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与屏幕 教你引导孩子用好手机和电脑,和iPad时代的Ta一起健康成长
定价:36.00元
作者:Jean-Franois Bach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15667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法国科学院发布的第 一 部以屏幕使用对孩子大脑影响为主题的报告,涵盖了对现况的总结,对趋势的预测,对危机的分析。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大脑认知行为学的新成果,阐明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表现,讨论了屏幕的利与害,指导父母应当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利用屏幕教育孩子。
目录
作者简介
译者的话
前 言
1 内容介绍
2 一些建议
2.1 基本准则 / 3
2.2 两岁前的婴幼儿 / 5
2.3 2~6 岁的幼儿 / 6
2.4 6~12岁的孩子 / 7
2.5 12 岁之后:青少年时期 / 8
2.6 电子屏幕和各种相关病症 / 12
2.7 暴力问题 / 13
3 如何应用本书解决孩子在使用屏幕时遇到的问题
3.1 从年龄的角度 / 15
3.2 正确使用屏幕 / 16
3.3 理解屏幕的作用 / 16
3.4 网游 / 17
3.5 屏幕的错误使用及其危害 / 17
3.6 虚拟社交网络 / 17
3.7 暴力 / 18
X
3.8 虚拟和现实 / 18
3.9 信息革命 / 18
4 面对屏幕的人类
4.1 概述 / 19
4.2 注意力及感知力 / 21
4.3 奖赏 / 21
4.4 模仿力 / 22
4.5 社会化和认知力 / 24
4.6 可能出现的三种偏见 / 26
5 从出生到成年,面对屏幕时的心理和大脑
5.1 什么是虚拟 / 29
5.1.1 虚拟的定义 / 29
5.1.2 从婴幼儿到青年时期的心理虚拟 / 30
5.1.3 数字虚拟 / 33
5.2 新的虚拟文化 / 34
5.2.1 三重颠覆 / 35
5.2.2 未来:混合共存和屏幕文化 / 42
5.3 暴力问题 / 43
5.3.1 对暴力问题通常的思考 / 44
5.3.2 无互动的屏幕:电影和电视 / 46
5.3.3 电子游戏 / 48
5.3.4 如何预防暴力影响 / 51
5.4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如何根据孩子的年纪正确地使用各种
屏幕 / 53
5.4.1 婴儿(0~2 岁) / 55
XI
目录
5.4.2 学龄前儿童(2~6岁) / 58
5.4.3 学龄儿童(6~12 岁) / 59
5.4.4 青少年(12~18 岁) / 61
5.5 虚拟的现实性:沉醉,互动,成为自己行为的观众 / 67
5.5.1 所有的图像都是表达愿望的作品 / 67
5.5.2 沉醉于虚拟 / 69
5.5.3 同虚拟的事物融为一体 / 69
5.5.4 虚拟空间中和其他用户的互动 / 70
5.5.5 随时成为自己的观众 / 71
5.5.6 从两维屏幕到三维屏幕 / 71
6 从认知和行为的研究重新回到脑科学
6.1 神经科学 / 73
6.2 认知控制和屏幕的角色 / 79
6.3 屏幕在教学中的危害 / 80
6.3.1 儿童时期 / 81
6.3.2 对大孩子以及青少年的影响 / 82
6.3.3 关于屏幕上瘾的问题 / 84
7 不同的屏幕,不同的方法
7.0 信息技术可视展现:屏幕 / 92
7.1 不同屏幕及其产生的可能性 / 93
7.1.1 电影 / 94
7.1.2 电视 / 94
7.1.3 电脑 / 96
7.1.4 移动电话 / 96
7.1.5 平板电脑 / 99
XII
7.1.6 技术发展的趋势 / 99
7.2 个性化使用屏幕的空间:社交网络 / 100
7.2.1 使用的巨大多样性 / 101
7.2.2 社交网络的正面效果 / 102
7.2.3 社交网络的负面效应 / 105
7.3 个性使用屏幕的第二空间:电子游戏 / 106
7.3.1 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形式使得电子游戏的使用出现了
丰富多样性 / 107
7.3.2 电子游戏的正面影响 / 109
7.3.3 电子游戏的负面效应 / 111
8 如何更好地使用屏幕
8.1 有利于婴幼儿时期及其他年龄段的各种转变 / 112
8.2 鼓励正确地使用屏幕 / 113
8.2.1 父母的角色 / 114
8.2.2 学校的作用 / 115
8.2.3 对青少年创新的认可必不可少 / 116
8.3 屏幕在治疗中的作用 / 116
8.3.1 新的治疗媒介 / 117
8.3.2 远程疗法:e-治疗(远程治疗) / 119
8.4 屏幕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 / 120
8.4.1 增强内在动机 / 120
8.4.2 面对屏幕的智力开发 / 122
8.4.3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 124
8.4.4 理解信息科学 / 125
8.5 几个帮助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孩子自身的例子 / 127
8.5.1 3-6-9-12 规则 / 127
XIII
目录
8.5.2 在小学开展“三种角色”活动或者游戏 / 129
8.5.3 驯服屏幕的10天活动 / 130
8.5.4 图像创作节 / 131
8.6 健康教育模式:屏幕、大脑 孩子 / 132
8.7 已经提出的一些倡议 / 133
9 总结
10 附录 由“大家齐动手”基金会提出的教育模式
10.1 依据“大家齐动手”基金所建议的健康教育 / 137
