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化視閾下網球運動教學實踐闡析
定價:57.00元
作者:於天博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359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科學化視閾下網球運動教學實踐闡析》主要針對人群為高校體育教師。
內容提要
如今,網球運動作為人們普遍所喜愛一項體育活動,已經在全世界各地盛行。大學生群體對網球運動的熱愛更是其他群體不能企及的,所以,高校網球教學活動的研究就會顯得尤為突齣。《科學化視閾下網球運動教學實踐闡析》首先介紹瞭網球運動的起源、特點、功能、場地、器材等內容;然後闡述網球運動與健康、網球運動訓練、教學原則、科學化的醫務監督等內容;*後從網球的技術教學、戰術教學、雙打教學等方麵入手,對網球的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閤,為廣大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多依據。
目錄
作者介紹
於天博,副教授,1981年10月生人,2000年考入遼寜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學專業,2008年考入瀋陽建築大學,2011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2004年至今在瀋陽建築大學體育部工作。發錶學術論文、著作的30餘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20餘項。2010年受聘亞組委,作為技術官員參與亞殘會足球項目賽事,2016年通過亞足聯L1級教練員考核。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將一門傳統上依賴經驗傳承的運動——網球,提升到瞭一個更具係統性和可預測性的高度。它不僅僅是關於“怎麼打”的指南,更是關於“如何構建一個高效能訓練體係”的藍圖。書中對運動心理學在網球賽場上的應用討論,尤為深刻。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教授“如何放鬆”這種老生常談的層麵,而是探討瞭如何在壓力梯度下,通過環境設置和反饋機製,來訓練運動員的“壓力適應性”。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心理訓練,旨在讓運動員在最混亂的比賽場景中,依然能執行預設的戰術意圖。可以說,這本書為現代網球教學提供瞭一套堅實的、可量化的理論框架,對於想要站在現代運動科學前沿的從業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參考力作。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帶有一種冷靜而清晰的邏輯美感,仿佛是在搭建一座精密運作的儀器。它很少使用煽情的語言,而是用數據、模型和清晰的論證結構來支撐其觀點。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智力上的享受——你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構建起對網球運動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技術動作“標準化”與“個體差異化”如何平衡的論述。這幾乎是所有運動教學中難以調和的矛盾,但作者似乎提供瞭一種基於運動生物力學和個體稟賦的評估模型,來指導教練員如何為特定選手“定製”最優技術路徑,而不是生硬地套用某個世界級名將的模闆。這種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加上嚴謹的科學依據,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評分我是一個對教學過程中的細節捕捉非常敏感的讀者,我總覺得,很多訓練瓶頸的突破往往藏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處理上。這本書在描述如何將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具體的“場上指導”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實操性。比如,它沒有空泛地說要“提高步頻”,而是具體分析瞭不同擊球準備階段,腳掌壓力分布如何影響發力和平衡,並提供瞭通過輔助練習來優化這些生物力學細節的方法。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讓我這個長期在一綫帶球的人,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可能忽略的一些基礎環節。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技術水平的學員,如何調整“科學化”的介入程度,提齣瞭非常人性化的建議。它提醒我們,科學不等於教條,教學藝術在於靈活地運用科學的武器。這種對實踐操作層麵的細緻關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理論著作,更像是一本高階教練員的案頭參考書。
評分初接觸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期待是能在其中找到一些顛覆性的教學方法。畢竟,網球的教學體係已經發展瞭這麼多年,我們接觸到的多是經典模式。然而,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急於推翻經典,而是以一種“解構與重組”的姿態,對現有教學範式進行瞭細緻的批判性審視。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情境化教學的重要性,強調瞭網球運動的復雜性——它不僅是體能的對抗,更是心理博弈和戰術決策的綜閤體現。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決策能力培養的章節,它摒棄瞭那種機械重復的“固定模式訓練”,轉而倡導在高度仿真的比賽環境中,激發運動員的即時反應和預判能力。這種注重“思維敏捷度”的訓練理念,對於培養那些能在關鍵分上保持冷靜、做齣最優選擇的球員至關重要。這本書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精力去思考和消化這些復雜的理論與案例的關聯性。
評分這本關於網球教學的書籍,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嚴謹的、頗具學術深度的氣息。我原以為它會像我之前讀過的一些技術手冊那樣,直接堆砌動作要領和訓練計劃,但翻開後纔發現,作者似乎是想構建一個更宏大、更係統的框架來審視網球這項運動。它並不隻是告訴你“如何發球”或“如何接球”,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要以某種方式訓練,背後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例如,書中對運動生理學在網球訓練中的應用分析得尤為透徹,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引用,而是結閤網球比賽的實際節奏和強度,推導齣科學的負荷安排和恢復機製。讀到這裏,我開始理解,要真正提升競技水平,必須將訓練過程“科學化”,而不僅僅是依賴經驗或感覺。這種從宏觀理論指導微觀實踐的視角,讓人耳目一新,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專業領域的大門。對於那些不僅僅滿足於娛樂性打球,而是渴望深入理解運動本質的教練或資深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極具價值的思維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