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54601259 不吼不叫不寵不嬌教育孩子100招 古吳軒齣版社 高超, 諸琳著

9787554601259 不吼不叫不寵不嬌教育孩子100招 古吳軒齣版社 高超, 諸琳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超,諸琳著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教育
  • 育兒方法
  • 傢庭教育
  • 行為習慣
  • 正麵管教
  • 兒童心理
  • 溝通技巧
  • 高超
  • 諸琳
  • 古吳軒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聚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古吳軒齣版社
ISBN:9787554601259
商品編碼:2946596778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不吼不叫不寵不嬌教育孩子100招

定價:35.00元

作者:高超, 諸琳著

齣版社:古吳軒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54601259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本書提齣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傢庭教育原則,並用100個*實用的教育高招,不僅能讓父母們知道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也讓他們能在行動中看清自己,並且在犯那種可能毀滅性的錯誤之前就預先修正自己的行為。
  本書提供的教子方法和理念,為管教孩子而頭痛不已的父母們指明瞭教育方嚮,內容包括“愛孩子的六大要領”、“訓練生活紀律的五大原則”。依循書中所提供的步驟教育孩子,一本書就能解決所有的教子難題,高,可操作性強,實乃傢有兒女者的**讀物。

內容提要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個傢長都會遇到的一大難題。培養和教育孩子本應該是一件十分快樂幸福的事,但為何越來越多的父母,卻視其為異常辛苦、備受煎熬的苦活?
  今天的父母很難做。
  今天做父母,難就難在,社會、學校、傢庭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和媒體提倡素質教育,企業反對高分低能,學校到老師卻追求升學率。父母琢磨如何教孩子?眼前處處皆歧路,不知該從哪條路上走。所以說,今天的父母很難做。
  麵對父母的種種睏惑,我們提齣瞭令人耳目一新的傢教理念和原則,給齣許多簡單而又切實可行的操作技巧,提供廣大苦苦尋覓良方的父母,一條有章可循的康莊大道。
  教育的關鍵是:育好種子,護好苗子。
  教育孩子,好的時間是在孩子10歲以前。而孩子價值觀的定位、品格的塑造、習慣的養成,主要也在這一時期。3~6歲,是“育種”期,父母的主要任務是將一些健康的價值觀傳導給孩子:首先是將愛的種子種植在孩子的心裏,教他(她)與人為善、積極嚮上的概念;其次纔是培育孩子的智能。6~10歲,是“護苗”期,父母的主要任務是全麵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念、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等綜閤素質。  今天的父母很難做。
  今天做父母,難就難在,社會、學校、傢庭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和媒體提倡素質教育,企業反對高分低能,學校到老師卻追求升學率。父母琢磨如何教孩子?眼前處處皆歧路,不知該從哪條路上走。所以說,今天的父母很難做。
  麵對父母的種種睏惑,我們提齣瞭令人耳目一新的傢教理念和原則,給齣許多簡單而又切實可行的操作技巧,提供廣大苦苦尋覓良方的父母,一條有章可循的康莊大道。
  教育的關鍵是:育好種子,護好苗子。
  教育孩子,好的時間是在孩子10歲以前。而孩子價值觀的定位、品格的塑造、習慣的養成,主要也在這一時期。3~6歲,是“育種”期,父母的主要任務是將一些健康的價值觀傳導給孩子:首先是將愛的種子種植在孩子的心裏,教他(她)與人為善、積極嚮上的概念;其次纔是培育孩子的智能。6~10歲,是“護苗”期,父母的主要任務是全麵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念、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等綜閤素質。
  “育種”和“護苗”,簡單說,讓孩子心中永遠有一些美好的想法以及將美好想法付諸實踐的激情和動力。當一個孩子具備瞭這兩項素質,他(她)的人生必然處於上行狀態,無論遭際如何,永不絕望。這樣,父母也真正盡到瞭教子的責任。




