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三書
:33.00元
作者:金剋木,黃德海選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1868916
字數:346000
頁碼:4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輯取名“比較文化書”,主要收錄的是金先生寫的關於中西文化方麵的文章,以解說歐美文化進來後的思想情形的文章為主。
第二輯取名“舊學新知書”主要是選取金先生談論中國傳統文化方麵的文章。金先生認為要知道新意思,其實仍可以讀舊文章。
第三輯取名“無文探隱書”,金先生認為以前識字和讀書的人並不多在這部分裏金先生試著從非民間的文化查齣民間的文化,從少數識字的人查齣他們所受的多數不識字的人的心態影響。
目錄
莊諧對話(代前言)
比較文化書
文化問題斷想
三談比較文化
文化之謎:傳統文化·外來文化
文化之謎:科學·哲學·藝術
文化之謎:宗教信仰
文化之謎:世界思潮
東西文化及其科學
八俊圖引
兩大帝國的統一場
十字街頭象牙塔
二聖
平行名人傳
閑話哲學
“解構”六奇
模糊邏輯
幾何式哲學
舊學新知書
《舊學新知集》自序
文化三型·中國四學
傳統思想文獻尋根
虛字·抽象畫·六法
颱詞·潛颱詞
食人·王道
秦漢曆史數學
漢武兩韆年
範蠡商鞅:兩套速效經濟軟件
《春鞦》符號
《論語》中的馬
諸葛亮“傢訓”
父子對話:八股文學
八股新論:評罪
八股新論:文“體”
八股新論:文“心”
無文探隱書
試破文化之謎
軌內·軌外
無文的文化
信息場
顯文化·隱文化
治“序”·亂“序”
從孔夫子到孔乙己
古“讀書無用論”
齊魯之彆與傳統思想
談“天”
門外議儒傢
妄談三皇
反傳統的傳統
空城對話
中國的神統
佛“統”
三“王”的傳統
兩種“法”
占蔔術
作者介紹
金剋木(1912-2000),字止默,筆名辛竹。生於江西,祖籍安徽壽縣。1941年先生經緬甸到印度在加爾各答遊學,同時學習印度語和梵語。1943年到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鑽研佛學,同時學習梵文和巴利文。金先生學貫東西,知兼古今,一生筆耕不輟,留下學術專著三十餘種,主要文學著作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被這本書所震撼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作者以一種極其大膽、甚至有些顛覆性的視角,解構瞭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觀念。書中的論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讓人無法不信服。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學識淵博和思想的銳利,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社會發展的關鍵節點,並對其進行深刻的剖析。這本書也充滿瞭對未來的洞見,它並非是簡單的預測,而是基於對當下深刻理解的一種理性推演。讀這本書,讓我感到自己的思維模式被徹底打破,並且被建立起瞭一個全新的、更具前瞻性的框架。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其中的觀點與現實社會中的現象進行對照,驚嘆於其預見性和深刻性。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而這本書,無疑為理解這些變革提供瞭寶貴的鑰匙。它讓我對接下來的發展充滿好奇,也充滿瞭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並不高,或許是它的書名給我留下瞭一種過於“嚴肅”的印象。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對於某些領域長期以來的認知誤區。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探討瞭一些在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其背後卻蘊藏著深刻道理的現象。我從中看到瞭作者對於社會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他那份對真理不懈追求的勇氣。書中有很多讓我拍案叫絕的觀點,它們直接點破瞭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本質,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問題。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並不迴避爭議,反而能夠以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去探討不同層麵的解讀。這使得這本書更具深度和啓發性,它鼓勵讀者獨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展瞭,並且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思考框架,能夠更清晰地分析和理解周圍的世界。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讓人“靜下心來”的書。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作品,實屬不易。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哲學傢的思辨和詩人的情懷,他能夠將那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引人入勝的故事。讀這本書,我仿佛與作者進行瞭一場靈魂的對話,在字裏行間,我看到瞭他對於人生、對於存在、對於意義的深刻追問。書中有很多段落,我反復閱讀,每一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種需要你花費大量精力去“啃”的書,而是像一位溫柔的智者,用平靜的語調,引導你去探索內心深處的智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時間和記憶”的探討,那些細膩的筆觸,讓我對生命有瞭全新的理解。這本書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軌跡,以及在漫長歲月中,我們究竟在追尋著什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新視角,讓我不再被錶麵的喧囂所迷惑,而是能夠看到事物更深層次的本質。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堪稱一種藝術,它以一種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筆觸,將讀者一步步帶入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曆史洪流之中。作者似乎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導演,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那些決定時代命運的瞬間,並通過生動的細節,將那些宏大的敘事變得觸手可及。讀這本書,你會時不時地屏住呼吸,為書中人物的命運揪心,為曆史的轉摺而感慨萬韆。它不像有些曆史書籍那樣,僅僅是堆砌史料和數據,而是賦予瞭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物鮮活的生命。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復雜事件的梳理能力,那些看似錯綜復雜、難以理清的脈絡,在他的筆下變得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迷失。書中穿插的那些生動的人物故事,更是為冰冷的史實注入瞭溫度,讓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以及人們在那樣的環境下所做齣的選擇與抗爭。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並非是塵封的過去,而是與我們當下息息相關的活生生的存在,它塑造瞭我們,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評分這本書著實讓我大開眼界,它並非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著作,而是以一種非常親切、甚至可以說有些“嘮嗑”的語氣,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我們文化根源的細枝末節。讀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在腦海中勾勒齣作者描繪的畫麵,仿佛置身於某個年代久遠的街頭,或者傾聽著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講述古老的傳說。書中對於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化現象,進行瞭一番抽絲剝繭的解讀,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習慣,背後竟有如此深厚的曆史積澱和文化邏輯。它沒有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引領著讀者去發現、去體會,去重新審視我們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一些日常器物演變的章節,那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仿佛都在訴說著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你就已經被它所吸引,並且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它讓我感到自己與曆史、與文化之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距離,而是血脈相連、息息相關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