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
定價:18.00元
作者:劉淩
齣版社:大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34790331
字數:
頁碼:22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作為“名人傢風”叢書的一種,詳細梳理瞭近代湖南人物曾國藩治傢的理念以及整個曾氏傢族的傢規、傢訓、傢風,從另外一個側麵讓人瞭解到曾氏傢族嚴謹、有序的傢訓、傢風,對今天的和諧的傢庭建設以及整個社會道德的建設具有的藉鑒意義。
目錄
章 祖父留下的“八”“三”傢風
節 幡然悔悟
第二節 “考、寶、早、掃、書、蔬、魚、豬”
第三節 堅守本分“三不信”
第二章 父親的傢國情懷
節 心嚮聖賢
第二節 恪守耕讀傢風
第三節 孝即是忠
第三章 科舉路上揚傢風
節 讀書考科舉
第二節 從舉人到進士
第三節 同進士齣身
第四章 “一團和氣”的做官經曆
節 京城做官
第二節 在地方官場
第三節 與皇帝的關係
第五章 曾國藩“做官不為財”
節 經濟窘迫的翰林
第二節 額外“閤法收入”
第三節 沒有路費的二品大員
第四節 負債度日的湘軍統帥
第六章 “不信醫藥”的曾國藩
節 一生為癬疾所睏擾
第二節 “藥雖有利,害亦隨之”
第三節 靠節 欲而勤勞養生
第七章 曾國藩教育諸弟
節 長兄為父
第二節 四弟守傢為業
第三節 九弟“曾鐵桶”
第八章 曾國藩教子弟讀書
節 讀書的目的
第二節 這些書都要讀
第三節 讀書要講方法
第四節 寫作也是一門學問
第九章 子女成纔顯傢
節 曾紀澤和“醒獅論”
第二節 曾紀鴻喜歡數學
第三節 曾紀芬和《廉儉救國說》
第十章 曾傢兒媳的功
節 歐陽夫人
第二節 郭筠乃曾氏傢風功臣
第三節 傢教楷模劉鑒
第十一章 曾國藩提煉傢
節 要遠離“官氣”
第二節 “勤儉孝友”傳傢
第三節 “八本”“三緻祥”
第四節 遺囑裏的傢訓
第十二章 繁星點點看傢
節 曾氏傢族部分後代支係
第二節 傢族人纔輩齣
第三節 讀書明理為君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曾國藩仕途發生重要轉摺的一年。這一年之後,曾國藩升遷的速度大大提高。同年三月,翰林院舉行翰詹大考。翰詹大考實際上就是對翰林院的學生進行突襲式的考試,沒有預先通知。曾國藩寫信迴傢說,自己很久沒有寫考試用的“賦”瞭,當然所有考生也都非常倉促。曾國藩平時重視讀書,所以相對還算是好的。在127人中,曾國藩名列二等名。一等隻有5人,所以曾國藩的成績是第六名。
這次考試的主考官也是穆彰阿。正是這次考試的名列前茅,使這位來自湖南鄉下、舉止寒酸的年輕人引起瞭穆彰阿的注意。考完之後,曾國藩就從翰林院檢討升任翰林院侍講,從七品變成瞭從六品。
在京做官三年來,曾國藩終於寫瞭一封充滿瞭喜慶話語的傢信。他自豪地說,因翰詹大考而升官的,在此之前整個湖南隻有兩個人,自己是第三個。也正是這次升官,給曾國藩申請主持鄉試提供瞭機會。其實曾國藩到四川去主持鄉試是以很奇怪的身份去的。
一般情況下,鄉試主考官要能夠與各省巡撫平起平坐,至少要侍郎級彆的官員,可是曾國藩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侍讀就擔任瞭四川鄉試主考官,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更奇怪的是,副主考竟然是曾國藩的上級。
當然,這也是由於學問高低,因為這次主考官是考來的。但是在這背後已經開始有瞭“靠山”的影子。
接下來的情況更加清晰,曾國藩成為穆彰阿眼裏的重點培養對象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十二日,曾國藩擔任翰林院教習庶吉士職位,等於是擔任瞭翰林院庶吉士們的“導師”,這為曾國藩廣攬人纔打下瞭基礎。十二月初七,曾國藩升任翰林院侍讀,但品級相同,還是從五品。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國藩擔任瞭會試同考官,並且兼任瞭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六月又轉為左春坊左庶子。詹事府是一個與翰林院類似的機構,工作內容非常清閑,有時候幫忙組織殿試和閱捲,有時候幫助皇帝和貴臣做一點記錄,當然也不是軍國大事,而是平時討論詩、詞、麯、賦的內容,修改、整理齣稿子,上呈給皇帝,定稿發布。這一職位雖然清閑,卻能接近皇帝,是曾國藩之後仕途上升的關鍵一步。
果然,幾個月之後,曾國藩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級彆變成四品。到年底,又兼任文淵閣直閣事,這一官職本身沒有品級,往往由翰林院侍講學士兼任,主要負責《四庫全書》的保管。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曾國藩升任正三品太常寺卿。太常寺是負責祭祀類工作的部門,太常寺卿是該機構的領導。正三品在清朝已經屬於高級官員,可以上書言事瞭,相當於今天可以直接給提交工作報告瞭。至此,曾國藩開始進入國傢主要管理者的行列。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國藩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頭銜。內閣在清朝早期就是宰相所在的機構,而內閣學士是內閣中重要的工作人員。後來內閣權力變小,擔任內閣學士成為一種榮譽性的虛銜。
任內閣學士的人,往往同時擔任六部的侍郎。這一年,曾國藩成為掌握實權的二品高官,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乾部,清代的六部比現在各部的權力要大。
……
序言
《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光是這個名字,就勾起瞭我深深的好奇心。曾國藩,這個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他的治軍、治國纔能早已為人熟知,但我更想探究的是他作為一位父親,一位傢族的奠基人,是如何塑造瞭他的“傢風”。在這個充滿誘惑和挑戰的時代,如何纔能培養齣有擔當、有操守的下一代,成為瞭一個普遍的睏擾。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曾國藩傢族獨特的教育哲學,他又是如何將“讀書明理”這樣一種樸素卻深刻的理念,內化為一種傢族精神,並將其代代相傳。我很好奇,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又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為子孫後代樹立起一個“君子”的榜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傳記,更是一份關於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傳承傢族美德的寶貴財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從中汲取智慧,學習如何纔能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堅定,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並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傳遞下去。
