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简明图表读本)

河北省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简明图表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月华,杨利华 著
图书标签:
  • 冬小麦
  • 河北省
  • 高产
  • 节水
  • 节肥
  • 栽培技术
  • 农业技术
  • 图表读本
  • 种植技术
  • 农作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29715
商品编码:2959570086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河北省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简明图表读本)

定价:36.00元

作者:李月华,杨利华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16297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该书系统介绍了在我国广大小麦栽培地区的小麦播种、出芽、浇水、拔节、抽穗、施肥、打药方面种植、栽培、管理以及收获等大田管理技术。该书四色印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参。

目录


章 小麦的一生及器官发育 节 小麦的一生 一、营养生长阶段(苗期)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 三、生殖生长阶段(后期) 四、小麦的生育进程 第二节 小麦各器官发育及功能 一、小麦的根 二、小麦的叶 三、小麦的茎蘖 四、小麦产量的形成第二章 播种及田间管理 节 备播与播种 一、备播 二、播种 第二节 出苗及苗期管理 一、冬前杂草防除 二、冬前水肥管理 三、冬前扶弱控旺 四、促苗返青 五、苗期生长异常原因与应对 第三节 中期管理 一、起身期管理 二、拔节期管理 三、孕穗至扬花期管理 四、小麦中期生长异常原因与对策 第四节 后期管理与收获 一、病虫草防治 二、水肥管理 三、适时收获 四、后期小麦生长异常原因与对策·第三章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周年光热资源动态变化特点 一、热量资源动态变化 二、光照资源动态变化 第二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高产麦田周年水分供需动态规律 一、降水情况及变化趋势 二、小麦水分供需特点 第三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高产麦田周年氮磷钾养分立体动态变化规律 一、碱解氮周年变化规律 二、有效磷循环变化规律 三、速效钾循环变化规律 第四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一、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的产量结构 二、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的主要管理原则 三、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节水节肥栽培的主要措施第四章 黑龙港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节 黑龙港区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降水概况 二、地表水概况 三、地下水概况 第二节 黑龙港冬小麦高产节水途径 一、生物节水 二、农艺节水 二三、设施节水 四、微成水与淡水混合灌溉 第三节 黑龙港冬小麦节水高产综合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二、精细整地 三、精细播种 四、冬前及冬季管理技术 五、春季管理技术 六、后期“一喷j防”技术 七、适时收获第五章 河北省北部冬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节 河北省北部冬麦区地域范围与气候资源特点 一、地域范围及土壤类型 二、气候资源主要特点 第二节 河北省北部一年两熟制冬小麦节水丰产栽培模式 一、模式特点 二、关键技术 第三节 河北省北部冬小麦一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优化栽培模式 一、模式特点 二、关键技术第六章 冬小麦抗逆灾 节 一水千斤简化栽培的理论基础 一、常规灌溉模式下有剩余水分是进一步节水的基础 二、一水千斤简化栽培配套技术基本原理 第二节 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技术灌溉模式下的水分运筹特点 一、2014—2015年度一水千斤麦田水分运筹状况 二、2015—2016年度一水千斤麦田水分运筹状况 第三节 一水灌溉模式的成功典例 一、储墒灌溉模式 二、春灌一水模式 第四节 一水千斤简化配套栽培技术 一、一水两用 二、品种节水 三、晚播增量 四、播后 五、等行全密 六、春灌一水第七章 冬小麦抗逆火 节 冬前逆境与应对 一、暖秋 二、早霜冻害 三、雾霾 第二节 冬春季逆境与应对 一、干旱 二、冬季冻害 三、晚霜冻害 第三节 后期逆境与应对 一、倒伏 二、干热风 三、雹灾 四、后期阴雨品种介绍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一济麦22 矮秆冬性早熟小麦新品种一轮选103 石农086 抗倒高产小麦新品种一石4366 抗寒、抗旱、抗病高产、稳产、质优—婴泊 邢麦13号 高产、抗病、节水、抗逆、抗倒 小麦新品种农大399 节水高产抗寒抗倒新品种中信麦9号 广适节水高产双国审品种邯61 抗寒高产大穗河农 矮秆大穗抗旱节水高产广适型 小麦品种一观35简介 “河农825”品种简介 双国审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号

