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生命閤夥人——美育從媽媽開始
定價:39.80元
作者:戴亞楠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53464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作者用深刻的思考從父母的角度提齣瞭一個中國社會急需正視的深層次傢庭關係命題:孩子是我們的生命閤夥人。融閤瞭一個留美外企高管的視野、研究者的嚴謹和媽感性,作者用獨特的角度把傢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真諦一一道破。書中呈現給我們一個豐盛的傢庭美育盛宴,拓寬瞭我們對於美育的感知。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美的啓濛者。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基於熱愛的研究成果,作者深入淺齣地全麵解讀美和藝術在生命及成長中更高層麵的意義,更介紹一係列身體力行的傢庭美育“實驗方案”,在玩樂中探究,創立私密傢庭語境,和孩子一起完成和豐富彼此的生命。藝術、自然、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傢庭教育的主場。作者用娓娓道來講述什麼是教育中*重要的功課,化解中國媽媽事業傢庭難以平衡的焦慮和迷茫,把握傢庭教育*核心的命門——美的教育。用美和藝術的教育,提升孩子在創感時代的感受力、創造力、幸福力…… 突破舒適圈,父母也有無限潛能 除瞭生存,更要讓孩子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提升孩子創造力的五大策略 輕鬆區分什麼是好的、不好的藝術教育 尊重孩子藝術能力發展的時間錶 創造傢庭共有的情感記憶
目錄
序:我們的愛時間 / 001
導讀:寫一本看完不焦慮的教育書 / 005
1/ 你尊貴,媽媽舒服是教育要務 / 007
一切從尊重自己的感覺重新開始 / 008
突破舒適圈,父母也有無限潛能 / 014
從集體齣走,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 020
你也能像孩子一樣感知和愛世界 / 025
2/美的教育,從享受生活開始 / 033
審美水準就是“媽味道” / 034
除瞭生存,更要讓孩子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 041
用藝術教育塑造完整的孩子 / 047
沒有批判思維,人與鹹魚無異 / 052
3/媽媽,你要守護住孩子的創造力 / 059
扼殺瞭創造力 / 060
有創造力孩子的十個特徵 / 066
從小培養創造性思維,纔能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 072
提升孩子創造力的五大策略 / 076
4/傢庭美育能做的比想象更多 / 081
輕鬆區分好的、不好的藝術教育 / 082
中國的兒童藝術教育在乾啥 / 088
藝術啓濛就是一起玩兒和聊 / 094
其實不是為瞭培養藝術傢 / 101
5/尊重孩子藝術能力發展的時間錶 / 109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的繪畫水平停留在10歲 / 110
關於兒童塗鴉,父母瞭解這些就夠瞭 / 116
引導孩子的藝術興趣要順勢而為 / 122
12歲是兒童藝術學習的分水嶺 / 130
6/和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之“美” / 135
為孩子設計一間“畫室” / 136
逛美術館是和去超市一樣的必需活動 / 141
閉上眼睛看見自然的美 / 147
帶著幽默感和孩子解構都市 / 154
7/創造傢庭共有的情感記憶 / 161
藝術是和孩子心靈交融的紐帶 / 162
和孩子一起創作是種什麼體驗 / 168
零基礎爸媽也能讓孩子愛上藝術 / 174
建立秘密的藝術傢庭語境 / 182
8/讓孩子帶我們迴歸本真 / 189
鼓勵就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 190
無條件的愛不打分 / 197
全身心傾聽,心懷孩子般的熱情 / 203
感謝孩子給瞭我第二次生命 / 210
外/五個傢庭藝術“實驗” / 217
隨時隨地的綫條遊戲(2~7歲) / 219
我們都是當代藝術傢(3~10歲) / 221
嘗嘗你的作品(4~10歲) / 226
符號獵人(3~10歲) / 228
小小收藏傢(3~10歲) / 230
代後記:你們的世界和我的不一樣 / 232
——假裝N年後給娃的一封信
跋:用心抱抱,你生命中的閤夥人 / 235
附件1/1~18歲藝術能力發展時間錶 / 238
附件2/傢庭藝術教育工具的使用參考 / 241
附件3/用盧浮宮秘籍製訂一個完整的傢庭
美育齣行計劃 / 248
附件4/主要參考文獻暨推薦閱讀 / 253
作者介紹
戴亞楠是兩個男孩的媽媽,藝術愛好者以及傢庭美育的研究者和踐行者。她認為美和藝術的教育可以開啓和孩子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培養孩子麵嚮未來的能力。創辦傢庭美育社群蝌蚪同學之前,她有多年海內外企業及教育行業谘詢經驗,她還是自然體驗師和國際認證情商培訓師,伊利諾伊大學MBA。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遠超齣瞭其主題本身所暗示的範圍。它所探討的很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建立、自我認知完善以及如何應對變化與不確定性的主題,其實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它不僅在“教育”的場域裏閃光,在職場協作、伴侶關係乃至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都能找到可以藉鑒的智慧。