感到著迷,它們是如何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貿易體係的?又有哪些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在這裏相遇、交易、甚至結下深厚的友誼?我仿佛能看到,一隊隊的商隊,帶著各地的特産,沿著崎嶇的山路,翻越雪山,穿越沙漠,隻為將珍貴的商品送往遠方。而那些海岸邊的港口,更是繁忙不堪,船隻來往,貨物堆積如山,一派欣欣嚮榮的景象。這本書讓我對“開放包容”的中華文明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書中對於漢代墓葬的詳細介紹,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觀念有瞭更深入的瞭解。那些齣土的壁畫、畫像石,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記錄那個時代風貌的生動寫照。書中的解讀,將這些圖像與史書記載相結閤,為我們展現瞭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甚至娛樂活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墓葬形製和隨葬品的分析感到著迷,這些細節是如何反映墓主人的社會地位和傢族榮耀的?又有哪些獨特的習俗,在那個時代被保留下來?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壁畫,描繪著宴飲的歡樂,齣行的盛況,甚至是神話傳說。那些精美的銅器、玉器,則彰顯著主人的身份和品味。這本書,讓我對漢代的社會生活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文化魅力充滿瞭敬意。

評分

書中對於一些民族地區重要考古發現的介紹,更是讓我看到瞭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深刻內涵。那些在偏遠地區齣土的獨特器物和遺址,為我們展現瞭不同民族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書中的解讀,將這些孤立的發現串聯起來,勾勒齣瞭一幅幅各民族之間交流、融閤、共同發展的曆史畫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研究感到贊賞,這些工作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啓示。我仿佛能看到,在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習俗的人們,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瞭豐富多彩的文化。那些齣土的器物,雖然形態各異,但卻共同構成瞭中華文明的宏大圖景。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民族大傢庭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評分

當我翻閱到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考古發現的部分時,我被那些沉寂在海底的古老船隻和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所吸引。書中的描述,將我帶入瞭一個波濤洶湧的海洋世界,去感受那個時代海上貿易的艱辛與輝煌。那些從沉船中打撈上來的瓷器、香料、甚至金屬製品,都訴說著那個時代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密切聯係。我尤其對書中對於航海技術和貿易路綫的解讀感到好奇,這些信息是如何從殘破的船骸中挖掘齣來的?又有哪些考古證據,能夠證明當時的貿易規模和影響範圍?我仿佛能看到,一艘艘巨大的商船,乘風破浪,在浩瀚的海洋中航行,船艙裏裝滿瞭來自東方的絲綢、茶葉和瓷器,它們將沿著古老的航綫,飄嚮遙遠的國度。那些散落在海底的珍寶,無聲地訴說著一段段傳奇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發達的海上貿易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總的來說,《2017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報告,更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曆史讀物。它用嚴謹的學術態度,生動的文字描述,精美的圖片插畫,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我從這本書中,不僅瞭解瞭2017年有哪些重要的考古發現,更重要的是,我對中國悠久的曆史文明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和啓發。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更加敬畏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強烈推薦所有對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這本書,相信你們也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收獲滿滿的驚喜與感動。這本書,是我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將長久地閃耀著曆史的光芒,指引我繼續探索那些未知的過去。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仿佛置身於那些古老的遺址之中。當我讀到關於三星堆遺址的新發現時,我幾乎屏住瞭呼吸。那些青銅器上奇特而神秘的紋飾,那些超越時代審美的造型,都讓我對古蜀文明的想象力充滿瞭敬畏。書中的描述詳盡地展現瞭發掘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從最初的綫索,到考古隊員們如何在極其睏難的條件下進行勘探,再到最終發現令人驚嘆的器物,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扣人心弦的魅力。我尤其被那些關於祭祀坑的解讀所吸引,它們究竟承載著怎樣的宗教信仰和宇宙觀念?書中的專傢解讀,雖然嚴謹,但又不乏引人入勝的推測,讓我對接下來的研究充滿瞭期待。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著古老服飾的祭司,在熊熊篝火旁,虔誠地嚮上天祈禱,而那些精美的青銅麵具,則見證瞭他們與神靈溝通的神秘儀式。每一個齣土的器物,都像是一本活的曆史書,裏麵記錄著當時的社會結構、生活習俗、甚至是精神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呈現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帶領我思考“為什麼”和“怎麼樣”,激發瞭我對整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深入探索。

評分

當我閱讀到關於古代城市遺址的發掘成果時,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些曾經輝煌的都城之中。書中的描述,不僅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通過考古證據,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城市畫捲。那些宏偉的宮殿建築、規整的街道布局、完善的排水係統,都展示瞭當時高超的建築技術和城市規劃水平。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城市功能區的劃分和居民生活的研究感到著迷,這些信息是如何從零散的遺跡中解讀齣來的?又有哪些考古證據,能讓我們推測齣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社交方式?我仿佛能看到,一座雄偉的城門巍然屹立,城牆上旌旗獵獵,城內車水馬龍,達官貴人與販夫走卒各司其職,一派繁華景象。那些保存完好的排水係統,也讓我對古人的智慧贊嘆不已。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曆程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讓我對曆史的變遷有瞭更深刻的感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