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定价:29.00元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2700147
字数: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享誉全球的早期教育经典名著,被译为30多种文字出版,畅销近百年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的一本儿童教育专著,是对其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手册。
《童年的秘密》: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极富革命性的理念。
《发现孩子》:提出每个孩子都应自然地进行学习和成长。
《有吸收力的心灵》:呈现出了蒙台梭利的革命性教育观念。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针对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及该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以刺激儿童观察力、认知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蒙台梭利在书中强调,成人的作用是让孩子自己去试验,自己发现错误,甚至在学习中让他们冒必要的风险,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目录
目录
章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情况001
第2章通过细致观察获得的方法011
第3章孩子发展的敏感期019
第4章“儿童之家”的环境设置027
第5章蒙台梭利的基本教学用具037
第6章运动神经的培养041
第7章感知训练049
第8章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083
第9章给孩子大限度的自由089
0章学习书写093
1章音乐启蒙105
2章算术的学习109
3章精神与道德119
4章蒙台梭利教育体系125
5章对蒙台梭利老师的要求137
6章蒙台梭利老师要进行的准备工作147
7章人类倾向和蒙台梭利教育155
作者介绍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意大利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
蒙台梭利在实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多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文摘
章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情况
心智发展的敏感期
时代已经不同,只研究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够的,教育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立足点必须是儿童。我并不认同人们给我的“20世纪的教育家”这个称号,我只不过是孩子的代言人。40年来我从事研究儿童,搜集并发表有关儿童教育的信息的工作,这就是蒙台梭利教学法。刚开始时,我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帮助心智发展迟缓的孩子。当我改变切入的角度,从潜意识的心智这个方面入手时,发现这对孩子很有帮助,于是将实验和研究拓展到正常孩子。
序言
从一个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史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展现了对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和与时俱进的转化。作者在阐述蒙特梭利的核心思想时,并没有陷入僵化的教条主义,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智慧,融入了现代家庭的实际生活场景中。例如,书中对“保持环境的宁静与秩序”的讨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家务管理,上升到了对孩子内在专注力培养的形而上学探讨。我特别欣赏它对“自由与界限”之间微妙平衡的处理。很多家长害怕“自由”会导致“放任”,但这本书清晰地界定了蒙特梭利框架下的“自由”是“在界限内的选择的自由”。这种精确的定义,极大地消除了实践中的畏惧感。全书的语言充满了沉稳的权威性,但又避免了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为你拨开迷雾,指向本质。它不仅是本教育手册,更像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与下一代建立深刻、有意义联结的哲学指南。
评分我以一个多年从事幼儿机构运营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令人信服。它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更是对蒙特梭利教育体系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实操指南”的补充。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教师(家长)准备”的部分,作者强调,成人在教育孩子之前,必须先完成自身的“去中心化”和“自我反省”。这比单纯要求我们学习教具的使用方法要深刻得多。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的“混龄环境”的探讨,也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思路,它如何自然地促进了互助和榜样学习,避免了传统班级中常见的竞争压力。我尤其注意到了作者对“地面工作”的重视,这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孩子建立身体控制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沉稳而富有哲理的,它不会用夸张的语言去煽动焦虑,而是用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来支撑其每一个教育建议。对于希望系统性理解并落地这套教育理念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参考书,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治愈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焦虑横行的时代,我们总被各种“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口号裹挟。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让人慢下来,重新审视“成长”这件事的本质。我读到其中关于“尊重孩子的敏感期”的那几页时,眼泪差点掉下来。我回想起孩子曾经对特定颜色或纹理表现出的强烈偏好,当时我只觉得那是怪癖,而现在明白了,那是宇宙赋予他们的学习密码。作者用非常抒情的笔调,描述了孩子们在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时,眼中闪烁出的那种纯粹的喜悦和骄傲。这种“喜悦”比任何外界的奖励都更持久、更有力量。书中反复强调的“帮助我做我自己”,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呼唤,更是对我们成人的一种提醒——停止过度干预,退后一步,才能看到真正的奇迹发生。它没有提供快速致富的捷径,却指明了培养一个内心丰盈、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长远之道,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精妙,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佩服。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松散,而是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教育哲学过渡到微观的日常实践,过渡得非常自然。特别是关于“正常化”的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之前一直以为孩子发脾气或者反复做某件事是“不乖”的表现,这本书却用科学且充满尊重的视角解释了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构建秩序、走向心智成熟的必然过程。作者在描述这些现象时,引用的案例都非常真实,仿佛就是从我家客厅里发生的场景。我能够清晰地对照自己的育儿经历,找到自己过去那些“用力过猛”的地方。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分析得入木三分,比如三到六岁是“吸收性心智”的黄金时期,我们需要提供的是“大自然的材料”,而非塑料玩具。读完之后,我立刻清理了家里的玩具柜,把那些色彩过于鲜艳、功能单一的“电子保姆”收了起来,换上了木质的、开放式的材料。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了一套可以自我修正和成长的观察工具。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对早期教育心存疑惑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点亮的一盏明灯!我当初拿到它的时候,内心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蒙特梭利”这个词听起来高深莫测,总怕自己理解不到位。然而,作者的笔触却是如此的亲切和务实。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理论名词,而是从最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场景入手,比如如何准备一个“预备好的环境”,以及如何观察孩子那些细微的行为信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工作”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它让我们看到,孩子玩耍的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内在驱动力。书中详细描绘了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感官训练,那些看似简单的教具操作,实则是在为他们未来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尝试着在家里还原书中的一些操作角,比如洒水、擦桌子,孩子一开始是懵懂的,但很快就沉浸其中,那种专注度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教”,而是“如何让孩子学会”,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我们这些初为人父母的人来说,是革命性的。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是顺应天性,而非强行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