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初云南稻作地方品种图志
定价:380.00元
作者:徐福荣,戴陆园,韩龙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718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由云南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资源概况、地方稻种资源图文集,以及地方稻种资源附录三大部分组成。部分主要简述云南复杂多样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蕴育了当前丰富多样的农家保护地方稻种资源概况。第二部分详细介绍500-600份云南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资源,每份资源包括品种名称、采集编号、采集时间和地点、种植信息(包括种植历史、面积以及当地民众对该品种的认知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包括生境植株照片、穗部照片、籽粒照片和提供人照片共4张照片。第三部分附录主要是对云南当前农家保护的1200余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编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史,对云南的稻作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1世纪初云南稻作地方品种图志"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专业,并且点明了时间节点,"21世纪初",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时效性有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云南地方稻作品种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例如,书中是否会收录对这些品种进行过的分子鉴定结果,它们的抗病虫害能力、耐旱耐涝性等生理生态特性是否有所介绍,还有它们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如何。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技感兴趣的读者,我更关注的是这些地方品种的育种潜力,它们是否拥有一些优良的基因,可以为现代水稻育种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此外,我也希望了解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这些地方品种的经济价值分析,比如它们在当地市场上的价格、消费者对这些品种的接受度、以及它们在特色食品开发方面的潜力。如果书中能够附带一些关于这些品种的分类学信息,例如它们的命名、分类依据、以及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那就更加全面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术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
评分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21世纪初云南稻作地方品种图志》,就让我联想到家乡的一些老品种,虽然名字不同,但感觉可能有些亲缘关系。我对这种地方特色农作物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它们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结晶。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把我带回那些熟悉的田野,看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稻谷。书中是否会呈现许多精美的、不同品种稻谷的特写照片?每一张图片是否都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描述稻谷的外观特征,比如穗形、粒形、颜色,以及成熟时的姿态?我更关心的是,这些照片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比如,某个品种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在当地的传说中,它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或者,这个品种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有没有一些关于它的特色吃法,比如用它制作的米糕、米酒,或者特定节日的祭祀食品?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云南土地上稻作文化的温度。它不应该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应该是一本承载着地域记忆和人文情怀的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我,"21世纪初云南稻作地方品种图志",光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内容会很丰富,很有地域特色。我一直对农业、特别是地方特色农作物很感兴趣,而云南,这个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省份,其稻作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云南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稻作品种,不仅仅是图片展示,更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这些品种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它们在当地的种植历史有多久?不同品种在口感、营养价值、适应性等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这些品种的遗传信息,例如它们的基因特征、与现代推广品种的亲缘关系等等。我也很关心这些地方品种目前的生存状况,是否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以及有哪些保护和推广的措施正在进行。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当地农民关于种植这些稻作品种的口述历史,或者介绍一些与这些品种相关的传统农耕技术和习俗,那就更好了,这会让整个图志变得更加生动、饱满,也更能体现出地方品种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唤起人们对地方物种保护和文化传承关注的文化读物。
评分了解到这本书的封面和简介,我立刻就被其中蕴含的“地方”和“图志”这两个关键词吸引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展现中国各地独特风貌的读物,而“云南稻作地方品种”这个主题,恰恰契合了我对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探索。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角,让我能够深入了解云南这个多民族聚居地的稻作文化。书中是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例如滇东、滇中、滇南、滇西等,来划分和介绍当地特有的稻作品种?对于每个品种,除了基础的形态描述,是否还会深入探讨其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比如它对海拔、光照、水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在不同小气候下的表现?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否呈现一些地方品种与当地民族文化的交织,例如某个品种是否与某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祭祀活动或婚丧嫁娶习俗息息相关?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这些品种在民间流传的歌谣、谚语,或者与它们相关的耕作谚语,那就更完美了,这能极大地丰富这本书的文化内涵,让我感受到云南稻作文化的深厚底蕴。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21世纪初云南稻作地方品种图志",非常具体,尤其是“地方品种”和“图志”这两个词,让我联想到了许多关于食物和物种多样性的讨论。我一直关注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地方品种的记录和推广,在这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地方品种保护的一个重要文献。书中是否会详细记录这些地方品种的名称,包括学名、俗名,以及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的别名?对于每一个品种,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其历史来源、在当地的传播范围、以及目前濒危程度的评估?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会为地方品种的保护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如何推广其在当地的种植,以及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其经济价值,从而激发农民保留和种植的积极性。如果书中能够收录一些关于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评估的初步信息,或者介绍一些在地方品种保护方面卓有成效的案例,那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记录,更能起到推动作用,为云南地方稻作品种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