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 9787802336292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 9787802336292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 著
图书标签:
  • 兽医微生物
  • 菌种资源
  • 微生物学
  • 兽医学
  • 技术规程
  • 标准规范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802336292
  • 图书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802336292
商品编码:293431868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

定价:50.00元

作者: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802336292

字数:400000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与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相关的描述规范和检测技术规程两部分。部分汇集了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细菌菌种、支原体菌种、病毒毒种、原虫虫种资源描述规范及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类编码体系,猪瘟病毒资源描述规范,口蹄疫病毒资源描述规范及禽流感病毒资源描述规范;第二部分汇集了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管理规程,有关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微生物菌种资源防护操作规程,一、二类微生物菌(毒)种包装、运输和开启技术规程,猪瘟病毒资源检测技术规程、口蹄疫病毒资源分离、鉴定、禽流感病毒资源检测技术规程及弓形虫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等共18项。

目录


部分 描述规范
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
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支原体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病毒毒种资源描述规范
猪瘟病毒资源描述规范
口蹄疫病毒资源描述规范
禽流感病毒资源描述规范
原虫类虫种资源描述规范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体系
第二部分 技术规程
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管理规程
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的微生物菌种操作规程
一、二类微生物菌(毒)种包装、运输和开启技术规程
三、四类微生物菌(毒)种包装、运输和开启技术规程
微生物菌种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
猪瘟病毒资源检测技术规程
口蹄疫病毒分离、鉴定、保藏技术操作规程
禽流感病毒资源检测技术规程
弓形虫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 一、本书概述 《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本书旨在为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保藏、鉴定、描述、应用等提供一套科学、统一、规范的技术指导。随着现代兽医学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在动物疾病的诊断、防治、疫苗研发、益生菌开发以及动物健康促进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效、规范的菌种资源管理是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管理领域在规范化方面长期存在的空白,对于提升我国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学术价值。 本书内容涵盖了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分类、鉴定方法、描述要素、信息管理、保藏技术、安全管理以及应用规范等多个方面,力求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构建一套完整的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管理体系。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国内在兽医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菌种保藏学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集思广益,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规程和描述标准。 二、核心内容详解 1. 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定义与重要性 本书首先明确了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定义,即泛指所有与动物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在特定语境下,如用于疫苗生产)、支原体、衣原体等。强调了这些菌种资源是兽医科研、教学、生产和技术开发不可或缺的基础。例如,致病菌株是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关键;非致病性有益菌株(如益生菌)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用于抗生素生产的菌株则是保障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资源。 2. 菌种资源的分类与鉴定 本书详细阐述了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按照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致病性、应用领域等不同维度,提出了科学的分类体系。在菌种鉴定方面,本书提供了从传统形态学、培养特性鉴定,到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如16S rRNA基因测序、全基因组测序、PCR技术等)的全方位技术指导。特别强调了标准化的鉴定流程和方法,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这对于建立高质量的菌种库、避免菌种混淆和污染至关重要。 3. 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了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详细描述规范。这套规范涵盖了菌株的基本信息、生物学特性、遗传信息、生态学特性、应用特性、保藏信息以及安全信息等多个方面。 基本信息:包括菌株名称(学名)、分类地位、分离来源(宿主、组织、地理区域)、分离时间、分离者、命名者等。 生物学特性:详细描述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如细胞形态、革兰氏染色性)、培养特性(如最适生长温度、pH、氧气需求、培养基选择性)、生理生化特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抗原性)、毒力与致病性(如LD50、致病试验结果)、抗药性(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遗传信息:包括基因组序列信息、关键基因(如毒力基因、抗性基因)的存在与表达、质粒信息、遗传稳定性等。 生态学特性:菌株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生存条件、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 应用特性:菌株在诊断、治疗、预防(如疫苗)、营养(如益生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已验证的应用效果。 保藏信息:保藏方法、保藏条件(如温度、介质)、保藏周期、复苏存活率、转代次数等。 安全信息:生物安全等级、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处理建议、废弃物处置方法等。 本书提出的描述规范力求全面、系统、标准化,以便于菌种信息的记录、共享和检索,为菌种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菌种资源保藏技术规程 科学、有效的菌种保藏是保证菌种资源长期稳定、遗传不变的关键。本书提供了多种先进的菌种保藏技术规程,包括: 冻干保藏法:针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冻干保护剂选择、冻干工艺参数优化、冻干管封装与贮存。 超低温保藏法:包括液氮罐和超低温冰箱的维护与使用、保护剂的选择、冻存管的处理、复苏操作规程。 斜面培养保藏法:适用于短期保藏,重点在于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控制、定期传代与更换。 孢子保藏法:针对能够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提供孢子诱导、收集、干燥及保藏的方法。 每种保藏方法都详细说明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质量控制指标以及保藏期限。 5. 菌种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书强调了建立科学的菌种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包括: 菌种库建设:从物理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置、规章制度等方面,为建立和运行高标准的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库提供指导。 信息管理系统:推荐或设计适用于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数据库系统,实现菌种信息的录入、查询、更新、统计和共享。这有助于提高菌种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质量控制:建立菌种鉴定、复苏、纯度、活力、遗传稳定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保藏菌种的质量。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菌种资源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指导性建议。 6. 菌种资源的伦理与安全管理 本书高度重视菌种资源的伦理和安全问题,详细阐述了: 生物安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明确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微生物的处理要求,包括实验室设计、个人防护装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对操作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 风险评估:对菌种资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伦理原则:强调在菌种收集、保藏、使用过程中的伦理考量,如动物福利、知情同意等。 7. 菌种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本书最后部分探讨了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包括: 诊断试剂开发:利用特异性菌株开发新型诊断工具,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疫苗研发:基于优势菌株或弱毒菌株,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 益生菌开发与应用:发掘具有优良生理功能的菌株,开发应用于饲料添加剂或功能性食品的益生菌产品,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或代谢产物,开发用于控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 环境保护:利用特定微生物降解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三、读者群体与价值 本书的读者群体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兽医科研人员:为从事兽医微生物学、动物疫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必备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高等院校师生:作为兽医、动物科学、微生物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如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各级兽医研究所的菌种保藏库)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为日常管理、操作和质量控制提供权威依据。 兽药企业、疫苗生产企业、饲料添加剂企业等相关行业的研发和生产人员:为菌种资源的筛选、鉴定、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政策制定者:为制定和完善我国兽医微生物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 规范性:建立了我国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的统一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践性:提供了详尽的技术规程和操作指南,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前瞻性:紧跟国际前沿科技,融合了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应用性:为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动物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总而言之,《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我国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兽医微生物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兽医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切体会到准确、规范的菌种信息对于疾病防控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标准。例如,在描述菌种资源时,是否会考虑到其病原性、毒力、抗原性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评估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指导疫苗株的选择和开发至关重要。同时,“技术规程”部分,我想会涵盖从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到各种检测方法(如PCR、ELISA、血清学检测等)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实验方案,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提供差异化的操作建议。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菌种保藏的最佳实践,以及菌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那将更是锦上添花,为兽医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的气息,那种暗沉的蓝色背景,加上烫金的标题,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籍。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微生物的书,但大多侧重于理论研究或者实际操作的某个单一环节。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对系统性、规范性描述的空白。我尤其好奇的是,它在“菌种资源描述”这部分会给出怎样的标准和框架。毕竟,微生物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如何做到清晰、准确、可比地描述,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通用的描述模板,或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微生物提出定制化的描述要点?我猜想,这部分内容应该会涉及菌种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遗传信息、甚至包括其来源、保存方式等方方面面。如果能做到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那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验室里与各种菌种打交道的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加统一、高效的菌种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扰,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评分