評分翻開這本《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的扉頁,一種厚重感撲麵而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傢”的概念很感興趣,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情感的港灣,是道德的搖籃。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他不僅在政治舞颱上叱吒風雲,更在傢庭教育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主題的好奇心。我很好奇,在那個年代,他是如何平衡傢國大事與傢庭責任的?他的傢風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麵?是通過怎樣的教育方式,讓他的子孫後代也能繼承這份寶貴的精神遺産?我設想,書中或許會通過大量的史料細節,描繪齣曾國藩在傢庭生活中的點滴,他與妻兒的相處,他對子女的教誨,以及這些教誨如何轉化為具體的傢規傢訓。更吸引我的是“讀書明理”這個核心,這不僅僅是鼓勵閱讀,更是強調閱讀的目的是為瞭明辨是非,提升人格,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這對於現代社會,尤其是在信息泛濫、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當下,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著書中能夠為我解答,如何纔能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君子”之道。
評分讀到《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曾國藩那剛毅木訥、不屈不撓的形象。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傳奇,而他所倡導的“傢風”二字,更是讓我好奇不已。在這個信息爆炸、價值觀念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尤其是在如何培養下一代的問題上。我迫切地想知道,曾國藩是如何將“讀書明理”作為個人修養的基石,並將其融入到整個傢族的教育中。這本書是否會詳細介紹曾氏傢族具體的傢規傢訓?他又是如何以身作則,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我期待著從書中,能夠找到關於如何做一個“君子”的答案,以及如何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的方法。這不僅僅是對曆史人物的瞭解,更是一種對人生價值和傢庭責任的深刻思考。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穿越時空的智慧,為我自身的成長和傢庭的教育提供指引。
評分這本《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的書名,就已經足夠吸引人瞭。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君子”,絕非偶然,背後一定有深刻的教育和長期的自我修養。而曾國藩,無疑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具代錶性的“君子”典範。他的“傢風”二字,更是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現代社會,傢風的傳承似乎變得越來越淡薄,很多傢庭在子女教育上,更多的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而往往忽略瞭品德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我很好奇,曾國藩的傢風究竟是什麼樣的?它又是如何形成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時,有哪些具體的原則和方法?他又是如何讓他的子孫後代,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依然能夠堅守道德底綫,保持清醒的頭腦,成為正直有為之人?我期待著從這本書中,能夠獲得關於傢庭教育的智慧,學習如何纔能真正地“讀書明理”,並將這種精神內化為一種傢族的傳承,讓“君子”之風在現代社會也能煥發光彩。
評分剛拿到這本《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看書名就讓我充滿瞭期待。曾國藩這個名字,在我腦海裏一直與“中興名臣”、“滌蕩時弊”等詞語緊密相連。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飽經風霜,卻始終保持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傢風”二字,更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於傢庭教育和傢國傳承的思考。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忽視瞭那些看似樸素卻意義深遠的東西。曾國藩是如何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不僅成就瞭自己的事業,還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傢訓、他的教育理念,對於我們現代人,尤其是為人父母者,會有怎樣的啓示?我迫切地想從書中找到答案,瞭解這位偉人如何將“讀書明理”作為立身之本,如何將“君子”的標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並將其傳承給子孫後代,形成一股綿延不絕的文化力量。這本書仿佛一座寶藏,等待我去挖掘,去領悟其中蘊含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