作者介绍


作者为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曾承担国家、省、市多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过多项全国、省、市科技成果奖励,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地市级一二等奖。该书为作者多年实际工作体会和一手资料的总结,适于广大种植户参使用。

文摘


序言



《现代农业耕作指南:产量提升与资源优化》 内容梗概: 本书旨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现代耕作技术方案,重点聚焦于如何在提高作物产量、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水资源和肥料)方面取得突破。全书理论联系实际,以清晰的逻辑和直观的方式,解析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实践方法,帮助生产者应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挑战和市场经济压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篇:现代耕作理念与基础 第一章:农业生产的新格局与挑战 1.1 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探讨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分析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品牌建设方面的经验。 1.2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梳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从温饱型向富足型、从数量为主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的历程。解读国家在农业科技、政策支持、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战略部署。 1.3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生产: 深入分析水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制约。强调可持续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1.4 科技赋能农业: 阐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效率化水平。 第二章:作物生长规律与丰产机理 2.1 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 详细介绍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各个生育期,包括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成熟期等。分析各生育期对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的需求特点。 2.2 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 剖析作物产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包括单株产量(穗数、粒数、千粒重等)和群体产量(群体密度、群体结构)的构成。解释遗传潜力、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作物产量。 2.3 学习作物“说话”: 强调观察作物生长态势的重要性,指导生产者如何通过作物的外观(叶色、叶片大小、茎秆粗细、植株高度等)来判断其生长发育状况,识别潜在的生理障碍和病虫害侵袭,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4 绿色丰产与资源节约的统一: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栽培管理,在保障高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肥投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阐述“少投入、高产出、低消耗”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第二篇:作物高效用水技术 第三章:作物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原则 3.1 作物蒸腾与水分吸收: 解释作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蒸腾作用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介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强度差异。 3.2 水分亏缺与过量的影响: 详细阐述水分不足或过多对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光合作用、病虫害发生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识别作物缺水或渍害的症状。 3.3 精准灌溉的理念与实践: 提出“精准灌溉”的核心理念,即在作物最需要的时间、最需要的地点、给予最适量的水分。介绍根据作物生育期、土壤墒情、天气预报等因素确定灌溉指标和灌溉量的方法。 3.4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介绍当前主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等,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技术要点。 第四章: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详解 4.1 滴灌技术: 原理与构成: 讲解滴灌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水源、过滤系统、输水管道、滴头、控制阀门等关键组件。 优点与效益: 强调滴灌的节水效果、施肥同步(滴灌施肥)、病虫害减少、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优势。 安装与维护: 提供滴灌系统的设计原则、安装步骤、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实用建议,包括滤网的清洗、滴头的检查与更换等。 应用案例: 结合不同作物的种植情况,展示滴灌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4.2 喷灌技术: 类型与特点: 介绍不同类型的喷灌系统,如固定式喷灌、移动式喷灌(平移式、指针式、环顾式)等,分析其效率、投资成本和适用性。 灌溉均匀性: 讲解提高喷灌均匀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布置喷头、调整喷灌强度来减少水分损失和提高灌溉效果。 防冻与防风: 提供喷灌系统在冬季防冻和风力较大的天气条件下的操作与保护建议。 4.3 其他节水灌溉方式: 微喷灌: 介绍微喷灌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的特点,以及在育苗、温室种植等场景下的应用。 渗灌: 讲解渗灌的原理和优势,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需要深层湿润的土壤条件下的应用。 