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个孩子成才的好妈妈/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列读本 母亲篇
定价:38.00元
作者:刘光应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12710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做个孩子成才的好妈妈/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列读本·母亲篇》以对真实案例的深度解析为平台,在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统理论的框架下,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家庭和谐的标准;二、成才教育的要点;三、和谐家庭建设对母亲的角色要求;四、母亲在家庭成才教育中的作用;五、孩子成长遇挫,母亲在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方面该怎么做?《做个孩子成才的好妈妈/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列读本·母亲篇》中的案例都具代表性,皆是母亲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关孩子方面的,如孩子青春期逆反、厌学、过度使用网络、与父母对抗、自我封闭及早恋等等;有关自己的,如不知如何与老公及其家人相处、不会与孩子沟通、不懂如何做到生活、成长与成才三方面的平衡等;关于家庭和谐建设的,如不能从整体上理解与应用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不能按照和谐家庭建设对自己角色的要求提高自己等;有关成才教育的,对成才的理解有偏差、对自己成才对家庭与孩子的影响认识不足、对孩子遇挫后如何进行成才教育无从下手等,通过对案例背景细致入微的介绍,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目录
章 “你挂我电话.我就去死!”
第二章 那几记耳光,很响!
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信息表
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四日课程表
第三章 刮骨,疗毒!
第四章 枯木?逢春!
第五章 拯救搁浅的座头鲸
第六章 妈妈原谅你打断我的手臂
作者介绍
刘光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才教育规划师,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统理念构建者,金色桥教育品牌创立者。2004年以来,成功举办58届全国性大型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四日课,受益人数上万人,尤其擅长对成长遇挫青少年的矫正教育,涉及早恋、与父母对抗、自闭、厌学、过度使用网络等等方面,深度个案辅导一千多例,帮助一个个痛苦的家庭重绽笑容。刘老师始终坚持集体教学、个案辅导、学术交流与理论创建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笔耕不辍,已完成一百多万字的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列著作,独创四个认可理论、五大视野法、思维七阶梯法、家庭认可体系法等实战方法,被广大家长奉为和谐家庭建设与教子成才的宝典。
文摘
《做个孩子成才的好妈妈/和谐家庭建设&成才教育系列读本·母亲篇》:
2007年。
盛夏。
正午。
北京市海淀区。
刚做完一个家庭访问,沿着其所在小区的花丛小道往外走,回想着刚才与这个家庭的愉快交流,我心里美滋滋的!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多么美妙的手机彩铃呀! 接通电话。
“你是刘光应吗?”一个接近愤怒的、女士的声音。
“是我,请问您是?” “我姓黄,你要是挂我电话,我就去死!”嘶哑的嗓音透着歇斯底里。
“我们认识吗?” “当然不认识。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没人愿意帮我,所有人都挂我电话,都逼我去死,都是见利忘义的坏蛋,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专家×××就知道训斥我,混帐教授×××就知道我,老娘我不是个熊包,我不想再受你们的气了……”牢骚在继续,好像没有停止的迹象,我的头皮紧起来。
艳阳.毒! 蝉声,噪! 汗衣贴后背,酸液涌喉头,这莫名的电话真让人抓狂。
这电话挂不挂呀,挂了,我就成了下一个“×××”、“混帐×××”;不挂,我委屈呀,关键是我听这些抱怨没有任何意义,真是骑虎难下! “你聋了吗?讲话呀!”这位女士继续发飙。
我决定迎战,便提高了音调,语气很平静:“黄女士,你听好了,我不会挂你电话,请你有事说事,别说话夹枪带棒的,找我有什么事,请直说吧。” 在黄女士前言不搭后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表述中,我对她的遭遇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黄女士,家住南方某地级市的城乡结合部,无业,无经济收入。其老公患严重疾病,且病人膏肓。看病花光家里积蓄,债十几万,现举债无门。儿子坤,20周岁,辍学宅在家里三年多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发齐肩,不事梳洗,肮脏邋遢怪异如魔鬼,性情暴躁,打骂母亲,称帝家里。
曝于艳阳下有些时分了,我嗓子发干,额头上布满了一座座小小的汗山——已坍塌的汗山汇集成了小小的咸味泥水流,侵袭双眼,酸痛刺痒,早已发烫的手机在耳边传来嘟嘟嘟的忙音——信息流突然断了。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手机又聒噪起来。
“刚才手机没电了,我老公那该死的大嫂,见死不救的妖精……” “对不起,黄女士,先打断一下,我现在是在外面,天气很热,我找个凉快点的、安静点的地方给你打过去,好吗?” “那,那好吧,说话算数噢。” 在黄女士的应承中,我隐约听出了轻轻的叹息、淡淡的无奈、点滴的理解和丝丝的期待。
迪欧咖啡。