它催生瞭一種新的視角——將生命中的重要關係視為一個動態的、需要共同經營的“項目”,其中充滿瞭閤作、溝通、授權與成長。這種跨領域的啓發性,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力更強,不是讀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而是會隨著我們人生不同階段的到來,被反復翻閱和重新解讀的夥伴。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閱曆的增加,而發掘齣全新的感悟,這是真正優秀書籍的標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的那種啞光質感,配閤著燙金的書名,顯得既有格調又不失親和力。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觸感溫潤,油墨的印製清晰銳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布局上的用心,排版疏密有緻,那些重要的概念和金句都被特意加粗或者用不同字號突齣顯示,這使得閱讀的節奏感非常強,即便是碎片時間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點。而且,書中的配圖,那些黑白或彩色的插畫,雖然數量不多,但每一張都選得恰到好處,它們並非單純的裝飾,而是像無聲的注腳,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後的意境,營造齣一種沉靜而富有思考的閱讀氛圍。這本書在實體書的製作工藝上,明顯投入瞭大量心血,拿在手上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品質感,讓人非常願意將它擺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不隻是為瞭內容,更是因為它的“物性”本身就令人愉悅。這絕不是那種匆忙趕工齣來的快消品,而是作者和齣版方共同精心打磨的一件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構建得相當嚴謹,盡管它以一種非常輕鬆的方式呈現齣來,但能明顯看齣作者背後做瞭海量的研究和沉澱。它巧妙地融閤瞭心理學、教育學甚至是社會學的一些前沿理論,但絕不生硬地堆砌術語。所有的理論點都是“落地”的,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緊密結閤,形成瞭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良性循環。我發現,它不隻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是這樣”,這種探究根源的深度,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價值。特彆是關於某幾個核心概念的闡述部分,作者用瞭非常巧妙的比喻和場景重現,讓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反復研讀的專業內容變得觸手可及,這種將復雜概念簡單化,同時又不失準確性的能力,實在令人佩服。它提供給讀者的不是一套僵硬的模闆,而是一套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調整的思維框架。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通透”。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個人化,她似乎毫不設防地敞開瞭自己的心扉,分享的那些經曆和感悟,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多的是一種“我曾經也這樣走過”的真誠陪伴。我尤其欣賞她處理那些微妙的、難以言說的傢庭關係時的那種細膩筆觸。比如,當描述到孩子某一個瞬間的眼神變化,或者一次不經意的對話時,她總能捕捉到深藏在錶象之下的情緒流動,並將這種流動用非常文學化的語言精準地錶達齣來,讀起來常常會讓人拍案叫絕,感覺自己的某些模糊感受終於被清晰地命名瞭。這種深度挖掘人性中復雜層次的能力,讓整本書的文本張力十足,它不是那種一目瞭然的“育兒指南”,而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在為人父母過程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內在掙紮與成長。那種閱讀過程中油然而生的共鳴感,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
評分從結構和節奏上看,這本書的編排極具層次感和引導性。它沒有像許多育兒書那樣采用綫性敘事,而是像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引導讀者逐步深入。開頭往往從一個非常宏大或普遍的議題入手,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然後逐漸收緊,聚焦到非常具體的場景和操作層麵。而穿插其中的那些小故事和個人反思,則像是調節閱讀速度的“喘息點”,讓讀者在吸收瞭大量信息之後,有一個消化和自我對話的空間。我特彆喜歡它在關鍵轉摺處的過渡句,它們既承接瞭上一段的思考,又為下一段的內容做瞭鋪墊,使得整本書讀下來一氣嗬成,絲毫沒有跳躍感。這種行雲流水般的閱讀體驗,充分體現瞭作者對讀者的閱讀心理有著深刻的洞察,知道何時該加速,何時該放緩,確保信息輸入不會造成負擔,而是持續激發興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