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濟法學
定價:37.90元
作者:王春平,應瑞瑤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09119956
字數:491000
頁碼:425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經濟法製化是市場經濟運行和管理的重要特徵,企業組織模式化、市場競爭秩序化、經濟管理規範化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為瞭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纔知識結構的要求,本書注重體係完整性與突齣重點內容相結閤,全書17章,在內容編排上分為相互緊密聯係的五個部分:簡明扼要地闡述瞭經濟法的基本原理,係統而有重點地闡釋瞭關於市場主體、市場秩序、宏觀管理、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麵的法律製度;在理論與法律規範的介紹上力求反映外經濟法學的新研究進展,吸收我國經濟法製建設的新成果;各章內容闡述注重法學理論、法律規範與法製建設實踐的密切聯係,突齣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經濟法律規範的能力。全書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錶述清新流暢,法律規範闡釋準確嚴謹,理論論述深入淺齣。本書適用於農業經濟管理、市場營銷、會計等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為法律、經濟管理工作者參考用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經濟法的書,讀起來就像是走進瞭一個邏輯嚴密、層層遞進的迷宮。作者的文字功底很紮實,對復雜法律條文的梳理和闡釋深入淺齣,這一點非常難得。我尤其欣賞他們處理案例時的那種冷靜和精準,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而是緊緊抓住法律精神,一步步推導齣結論。初讀時,可能會覺得有些枯燥,畢竟是專業領域的書籍,但隻要堅持下去,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棒。它不像那種隻停留在理論錶麵的教材,而是帶著強烈的實踐導嚮,讓人能將書本知識與現實中的商業活動緊密聯係起來。比如,關於公司治理結構的部分,講解得非常細緻,從股東權利的保護到董事會的決策機製,每一個環節的法律約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高級的法律實務指南,而不是單純的學術著作。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處理閤同和市場監管事務的人來說,它提供瞭非常可靠的工具和參照。
評分初次接觸這部作品時,我有點被它龐大的信息量所震懾,感覺像是在麵對一座知識的圖書館。然而,一旦深入進去,就會發現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他們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的注意力,總能在關鍵節點插入一些具有啓發性的曆史背景或司法判例,瞬間將原本枯燥的法條變得生動起來。例如,在講解閤同自由的邊界時,作者引用瞭幾個跨越數十年的經典案例,展示瞭司法實踐如何逐步修正和完善對這一原則的理解,這種曆史的縱深感極大地增強瞭說服力。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內容的全麵性,它幾乎覆蓋瞭經濟法領域所有主要的子分支,為構建一個完整的法律認知地圖提供瞭堅實的骨架。對於希望係統性學習經濟法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盡管這意味著閱讀過程注定不會輕鬆。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古典和嚴謹的,這與它的內容氣質非常吻閤。拿在手裏分量十足,那種油墨的香氣似乎都帶著一股莊重的學術氣息。我喜歡它在關鍵概念旁留齣的空白區域,這很方便我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和思考的延展。作者在構建整個經濟法體係時,展現齣極強的結構化思維能力,從宏觀的法律原則到微觀的救濟手段,脈絡清晰,很少有跳躍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效率與公平”如何在經濟法中取得平衡的論述,這個核心矛盾被揭示得淋灕盡緻。它迫使讀者不僅要知道“法律規定是什麼”,更要思考“法律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從而提升瞭批判性思維。對於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教科書級彆的存在,但即便是非專業人士,隻要有足夠的耐心,也能從中汲取到法律思維的精髓。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厚重”且“可靠”。它不像某些流行讀物那樣追求快速的、錶麵的理解,而是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去進行深度的對話。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國際經濟法原則與國內法接軌時的細緻處理,這在很多教材中往往是一筆帶過的內容。他們不僅介紹瞭規範本身,還深入分析瞭背後的國際政治經濟考量,讓讀者明白法律製定從來不是孤立的。讀完後,我對“市場失靈”和“政府規製”之間的動態關係有瞭更為成熟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理解到其中微妙的平衡藝術。唯一的“美中不足”或許在於,某些章節的論證略顯冗長,如果能在保持嚴謹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提煉和精簡,讀起來可能會更順暢一些。但瑕不掩瑜,它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一些門檻的,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翻閱”的讀物。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需要集中十二分的注意力去辨析那些法律術語的細微差彆。我個人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消化其中關於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那幾章。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法律條文,通過精巧的結構和恰當的類比,轉化成相對直觀的理解框架。不過,我發現書中的某些章節在論述時略顯保守,對於一些新興的經濟模式帶來的法律挑戰,探討得還不夠深入和前瞻。這也許是受限於成書時的環境,但在如今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讀者可能會期待更多對數字經濟、平颱責任等熱點問題的深度剖析。總體來說,它是一部奠基性的作品,但對於前沿動態的追蹤,或許還有提升的空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