……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积极正面,充满了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憧憬,读完后会让人立刻产生“我要改变”的冲动。它确实成功地激发了我们对“成才”的多元化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分数和名校,而是将情商、逆境商和创造力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但这种高扬的基调,有时会让我觉得和现实脱节。在描述孩子如何克服困难时,总有一种“只要信念足够强大,一切皆有可能”的倾向。我个人更偏爱那些关于“挫折教育”的深入剖析,尤其是在孩子遭遇真正的、非人为设定的失败时,父母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走出迷茫,而不是简单地用“积极心态”去覆盖问题。这本书像是一份非常精美的“理想蓝图”,但对于如何在“泥泞的现实”中一步步建造这个蓝图,具体的工具箱和操作手册部分,还是显得略微单薄了些,让人意犹未尽。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理论基石构建得相当扎实,引用了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经典理论,对于一个想系统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读者来说,确实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框架。作者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完全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很多复杂的概念都被转化成了易于理解的语言。然而,我认为它在处理“个性差异”这一点上略显不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中似乎默认了一种“标准成长轨迹”,一旦孩子偏离了这个轨迹,很多建议就显得束手无策。我尝试过书中提到的一种关于“激发内在驱动力”的技巧,在我家那个对电子产品有着异乎寻常热情的孩子身上,效果微乎其微,最终还是不得不诉诸于更直接的规则设定。我想,如果作者能多加入一些“边缘案例”的处理方式,或者更明确地指出哪些理论需要根据孩子的“特殊性”进行调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它更像是一份高屋建瓴的“育儿宪法”,但缺乏针对具体“地方法规”的细则。
评分这本育儿书读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它提供的具体“方法论”对我来说,有时候显得过于理想化,或者说,不太接地气。比如,书中反复强调的“全方位浸入式正面引导”,听起来很美,但现实中,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或者拒绝完成最基本的家庭作业时,那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要立刻切换到那种温和、充满智慧的引导模式,简直是反人性。我更倾向于那种能直接告诉我“当孩子出现X行为时,你可以立刻尝试A、B、C三种应对策略”的实用手册。这本书更像是在描绘一个完美的育儿场景,而不是提供一个能让我在深夜精疲力尽时还能坚持下去的“救命稻草”。我倒是很喜欢其中关于“父母自我成长”的探讨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内心未被解决的焦虑和投射,但这部分的深度挖掘,对初为人父母急需“速效药”的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形而上。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年龄段——尤其是青春期——具体冲突场景的案例分析,而不是宏观的理念宣讲。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责任感”的再度强化,那种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深刻责任感。作者没有避讳地指出,现代父母在给予物质丰裕的同时,往往在精神塑造上有所亏欠,这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它不只是教你如何“管教”孩子,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你自身的局限和偏见。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榜样作用”的论述,它提醒我,我的焦虑、我的不耐烦,都在无形中被孩子吸收和模仿。不过,这种强烈的冲击力也带来了一点负面效果——那就是内疚感。有时候,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甚至觉得自己在“毁掉”孩子的未来。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母亲来说,这本书的“高标准”可能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而不是前进的动力。我更希望它能在强调责任的同时,也多给予一些自我宽慰和“允许犯错”的积极暗示。
评分我以一个在职场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的母亲的视角来看这本书,发现它对时间管理的探讨几乎是空白的。书中谈论了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如何进行深度的亲子沟通,但很少触及“如何在一天24小时内挤出这些时间”的现实困境。比如,如何在工作会议的间隙,完成一个需要全神贯注的“情绪链接”?如何在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家务后,还能保持“和谐家庭”所要求的那种内在平静?我认为,一本面向当代中国家庭的读本,必须直面“时间稀缺”这一核心矛盾。这本书的建议往往建立在一个母亲拥有大量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基础上,这对于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所以,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时间效率最大化”的技巧,或者承认现实的局限性,提供一些“最低限度有效陪伴”的策略,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状态的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