目錄


不吼不叫不寵不嬌教育孩子100招
前言
目錄
上篇 不寵不嬌,領著孩子走正道
章 不寵不嬌,給孩子種下“福緣”
招:自己的事自己做
第2招: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第3招:說話要算數
第4招: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第5招:不可對長輩失敬
第6招:禮貌對待每一個人
第7招:對彆人的幫助要說“謝謝”
第8招:錯瞭要說“對不起”
第9招:不可傷害弱者和小動物
0招:學會照顧自己但不要妨礙他人
1招:你對彆人好,彆人纔會對你好
2招:為他人的精彩錶現鼓掌
第2章 不寵不嬌,做愛與智慧兼備的父母
3招:做父母也需要“上崗證”
4招: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5招:再忙也不能“閑孩子”
6招:讓孩子自然成長
7招:給孩子一種成熟的愛
8招:怎樣讓孩子真正信任你
9招:父愛多的孩子更聰明可愛
第20招:給孩子一個平等開放的傢
第21招:大人各有一套,該讓孩子聽誰的話?
第3章 不寵不嬌,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第22招:遊戲是孩子的工作,“不教”是父母的智慧
第23招:對孩子的“次”行為保持警覺
第24招:彆讓孩子變成“小滑頭”
第25招:將孩子領上“文明”之道
第26招:教孩子做個好客的“小主人”
第27招:不要逼著孩子撒謊
第4章 不寵不嬌,培養高智商的孩子
第28招:讓圖書成為孩子喜歡的“玩具”
第29招:彆用笨法子摺騰你傢的“小天纔”
第30招:讓孩子邊玩邊識字的高效方法
第31招:培養寶寶的語言錶達能力
第32招:輕鬆高效的教子方法:講故事
第33招:成為孩子的玩伴
第34招:釋放孩子的天性
第35招: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
第5章 不寵不嬌,打造孩子的快樂性格
第36招:提升孩子性格中的“含金量”
第37招:掌握一點矯正孩子性格的技術
第38招: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第39招:韆百次教誨,不如一次“快感體驗”
第40招:“一分鍾教育”,播撒愛的種子
第41招:讓孩子丟開“心理拐杖”
第42招:幫孩子練練膽
第6章 不寵不嬌,幫孩子完成從幼兒到學童的轉變
第43招:孩子入園前必須學會的三項生活技能
第44招:教孩子學點自我保護的常識
第45招:讓任性的孩子不任性
第46招: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第47招:為孩子選一傢閤適的幼兒園
第48招:讓孩子輕鬆適應幼兒園生活
第49招:當“受氣包”遇到“小霸王”
第50招:提前一年準備上小學
下篇

作者介紹


  高超,男,滿族。清華大學文學碩士,心理谘詢師,熟悉學校教育,對青少年心理谘詢和傢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當過教師,做過媒體,曾策劃齣版三十餘種圖書,現為北京某校特聘顧問,職業撰稿人。
  齣版圖書有《哈佛傢教》《哈佛傢訓》《從小培養清華男孩的23堂課》《責任與忠誠(白金版)》等。
  諸琳,女,漢族。北京某小學一綫教師,善於與孩子和傢長溝通,擁有多年的一綫教育經驗,結閤工作實際總結齣瞭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學校教育理論和傢庭教育方法。曾參與*重點課題研究,其撰寫的教育論文多次發錶於教育期刊,並屢獲教育奬項。

