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
定价:39.80元
作者:戴亚楠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53464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用深刻的思考从父母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中国社会急需正视的深层次家庭关系命题:孩子是我们的生命合伙人。融合了一个留美外企高管的视野、研究者的严谨和妈感性,作者用独特的角度把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真谛一一道破。书中呈现给我们一个丰盛的家庭美育盛宴,拓宽了我们对于美育的感知。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美的启蒙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基于热爱的研究成果,作者深入浅出地全面解读美和艺术在生命及成长中更高层面的意义,更介绍一系列身体力行的家庭美育“实验方案”,在玩乐中探究,创立私密家庭语境,和孩子一起完成和丰富彼此的生命。艺术、自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家庭教育的主场。作者用娓娓道来讲述什么是教育中*重要的功课,化解中国妈妈事业家庭难以平衡的焦虑和迷茫,把握家庭教育*核心的命门——美的教育。用美和艺术的教育,提升孩子在创感时代的感受力、创造力、幸福力…… 突破舒适圈,父母也有无限潜能 除了生存,更要让孩子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提升孩子创造力的五大策略 轻松区分什么是好的、不好的艺术教育 尊重孩子艺术能力发展的时间表 创造家庭共有的情感记忆
目录
序:我们的爱时间 / 001
导读:写一本看完不焦虑的教育书 / 005
1/ 你尊贵,妈妈舒服是教育要务 / 007
一切从尊重自己的感觉重新开始 / 008
突破舒适圈,父母也有无限潜能 / 014
从集体出走,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020
你也能像孩子一样感知和爱世界 / 025
2/美的教育,从享受生活开始 / 033
审美水准就是“妈味道” / 034
除了生存,更要让孩子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 041
用艺术教育塑造完整的孩子 / 047
没有批判思维,人与咸鱼无异 / 052
3/妈妈,你要守护住孩子的创造力 / 059
扼杀了创造力 / 060
有创造力孩子的十个特征 / 066
从小培养创造性思维,才能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 072
提升孩子创造力的五大策略 / 076
4/家庭美育能做的比想象更多 / 081
轻松区分好的、不好的艺术教育 / 082
中国的儿童艺术教育在干啥 / 088
艺术启蒙就是一起玩儿和聊 / 094
其实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 / 101
5/尊重孩子艺术能力发展的时间表 / 109
为什么大多数父母的绘画水平停留在10岁 / 110
关于儿童涂鸦,父母了解这些就够了 / 116
引导孩子的艺术兴趣要顺势而为 / 122
12岁是儿童艺术学习的分水岭 / 130
6/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之“美” / 135
为孩子设计一间“画室” / 136
逛美术馆是和去超市一样的必需活动 / 141
闭上眼睛看见自然的美 / 147
带着幽默感和孩子解构都市 / 154
7/创造家庭共有的情感记忆 / 161
艺术是和孩子心灵交融的纽带 / 162
和孩子一起创作是种什么体验 / 168
零基础爸妈也能让孩子爱上艺术 / 174
建立秘密的艺术家庭语境 / 182
8/让孩子带我们回归本真 / 189
鼓励就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 190
无条件的爱不打分 / 197
全身心倾听,心怀孩子般的热情 / 203
感谢孩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210
外/五个家庭艺术“实验” / 217
随时随地的线条游戏(2~7岁) / 219
我们都是当代艺术家(3~10岁) / 221
尝尝你的作品(4~10岁) / 226
符号猎人(3~10岁) / 228
小小收藏家(3~10岁) / 230
代后记:你们的世界和我的不一样 / 232
——假装N年后给娃的一封信
跋:用心抱抱,你生命中的合伙人 / 235
附件1/1~18岁艺术能力发展时间表 / 238
附件2/家庭艺术教育工具的使用参考 / 241
附件3/用卢浮宫秘籍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
美育出行计划 / 248
附件4/主要参考文献暨推荐阅读 / 253
作者介绍
戴亚楠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艺术爱好者以及家庭美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她认为美和艺术的教育可以开启和孩子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创办家庭美育社群蝌蚪同学之前,她有多年海内外企业及教育行业咨询经验,她还是自然体验师和国际认证情商培训师,伊利诺伊大学MBA。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哑光质感,配合着烫金的书名,显得既有格调又不失亲和力。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油墨的印制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布局上的用心,排版疏密有致,那些重要的概念和金句都被特意加粗或者用不同字号突出显示,这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强,即便是碎片时间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而且,书中的配图,那些黑白或彩色的插画,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张都选得恰到好处,它们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像无声的注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富有思考的阅读氛围。这本书在实体书的制作工艺上,明显投入了大量心血,拿在手上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品质感,让人非常愿意将它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不只是为了内容,更是因为它的“物性”本身就令人愉悦。这绝不是那种匆忙赶工出来的快消品,而是作者和出版方共同精心打磨的一件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相当严谨,尽管它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但能明显看出作者背后做了海量的研究和沉淀。它巧妙地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甚至是社会学的一些前沿理论,但绝不生硬地堆砌术语。所有的理论点都是“落地”的,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紧密结合,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我发现,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根源的深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特别是关于某几个核心概念的阐述部分,作者用了非常巧妙的比喻和场景重现,让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内容变得触手可及,这种将复杂概念简单化,同时又不失准确性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它提供给读者的不是一套僵硬的模板,而是一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的思维框架。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通透”。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个人化,她似乎毫不设防地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分享的那些经历和感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我曾经也这样走过”的真诚陪伴。我尤其欣赏她处理那些微妙的、难以言说的家庭关系时的那种细腻笔触。比如,当描述到孩子某一个瞬间的眼神变化,或者一次不经意的对话时,她总能捕捉到深藏在表象之下的情绪流动,并将这种流动用非常文学化的语言精准地表达出来,读起来常常会让人拍案叫绝,感觉自己的某些模糊感受终于被清晰地命名了。这种深度挖掘人性中复杂层次的能力,让整本书的文本张力十足,它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育儿指南”,而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在为人父母过程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内在挣扎与成长。那种阅读过程中油然而生的共鸣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从结构和节奏上看,这本书的编排极具层次感和引导性。它没有像许多育儿书那样采用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开头往往从一个非常宏大或普遍的议题入手,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然后逐渐收紧,聚焦到非常具体的场景和操作层面。而穿插其中的那些小故事和个人反思,则像是调节阅读速度的“喘息点”,让读者在吸收了大量信息之后,有一个消化和自我对话的空间。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转折处的过渡句,它们既承接了上一段的思考,又为下一段的内容做了铺垫,使得整本书读下来一气呵成,丝毫没有跳跃感。这种行云流水般的阅读体验,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阅读心理有着深刻的洞察,知道何时该加速,何时该放缓,确保信息输入不会造成负担,而是持续激发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超出了其主题本身所暗示的范围。它所探讨的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建立、自我认知完善以及如何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的主题,其实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它不仅在“教育”的场域里闪光,在职场协作、伴侣关系乃至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都能找到可以借鉴的智慧。它催生了一种新的视角——将生命中的重要关系视为一个动态的、需要共同经营的“项目”,其中充满了合作、沟通、授权与成长。这种跨领域的启发性,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更强,不是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会随着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的到来,被反复翻阅和重新解读的伙伴。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阅历的增加,而发掘出全新的感悟,这是真正优秀书籍的标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