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大棚蔬菜栽培關鍵技術 | ||
| 定價 | 38.00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5 | |
| 開本 | 32 | |
| 作者 | 王迪軒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22314543 | |
| 重量 | ||
一章 大棚蔬菜的選址布局
一節 選址要求 / 001
一、基本要求 / 001
二、嚮陽背風 / 002
三、土層深厚 / 002
四、灌排方便 / 003
五、交通便利 / 003
二節 布局和規劃要求 / 003
一、大棚的規格 / 003
二、大棚的閤理棚型與高跨比 / 004
三、大棚間的間隔距離 / 005
四、大棚群的規模 / 005
五、大棚配套(附加)設施 / 006
二章 大棚的搭建
一節 拱形鋼架大棚的設計與建造 / 007
一、拱形鋼架大棚設計參數 / 008
二、拱形鋼架大棚材料 / 009
三、拱形鋼架大棚建造安裝技術 / 011
二節 屋脊式竹架大棚的建造 / 015
一、建造技術 / 016
二、大棚消毒 / 017
三節 水泥骨架大棚的建造 / 017
一、水泥骨架大棚的安裝 / 017
二、水泥大棚的維護 / 018
三章 大棚蔬菜育苗
一節 鼕春季蔬菜營養土育苗 / 020
一、鼕春大棚蔬菜育苗播種期的確定 / 020
二、種子處理和催芽 / 022
三、營養土的配製 / 025
四、電熱溫床設置 / 029
五、播種 / 033
六、苗床管理 / 036
七、主要病蟲害防治 / 039
二節 營養塊育苗 / 043
一、育苗設施與設備 / 043
二、育苗塊選擇 / 043
三、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 043
四、播種覆土 / 045
五、秧苗管理 / 045
六、適齡壯苗標準 / 046
七、帶基定植 / 047
八、定植後管理 / 047
三節 穴盤育苗 / 047
一、穴盤選擇 / 047
二、基質準備 / 049
三、適時播種 / 050
四、苗期管理 / 053
四節 漂浮育苗 / 058
一、建造育苗池 / 059
二、育苗池注水和消毒 / 059
三、漂浮盤的選擇及消毒 / 060
四、基質的配製、消毒 / 060
五、裝盤 / 060
六、播種 / 061
七、播後管理 / 061
四章 大棚蔬菜田間管理
一節 定植前準備(整地、施肥、作畦) / 063
一、大棚與土壤消毒 / 063
二、土壤耕作 / 066
三、施用基肥 / 067
四、作畦技術 / 068
五、地膜覆蓋 / 070
六、定植前的準備 / 073
二節 大棚蔬菜直播或移栽 / 074
一、菜田直播 / 074
二、蔬菜栽植 / 078
三節 中耕、除草與培土 / 082
一、中耕 / 082
二、除草 / 083
三、培土 / 084
四節 大棚蔬菜澆水管理 / 085
一、大棚蔬菜灌溉的主要方式 / 085
二、閤理灌溉的依據 / 090
五節 大棚蔬菜追肥管理 / 093
一、閤理施肥的依據 / 093
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 094
三、施肥方法 / 100
六節 大棚蔬菜植株調整 / 104
一、整枝、摘心、打杈 / 105
二、摘葉、束葉 / 116
三、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 / 117
四、支架、綁蔓、吊蔓、落蔓 / 121
五、固定和壓蔓、盤條 / 130
七節 設施環境調控 / 133
一、溫度 / 133
二、光照 / 139
三、濕度 / 141
四、土壤 / 142
五、氣體 / 146
五章 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
一節 農業措施防治病蟲草害技術 / 149
一、輪作倒茬 / 149
二、清潔田園 / 150
三、深翻曬垡 / 152
四、嫁接栽培 / 152
五、選用抗(耐)病蟲品種 / 152
六、調節播期 / 153
七、種子處理 / 153
八、培育無病蟲壯苗 / 153
九、科學施肥灌水 / 154
十、加強田間管理 / 155
十一、太陽能消毒 / 155
十二、高溫悶棚 / 156
十三、多樣性種植 / 156
二節 物理防治病蟲草害技術 / 157
一、頻振式殺蟲燈誘控技術 / 157
二、LED新光源殺蟲燈誘控技術 / 158
三、色闆誘控技術 / 158
四、防蟲網應用技術 / 161
五、遮陽網防病技術 / 162
六、無紡布應用技術 / 162
七、銀灰膜避害控害技術 / 163
八、性誘劑誘殺技術 / 164
三節 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 / 164
一、利用植物製劑防治 / 165
二、以蟲治蟲 / 165
三、以菌治蟲 / 165
四、以菌治病 / 165
五、熊(蜜)蜂授粉 / 166
四節 礦物來源藥劑防治技術 / 166
五節 蔬菜除草技術 / 166
一、人工除草 / 166
二、加強栽培管理控草 / 167
三、機械除草 / 167
四、物理除草 / 168
五、覆蓋抑草 / 169
六節 大棚蔬菜主要病蟲害圖示及藥劑防治技術 / 170
一、薊馬 / 170
二、甜菜夜蛾 / 172
三、小菜蛾 / 175
四、斜紋夜蛾 / 176
五、煙粉虱 / 179
六、黃麯條跳甲 / 180
七、蚜蟲 / 182
八、菜粉蝶 / 184
九、瓜實蠅 / 186
十、黃守瓜 / 187
十一、紅蜘蛛 / 190
十二、茶黃蟎 / 190
十三、美洲斑潛蠅 / 192
十四、豇豆莢螟 / 193
十五、瓜絹螟 / 194
十六、玉米螟 / 196
........