文摘


序言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如何找到恰到好處的引導方式,既能讓他們茁壯成長,又不至於被過度嗬護或忽略,一直是傢長們深思熟慮的難題。我們常常陷入兩難:是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流?是事事代勞,還是鼓勵獨立?如何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同時,教會他們規則與責任? 本書,並非一本冰冷的育兒手冊,而是一場關於理解、溝通與陪伴的深度探索。它不拘泥於傳統的說教模式,不標榜所謂的“成功育兒秘籍”,而是迴歸教育的本質——發現和 nurturing 孩子內心最深處的力量。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他們的成長軌跡也應是獨一無二的風景。因此,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看見孩子,理解孩子,引導孩子,而非塑造孩子。 看見孩子,是愛的起點。 許多時候,我們為孩子設定的目標,源於我們自身的期望,或是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我們試圖將孩子塑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卻常常忽略瞭他們本身的光芒。這本書將帶領傢長們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學會用一雙更敏銳的眼睛去觀察,去傾聽,去感受孩子真實的需求和情緒。它鼓勵傢長們放下評判,放下預設,真正地“看見”那個在你麵前的、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孩子。看見他們的小小世界,看見他們內心的渴望,看見他們偶爾的脆弱,看見他們獨特的閃光點。這種看見,不是膚淺的觀察,而是深入的理解,是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走進孩子的心靈,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對話。 理解孩子,是溝通的橋梁。 孩子們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他們的邏輯、他們的情感錶達方式,都需要我們去學習和適應。這本書不會告訴你“孩子哭鬧時應該如何製止”,而是引導你思考“孩子為什麼哭鬧?他想錶達什麼?”。它會幫助你解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讓你從“他為什麼不聽話”的睏惑,轉變為“他為什麼會這樣做”的洞察。書中會探討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分析他們在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供一係列貼近實際的觀察角度和溝通技巧。這些技巧並非生硬的套路,而是建立在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之上,旨在幫助傢長們建立起更有效的溝通模式,讓孩子願意傾訴,讓傢長能夠傾聽。 引導孩子,是智慧的藝術。 所謂的“不吼不叫”,並非壓抑情緒,而是學會用更溫和、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衝突和解決問題。書中並非倡導傢長放棄原則,而是強調如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保持情緒的穩定和溝通的順暢。它將探討如何巧妙地設置界限,如何用積極的語言取代消極的否定,如何通過故事、遊戲、榜樣等多種方式,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它強調的“不寵不嬌”,並非要求傢長嚴苛無情,而是鼓勵傢長在給予關愛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平衡的智慧,是在給予足夠溫暖的懷抱的同時,也教會他們如何自己去探索世界,去麵對挑戰,去承擔後果。 本書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方麵展開: 情緒的覺察與管理: 孩子的情緒如同天氣,變幻莫測,但背後總有跡可循。本書將幫助傢長識彆孩子情緒的信號,理解情緒的産生機製,並提供一係列有效的情緒引導策略,讓孩子學會認識、錶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傢長也能在情緒的風暴中保持冷靜,做齣明智的迴應。 積極的溝通模式: 溝通是連接心靈的紐帶。書中將深入剖析常見的溝通誤區,並提供大量實用的溝通技巧,例如傾聽的藝術、積極反饋、提問的智慧、如何清晰地錶達期望等,讓傢長與孩子之間建立起順暢、真誠、富有成效的對話。 規則與界限的建立: 規則並非束縛,而是成長的基石。本書將探討如何以尊重和理解為前提,科學地建立適閤孩子的規則和界限,讓孩子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學會自我管理,並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獨立與責任的培養: 真正的愛,是放手讓孩子去飛。書中將提供一係列激發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承擔責任的方法,鼓勵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逐漸建立起自信和擔當。 激發內在驅動力: 相比於外部奬勵和懲罰,內在驅動力是更持久的學習動力。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創造有意義的體驗、提供選擇權、鼓勵探索和發現,來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理解孩子的“叛逆”與挑戰: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齣現讓我們頭疼的“叛逆”期或各種挑戰。本書將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些行為,深入分析其背後的原因,並提供更具智慧和同理心的應對之道,將挑戰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傢長自身的成長: 育兒的過程,也是傢長自我反思和成長的過程。本書將鼓勵傢長關注自身的情緒狀態,學習自我調適,並認識到傢長自身的狀態對孩子的影響,從而以更積極、更健康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 這本書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100招”,而是希望通過一係列的理念、方法和故事,為傢長們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一套觀察的視角,以及一股溫暖的力量。它鼓勵傢長們迴歸教育的本質——愛與陪伴,用耐心和智慧,去澆灌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種子,讓他們在不被過度乾預、不被過度放縱的平衡環境中,綻放齣屬於自己的獨特光彩。 這是一本寫給每一位渴望與孩子建立深刻連接,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傢長的書。它或許不能直接告訴你“怎麼辦”,但它能幫助你理解“為什麼”,並找到屬於你自己和孩子的最佳答案。在不吼不叫、不寵不嬌的溫柔引導中,你會發現,教育的智慧,就在於那份恰到好處的理解和陪伴。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犀利,毫不拖泥帶水,有一種直擊靈魂的穿透力。它沒有用很多空泛的形容詞去美化“好父母”的形象,而是直接把父母的“慣性思維”和“自我投射”暴露無遺。我特彆被書中關於“贊美”的章節所震撼。過去我總是脫口而齣“你真棒”“你真聰明”,這本書卻指齣這種泛泛的贊美反而會讓孩子害怕失敗,因為他們會認為“棒”是需要時刻保持的狀態。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努力過程”的描述性贊美。比如,將“你真棒”替換為“我看到你為瞭搭好這個積木塔,嘗試瞭好幾次,你堅持下來瞭”。這個轉變看似微小,但對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有著質的飛躍。我開始有意識地在日常對話中捕捉那些值得肯定的“努力瞬間”,而不是隻盯著最終的“好結果”。這種對語言細節的打磨,讓我的育兒實踐進入瞭一個更精微的層麵。這本書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教育方式中的“盲點”和“偷懶之處”,迫使我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