10.2 “屏幕、大脑 孩子”的教育模式 / 1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育儿经”类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市面上太多那种标题党、内容空洞的“心灵鸡汤”了。但看到这本书的宣传语,我还是忍不住入手了。我最关心的点在于“引导”二字。我不想做那个“恶人”,每次都得费力气去收缴“作案工具”。我更希望孩子能理解过度使用屏幕的危害,就像我们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一样,形成一种自觉的认知。现在的社会环境,iPad和智能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们是信息时代的入口,完全禁止是不现实的,也是对孩子未来能力的扼杀。所以,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套精妙的“平衡术”。这本书如果真能教我几招,让我能和孩子一起“玩转”屏幕,而不是“对抗”屏幕,那它就值回票价了。我尤其好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比如刚上小学的,跟初中生的,是不是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希望作者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给出细致的年龄分层建议,而不是一概而论。如果能有一些真实案例分享,那就更好了,毕竟,旁人的经验总是能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我感觉我简直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从蹒跚学步就开始跟电子产品打交道?我家的那个小家伙,简直就是个“屏幕小霸王”,一言不合就吵着要看动画片,写作业的时候更是三分钟看不到手机就心神不宁。看着他那双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显得干涩无神的眼睛,我这个做家长的真是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我试过各种“断网”的招数,结果呢?轻则冷战,重则上演全武行,搞得家里气氛比战场还紧张。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能理解我们为人父母的焦虑,又能提供切实可行方案的书籍,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指责我们“教育不力”的理论说教。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告诉我,到底怎样才能在不完全切断孩子与这个数字世界的联系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有节制的数字生活习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驯服”小魔头的技巧,而不是空泛的“多陪伴”之类的陈词滥调。毕竟,生活节奏这么快,家长们也得喘口气,总不能时时刻刻都盯着孩子吧?我更想知道,如何让孩子自己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去选择更有益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管束。
评分读完市面上很多关于电子产品危害的书籍,我的第一反应总是——“我知道了,那然后呢?”。我需要的是一套“然后”的行动指南。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地深入到“引导”的核心,那就是要处理好家长的“榜样作用”。我承认,我自己刷手机的时间也经常超标,尤其是在陪孩子的时候,我的注意力也容易被手机分散。这本书是否探讨了如何帮助家长自己先“戒掉”一些不良习惯,从而更有说服力地去教育孩子?自我反思和行为矫正是育儿过程中最难的一环。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单纯针对孩子的说明书,而是一本关于“全家数字健康”的实操手册。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建议,让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放下设备,享受高质量的“离线”亲子时光,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解决“屏幕问题”,而是提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了。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优化,而不仅仅是临时的技术修补。
评分我个人最头疼的问题是“睡前综合症”。一到晚上,只要手机或平板电脑一靠近床边,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异常亢奋,平时半小时才能入睡的娃,半小时后可能还精神百倍,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的作息规律。我尝试过“电子产品宵禁”的规定,但执行起来总是打折扣,因为我总担心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需要联系,或者孩子白天没来得及完成作业。所以,我非常渴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科学的、不影响紧急联络的“数字睡眠管理方案”。这个方案需要有明确的界限和可操作的步骤,最好能结合生物钟和心理学原理,让我能有理有气壮地去执行,而不是靠吼叫来维持秩序。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成熟的、面向未来的家庭数字健康契约的建立方法。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们这些老一辈的家长,对于新兴科技的恐惧大于理解?我们总担心孩子沉迷,却很少去探讨这些设备能为孩子的学习和创造力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这本书如果能帮我转变这种“零和博弈”的心态,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更积极的视角,教我如何将屏幕时间转化为“优质时间”。比如,如何引导孩子从被动的视频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历史故事,甚至是编程思维?我现在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守着一座金矿却不知道如何开采的矿工,对屏幕的潜力一知半解,除了限制就是限制。我需要的是一套操作手册,让我能够放心地、有策略地放手,让孩子在数字世界里探索,同时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被侵蚀。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工具箱,比如推荐一些优秀的教育App或者网站,那就更贴心了,省得我大海捞针地去筛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