本書依據大棚蔬菜栽培關鍵步驟,以大棚蔬菜生産中常遇到的問題為重點,以大量高清彩圖的方式,按照“大棚選址→大棚搭建→育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蟲害防治→幾種主要蔬菜大棚栽培”的思路,進行係統敘述,使讀者能按圖操作。
本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非常適於蔬菜閤作社、蔬菜公司、傢庭農場、種菜大戶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以便進行科學的大棚蔬菜生産。
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這本書在介紹土壤改良方麵,雖然提及瞭多種方法,如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等,但對於土壤的科學檢測和具體改良方案的製定,卻顯得比較薄弱。書中並沒有詳細指導讀者如何在傢或者通過簡單的工具來檢測自己大棚土壤的pH值、有機質含量、以及主要的養分狀況。對於不同類型的土壤,例如沙質土、粘質土,它們各自存在什麼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如何具體地調整施肥結構和改良措施,書中也隻是給齣瞭一些非常籠統的建議,缺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我希望能看到更詳細的關於土壤健康管理的內容,比如如何通過測土配方來優化施肥,如何科學地補充微量元素,以及如何利用微生物菌劑來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目前書中關於這方麵的介紹,更像是一個大緻的科普,而非能夠指導實踐的詳細技術指南。
評分這本書在關於大棚保溫和增濕方麵的內容,感覺有些理論化,缺乏實際操作的細節指導。例如,在講解保溫材料的選擇時,書中列舉瞭幾種常見的材料,並分析瞭它們的保溫性能,但對於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選擇最經濟、最有效的保溫材料,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搭建和密封,並沒有給齣具體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建議。對於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的調控,書中也更多地停留在“需要控製”的層麵,而沒有深入地講解具體的設備選擇、安裝調試、以及操作流程。我希望能夠看到更詳細的關於自動化溫濕度調控係統的介紹,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傳感器、控製器,以及如何根據蔬菜的生長需求,設置閤理的溫濕度範圍和變化麯綫。同時,對於簡易的保溫和增濕措施,例如如何利用覆蓋物、噴霧係統等,書中也應該提供更具體的技術指導和成本效益分析,這樣纔能更好地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光盤內容真的讓人大失所望,封麵包裝上特意強調瞭“附贈高清光盤”,我滿懷期待地以為裏麵會包含一些生動的種植過程演示、病蟲害識彆的視頻,或者是專傢現場指導的片段,結果打開一看,隻是幾張粗糙的PPT截圖,畫麵模糊,而且內容非常零散,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操作的指導意義。很多關鍵步驟,比如嫁接技術、土壤改良的具體方法,都隻是文字描述,一點畫麵感都沒有。我原本是想通過視頻直觀地學習,但這張光盤就像是應付差事,根本解決不瞭實際問題。更讓人惱火的是,光盤裏還有不少錯彆字和排版錯誤,感覺像是匆忙製作齣來的,完全沒有對讀者負責任的態度。我買這本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瞭它“圖說”和“大全”的噱頭,結果光盤部分的“圖”幾乎不存在,所謂的“大全”也隻是理論堆砌,缺乏實踐指導,這張光盤的存在感幾乎為零,純粹是浪費我的時間和金錢。
評分這本書在關於病蟲害防治的部分,我認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書中列舉瞭不少常見的病蟲害名稱,也提到瞭它們的一些癥狀,但對於如何精確地診斷,如何辨彆是哪種病害或者哪種蟲子,描述得非常籠統。比如,書中提到“葉片齣現黃斑”,但引起黃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營養不良,也可能是病菌侵染,甚至是蟲害造成的。書中並沒有提供詳細的圖文對照,來幫助讀者區分這些細微的差彆。而且,在防治措施上,很多內容都隻是泛泛而談,例如“加強通風”、“閤理施肥”,這些雖然是基本的農事操作,但對於一個新手來說,並不能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例如,在“加強通風”這一點上,並沒有詳細說明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不同的生長季節,如何調整通風的頻率和時長,纔能達到最佳效果。對於農藥的使用,雖然列齣瞭一些推薦的品種,但對於使用濃度、施藥時期、以及如何避免産生抗藥性等關鍵信息,都語焉不詳,這對於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係統地學習大棚蔬菜種植的關鍵技術,但讀完後,感覺在關於品種選擇和栽培模式的介紹上,信息量還是不夠充分。書中雖然提及瞭一些常見的大棚蔬菜品種,也簡單介紹瞭它們的特點,但對於如何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市場需求、以及自身種植經驗,來科學地選擇最適閤自己種植的品種,卻沒有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指導。例如,對於不同品種的耐寒性、抗病性、以及市場價格的波動趨勢,書中都沒有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關於不同栽培模式的應用,比如水培、基質栽培、或者傳統的土壤栽培,各自的優缺點、投資成本、以及適閤種植的作物種類,書中也隻是淺嘗輒止。我更希望能夠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或者專傢對於不同栽培模式的深入解讀,以便我能夠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找到最適閤自己的發展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