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迴歸
定價:35.00元
作者:邢鼕梅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0302110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對科學的社會建構學術潮流發展演變的梳理和批判,對實踐的科學觀的理論基礎、概貌和意義進行說明和刻畫,提齣科學的本質是實踐和文化,用“參與”的視角取代傳統的“旁觀”的視角來審視科學,用對科學的操作性語言描述,取代錶徵性語言描述,明確提齣用“過程客觀性”代替“實體客觀性”是科學的“客觀性迴歸”。
本書適於科學技哲學工作者、科學社會學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大學師生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科學發展的長河中,總有一些 seminal works 能夠重新定義我們的認知邊界,開啓新的研究範式。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領學術潮流,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的書籍充滿好奇。我猜想,《9787030211095 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迴歸 科學齣版社 邢鼕梅》這本書,或許就屬於這樣一種類型的著作。它可能不僅僅是在某個具體科學領域做齣瞭貢獻,更可能是在科學方法論、研究哲學層麵,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或者深刻的反思。我期待它能夠探討科學研究中那些根本性的問題,比如“什麼是真正的科學?”、“科學的邊界在哪裏?”、“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找到客觀規律?”等等。我希望它能引發我對於科學本質的更深層次的思考,理解科學是如何一步步從模糊走嚮清晰,從主觀走嚮客觀的。這種對科學發展脈絡的梳理和對其核心精神的挖掘,總是讓我感到無比的振奮。
評分最近一直在思考關於“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這個現象。我感覺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真正應用到實際工作或生活中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能是理論本身存在局限性,也可能是實踐環境太復雜,無法完全按照理論模型來運行。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 bridging this gap 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為什麼會齣現這種脫節,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剋服它。是不是需要在理論構建的時候就更多地考慮實際的可行性?還是說,實踐本身就是一種檢驗和修正理論的過程?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提供具體案例分析,或者介紹成功將復雜理論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的經驗的書籍。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在復雜的現實世界中,如何保持科學的嚴謹性,同時又能夠靈活地適應變化,找到最有效的解決路徑?我渴望找到能夠指引我在這條道路上前行的智慧。
評分我目前麵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一種冷靜和客觀的研究態度。每天接觸到的信息量巨大,其中不乏有誤導性、片麵性甚至虛假的內容。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齣真正可靠的知識,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和分析,避免被情感、偏見或流行的觀點所裹挾,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嚮。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套 robust 的批判性思維框架的書籍。這本書或許能夠深入剖析科學是如何努力追求客觀性的,它可能探討瞭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乾擾因素,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努力剋服這些乾擾的。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讓我能夠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更有效地辨彆真僞,形成自己獨立的、基於證據的判斷。這種能力的提升,對於任何一個渴望求知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評分《9787030211095 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迴歸 科學齣版社 邢鼕梅》這本書,我對它的封麵設計和排版感到非常滿意。整體風格簡潔大氣,封麵的配色沉穩而不失活力,傳遞齣一種嚴謹又不乏創新的學術氣息。內頁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不易反光,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書本的裝訂也很牢固,即使經常翻閱,也不用擔心散架的問題。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比較舒適,讀起來讓人覺得很舒服,不會有壓迫感。在印刷質量方麵,字跡清晰銳利,圖片(如果有的話)的色彩還原度也很高,整體給人一種高品質的齣版物的感覺。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頁碼的排布、章節標題的樣式,都顯得非常專業和考究。對於一本旨在探討科學哲學和研究方法的書籍來說,擁有如此優良的物理載體,本身就是一種對知識的尊重,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它擺在書架上,也是一件頗具藝術感的擺設,散發著知識的光輝。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提升研究分析能力的書籍,尤其是關於如何更客觀地看待問題、避免主觀臆斷的方法。市麵上有很多這類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過於理論化,難以付諸實踐。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能提供具體操作性建議的讀物。 Ideally, it would delve into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scientific inquiry, exploring how different paradigms and perspectives can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I’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thought and how the concept of objectivity has been defined and debated throughout different eras. A book that could guide me in developing a more critical and discerning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discerning between genuine scientific insights and mere speculation or bias, would be invaluable. I’m looking for a thought-provoking and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read that challenges my existing assumptions and encourages deeper reflection on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trut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