我是一位对生物技术和农业科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平日里会涉猎一些相关的书籍。当看到《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及技术规程》这本书名时,我立刻被其高度专业化和实用性所吸引。我预想这本书的内容定会涉及微生物学的多个层面,从基础的菌种鉴定到更深层次的资源管理。我很想知道,它在“描述规范”方面究竟会给出怎样的标准?是会沿用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还是会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例如,在描述一个菌株时,除了基本的形态学和生化特性,是否还会包含其基因组学信息,如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或者特定的基因标记?而“技术规程”部分,我则会特别关注其操作的详细程度和易用性。是否会有针对不同微生物类群(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的特定培养基配方和优化条件?另外,在菌种的保藏方面,会涉及哪些方法,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微生物学研究者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指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宝贵的微生物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显得相当厚重,透着一股学术的严谨和应用的导向。我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兽医领域,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菌种描述体系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在“描述规范”这个部分,我期待它能够给出一个非常具体、可量化的标准,让不同实验室、不同研究者在描述同一个菌种时,能够使用相似的语言和信息维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和共享性。这对于菌种资源的收集、交流以及后续的应用都至关重要。而“技术规程”更是直接关系到实际操作的细节,我猜测其中会涵盖从菌种的分离、鉴定、培养,到保存、复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步骤。我希望能看到其中有关于如何优化培养条件、如何进行准确菌种鉴定(或许会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如何进行长期安全有效的菌种保藏的详细指导。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或者对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那将更加完美,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实际工作者少走弯路。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我想必然是“技术规程”部分。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实验室场景:如何准确无误地分离、培养、鉴定微生物?如何安全有效地保存珍贵的菌种资源?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各种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配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优化,以及各种鉴定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特别关注那些“规程”的细节,比如在菌种保存方面,是会侧重于传统的甘油保存法,还是会介绍更先进的冻干保存技术,或者冷冻保存的最新进展?对于一些特殊或难以培养的菌种,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独门秘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样,把那些看似繁琐却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一一梳理清楚,并配以清晰的图示或流程图。这样,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在遵循规范操作的前提下,避免常见的错误,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菌种资源的活性和纯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