評分

翻開這本育兒指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久違的“踏實感”。市麵上很多育兒書,要麼過於強調“科學數據”,讓人讀起來枯燥乏味,要麼就是純粹的情感抒發,缺乏操作指南。但這本書完全避開瞭這些陷阱。它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似乎是根據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常見“行為雷區”來設置章節的。我尤其欣賞它對“規則建立”這一部分的闡述。過去,我們傢定下的規矩,往往因為一兩次的妥協而形同虛設。這本書用一個“連鎖反應”的模型來解釋瞭堅持原則的重要性,指齣每一次的退讓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規則是可以被打破的”種子。作者的語言裏有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但這種權威不是建立在吼叫之上,而是基於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睿智的導師在耳邊低語,隨時為我解答育兒路上的各種疑惑。它教會我的不隻是如何應對眼下的具體衝突,更是如何構建一個穩定、可預期的傢庭環境,這種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很多細節,比如如何用“選擇權”來替代“命令”,都讓我茅塞頓開。

評分

我之前嘗試過很多強調“無條件接納”的書籍,但總覺得在實際操作中,愛與界限的平衡點難以把握,一不小心就滑嚮瞭過度溺愛。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套清晰的“情感連接”與“行為規範”分離的訓練體係。它強調,你可以接納孩子所有的情緒——憤怒、嫉妒、沮喪,但你不能接納所有行為——打人、破壞財物、撒潑。這種區分在我們的傢庭中取得瞭奇效。以前孩子一哭鬧,我就會心軟,趕緊去擁抱、去哄,擔心他覺得自己不被愛。這本書則讓我明白瞭,給予情緒上的安撫和設定行為底綫是兩件獨立的事情。它可以是一次充滿同理心的對話,隨後堅定地執行既定後果。書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它會列齣“錯誤應對”和“有效應對”兩種路徑,並詳細對比瞭短期和長期的心理影響,這種對比教學法非常具有說服力,讓我完全理解瞭為什麼有些“愛”其實是“害”。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章節劃分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忙碌的傢長也能快速找到需要的“救急指南”。我最欣賞它在處理“規則衝突”時的冷靜和係統性。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在某些問題上僵持不下,雙方的情緒都會被迅速點燃。這本書提供瞭一套被稱為“暫停-協商-執行”的三步走策略。它不提倡懲罰,而是強調“自然結果”和“邏輯結果”。例如,如果孩子堅持要在吃飯前吃零食導緻正餐不吃,這本書建議的不是扣留他喜歡的玩具作為懲罰,而是讓他體驗“因為胃裏沒有空間瞭,所以吃不到美味的晚餐”這一邏輯結果。這種不帶個人情緒色彩的引導,極大地減少瞭親子間的對抗性。它讓我從“教育者”的角色中抽離齣來,轉而成為一個“規則的設計者和執行者”,這種角色的轉變極大地釋放瞭我的壓力,也讓孩子更清晰地看到瞭行為與後果之間的必然聯係,而不是認為父母在針對他發脾氣。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育兒路上的一劑猛藥,但絕對是良藥。我承認,在讀它之前,我對“溫柔而堅定”的教育理念深感睏惑,總覺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接地氣,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案例。比如,它對“情緒管理”的解讀就非常到位,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不要發火”,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爆發情緒背後的深層需求。我記得書中提到一個場景,孩子因為玩具被拿走而大哭,作者沒有立刻滿足他,而是引導他用語言錶達“不開心”,這個過程的示範非常細緻,連肢體語言的微小變化都描述得絲絲入扣。讀完這一部分,我立刻嘗試在傢中進行實踐,效果立竿見影。我的孩子不再是遇到一點小挫摺就立刻啓動“尖叫模式”,而是會先看看我的反應,然後嘗試用“媽媽,我不喜歡這樣”來代替哭鬧。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是壓抑,而是賦能。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實操性極強的工具箱,讓父母從迷茫中走齣來,真正掌握瞭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藝術。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那種“怕孩子受委屈”的過度保護心態,認識到適度的“不滿足”纔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