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接近传奇,从读懂原著开始 集天津中华武士会教范之精华 高度提炼“八字诀”“九歌”等形意拳古法 津派画坛巨擘、中华武士会学务公所画师阎道生笔配图 内容简介 建立于民国初年的中华武士会,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把国粹武术普及到学校、军队,继之上升为“国术”,其肇始之功当归李存义。然而,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家,其著作却在少有出版。 本辑注收录了李存义先生传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对照简体字版,并邀请中华武士会批教员、李存义弟子阎道生之孙阎伯群,定兴“李氏三杰”之一李星阶曾孙李洪钟合力校注,参阅多种版本,加以详明阐释,确保内容正宗且。 作者简介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1911年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 李存义的形意拳特点鲜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传承特征,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的一些技法风格,部分动作还保留了外家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义先生的武学著述,在我国形意拳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民国时期武术黄金时代的到来。 目 录 岳氏意拳原序 上编 岳氏意拳十六要诀 形拳原理 十二形 中编 第二章 形意全体大用 下编 曹继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 结论 附录 八字功 前 言 序言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引练习了其中的一些基础套路,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极大地弥补了我平时训练中对于细节把控的不足。以往在跟师父练习时,有些瞬间的劲力变化和呼吸配合往往难以准确捕捉和记忆,而书中的图文结合,尤其是针对这些“气机”运行的描绘,提供了极佳的视觉和文字辅助。举个例子,光是站桩的部分,不同“形”的微妙差异,在书里就被细致地分层阐述,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理解的偏差有多大。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常年跟随名师指导的武友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副及时雨。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清晰解答,让每一次对镜练习都充满了目的性和方向感,不再是盲目的比划。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厚实而有分量,开本也比较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练习时摊开阅读,都感觉很舒服。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老武术秘籍的沉稳感,虽然没有花哨的插图,但这种朴实无华反而更能吸引真正热爱传统武术的读者。装订方面做得也很扎实,三册书的工艺都保持了统一的高水准,让人感觉物有所值。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合理,字体选择也很用心,即使是学习复杂的招式口诀时,也能保持阅读的流畅性,不会感到吃力。特别是那些关键的图解部分,印刷得非常精细,线条清晰,有助于初学者准确把握动作要领。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让人在翻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专业感和历史感。
评分读完这套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对于武术传承的敬畏之心。这份辑注汇集了多位名家的心血,从历史渊源到实战应用,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梳理,资料的可靠性毋庸置疑。它不是凭空臆造的理论,而是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经验结晶。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流派技术特点的对比分析,这种客观的梳理方式,帮助我跳出了单一门派的局限性,更全面地认识了武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讲究,既有传统武术典籍的古朴韵味,又不乏现代教学的逻辑条理性,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口诀变得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和理解。这套书不仅是武术教程,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武术史和思想史的缩影,让人在阅读中获益良多。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其罕见的完整度和系统的学术性。它不仅仅是面向武术爱好者的工具书,更可以作为武术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我注意到其中对不同拳理的阐述,既尊重了传统武术的神秘性,又引入了现代运动科学的视角去分析,这种跨界的融合处理得非常得体,避免了陷入旧有框架的僵化。编者在注释中常常引经据典,补充了大量的背景信息,让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与“术”的统一追求。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沉下心来才能读懂的硬核武学著作,它拒绝浮躁,强调内功与外形的协调统一,对于志在深耕武学领域的同道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级典籍。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习武的爱好者,我最看重的自然是内容本身的深度与系统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通过对“三十六剑谱”的详尽解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尤其是对于剑法的起承转合、劲力的转换和身法的配合,讲解得深入浅出,甚至连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进行了标注和剖析,这对于想要精进技术的练习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不同于市面上许多泛泛而谈的武术书籍,这里的内容显得格外实在和接地气,每一招每一式背后蕴含的武学哲理都被挖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学习招式的同时,也能体悟到中华武术中“以意驭形”的精髓。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感觉自己不再是停留在动作模仿的层面,而是真正开始理解武术的内在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