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飛翔的思緒:中國大飛機研發道路思辨
定價:59.90元
作者:程不時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11579649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飛翔的思緒:中國航空與科技隨筆》分為五個部分,輯錄瞭近半個多世紀的不同時期中,作者在我國航空領域所親曆的實踐活動,對所參與過的有關發展討論中的見解,以及對一些先進科技概念的討論和科技熱點話題的科普講解,後還收錄瞭一些科技隨筆、短文等。
目錄
前言
部分關於大型客機的實踐和思考
一、昆侖、長江上空的大鵬——運10研製迴憶
二、運10研製中的人和事
三、從航空史看大飛機的發展
四、大飛機的發展
五、對發展我國乾綫客機的幾點意見
六、關於大型客機的問答
七、大飛機的橫空齣世
八、知識經濟中的設計與開發——關於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思考
九、論掌握飛機型號的知識産權
十、運10在技術上的建樹
十一、運10研製中的四大精神
十二、運10的齣現說明瞭什麼
十三、飛機還能造得更大嗎
十四、大型客機與軍用運輸機的異同
第二部分航空知識
一、飛翔與鳥瞰
二、世紀作證——飛機在20世紀中所起的作用
三、飛行的世紀
四、飛機發動機的翼吊與尾吊布局
五、談飛翼式客機
六、關於空中加油機的問答
七、飛機該怎樣駕駛
八、飛機與冷熱
第三部分長空迴憶
一、魂牽夢縈的歲月——記我國架噴氣式飛機的誕生
第四部分關於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航空領域略有涉獵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並沒有像某些科普讀物那樣,僅僅停留在飛機型號的介紹或者飛行原理的講解,而是深入挖掘瞭中國大飛機研發背後那段波瀾壯闊、充滿智慧博弈的曆程。作者在書中對於“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讓我對國傢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人纔培養”和“創新文化”的論述,這直接關係到一項事業能否持續發展和突破瓶頸。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思考,是什麼樣的土壤能夠孕育齣像C919這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客機?書中對於科研機構的組織模式、科研人員的激勵機製以及産學研閤作的模式等方麵的探討,都極具參考價值。這種跨學科、多維度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大飛機研發並非孤立的技術攻關,而是國傢整體科技實力、工業體係和人纔隊伍建設的綜閤體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科技發展模式的獨特窗口,讓我得以窺見其中蘊含的深層邏輯和發展規律。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中國大飛機研發的“路”,更是深刻地剖析瞭這條路上遇到的種種“思辨”。我一直對國傢重大項目的發展充滿好奇,特彆是像大飛機這樣的戰略性工程,背後必然充滿瞭無數的決策、權衡與挑戰。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選擇簡單地羅列技術成就或者時間綫,而是將焦點放在瞭研發過程中那些“為什麼”和“怎麼樣”的深度思考上。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技術路綫選擇的討論,比如在早期,麵對不同的技術方案,研發團隊是如何進行評估、取捨,又如何應對外部壓力和內部分歧的。這讓我聯想到很多其他領域的創新過程,往往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瞭“試錯”和“糾偏”。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並沒有迴避矛盾和睏難,反而深入挖掘瞭其中的邏輯和原因,這使得閱讀過程非常有啓發性。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不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麵,還觸及瞭管理體製、人纔培養、國際閤作等多個維度,展現瞭一幅更加立體和全麵的中國大飛機發展圖景。讀完之後,我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韌性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更多地體現在它所揭示的“隱性知識”層麵。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中國大飛機研製成功的輝煌時刻,但在這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挑戰、多少艱難的抉擇、多少智慧的閃光?作者在書中,試圖將這些“隱性知識”具象化,通過對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深度挖掘和剖析,讓我們得以一窺其深邃的內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國際閤作”與“核心技術自主”之間微妙平衡的討論印象深刻。在嚮國際頂尖技術學習的同時,如何避免“卡脖子”的風險,如何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無疑是每一個國傢在科技發展道路上都要麵對的難題。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辨析。這種啓發式的寫作風格,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主動思考和反芻。它讓我明白瞭,一項偉大的工程,不僅僅是技術和資金的堆砌,更是對一個民族智慧、勇氣和協作精神的考驗。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引發我們對於中國科技發展模式和未來走嚮的深刻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並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思辨”片段,串聯起中國大飛機研發的完整脈絡。這種結構給我一種“碎片化”的閱讀體驗,但恰恰是這種“碎片化”,使得每一個觀點都更加鮮明,每一個論證都更加深刻。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風險與機遇”的權衡分析,在進行一項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時,必然充滿瞭未知和不確定性。書中對研發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風險,如技術瓶頸、市場接受度、國際競爭等,進行瞭非常坦誠的探討,並分析瞭應對這些風險的策略。同時,作者也清晰地闡述瞭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對大飛機研發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參加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作者提齣的每一個問題都值得深思,每一個觀點都經得起推敲。它不僅僅是對中國大飛機研發曆程的迴顧,更是對中國科技發展戰略和路徑的深刻反思,對於想要理解中國製造業崛起和科技創新之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引人入勝,讀起來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仿佛與作者一起漫步在中國大飛機研發的蜿蜒小徑上。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將那些枯燥的技術概念和復雜的工程難題變得易於理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國産化”的探討,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替代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國傢自主能力、産業鏈安全以及産業升級的宏大命題。書中對於不同階段國産化程度的考量,以及在推進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闡述。我常常在想,一項如此復雜的工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內,逐步建立起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體係?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創新性思維和突破性的實踐。作者在敘述這些內容時,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具體的案例和細節中,讓我仿佛看到瞭研發人員在實驗室裏奮戰的身影,聽到瞭他們激烈的討論聲。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中國大飛機研發的艱辛曆程有瞭更真切的體會,也更加堅信瞭“中國製造”邁嚮“中國創造”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