沟灌与畦灌的节水改进: 探讨如何在传统沟灌和畦灌基础上,通过水头控制、间歇灌溉、覆盖物应用等方式实现节水。 4.4 智能灌溉与水分监测: 土壤水分传感器: 介绍不同类型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数据解读,以及如何利用传感器数据指导灌溉决策。 气象监测设备: 强调气象站、蒸发皿等气象监测设备在预测作物需水量、优化灌溉计划中的作用。 物联网与自动化灌溉: 探讨如何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集成,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灌溉,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率。 第三篇:作物高效施肥技术 第五章:作物养分需求与肥料分类 5.1 作物养分需求的基本规律: 阐述作物生长对氮、磷、钾等常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特点,以及在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条件下养分需求的动态变化。 5.2 肥料的基本分类: 介绍有机肥、化肥、复合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肥等不同肥料的种类、性质、肥效特点及其优缺点。 5.3 土壤养分与作物养分状况诊断: 土壤养分检测: 介绍土壤养分速测方法,指导生产者如何定期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pH值等关键指标,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作物营养诊断: 讲解通过观察作物叶色、叶片形态、生长势等,以及进行叶片养分分析,来诊断作物缺素症状,并确定施肥方案。 5.4 绿色施肥理念: 强调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施肥、生物施肥、精量施肥等绿色施肥理念,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六章:精准施肥与肥料优化利用 6.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实施步骤: 详细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流程,包括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肥料需求计算、肥料配方制定等。 配方施肥的优势: 阐述测土配方施肥如何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避免盲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6.2 缓控释肥料的应用: 原理与特点: 解释缓释和控释肥料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机制,使养分缓慢、定时、定量地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匹配。 使用指南: 提供缓控释肥料的选择、施用方法、用量确定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在底肥和追肥中的应用。 效益分析: 强调缓控释肥料的增产、节肥、减少施肥次数、降低环境风险等效益。 6.3 根施与叶面施肥的配合: 根施(基肥与追肥): 讲解底肥的改良作用和追肥的及时补充作用,强调不同生育期追肥的时机和种类选择。 叶面施肥: 介绍叶面施肥的快速补肥、高效利用、弥补根系吸收不足等优势。指导生产者如何选择适宜的叶面肥、确定浓度、喷施时间和注意事项。 6.4 施肥机械与精量施肥: 肥料施用机械: 介绍各种施肥机械的功能、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如撒肥机、条施机、侧施机等。 精量施肥: 探讨如何利用GPS、传感器、变量施肥技术,实现根据作物长势和土壤肥力差异,进行精准变量施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6.5 有机肥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有机肥的作用: 强调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肥效、促进作物生长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微生物肥料: 介绍固氮菌肥、解磷解钾菌肥、生物刺激素等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与化肥协同增效。 第四篇:综合配套技术与实践 第七章:农艺措施的优化与协同 7.1 优良品种的选择与繁育: 强调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介绍品种的选育趋势和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 7.2 播种与移栽技术: 详细阐述不同作物的最佳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方式(条播、穴播、撒播等)及移栽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7.3 密度与群体管理: 分析作物密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指导生产者如何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肥水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优化群体结构。 7.4 间作套种与轮作制度: 介绍间作套种和轮作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培肥地力、控制病虫害等方面的益处,并提供不同作物组合的建议。 7.5 秸秆还田与绿肥利用: 讲解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减少废弃物污染的重要作用。介绍绿肥的种植、翻压及养分释放特点。 第八章: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8.1 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 介绍常见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危害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田间调查、气象信息等进行预测预报。 8.2 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 强调通过调整耕作制度、选用抗性品种、清洁田园、人工捕杀、诱捕器等措施,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 8.3 生物防治: 介绍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病虫害的原理和方法。 8.4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指导生产者如何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掌握正确的用药时机、剂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8.5 杂草综合治理: 介绍化学除草、农业除草、物理除草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杂草种类和发生特点制定防治方案。 第九章:农机农艺融合与智慧农业 9.1 适宜农机的选择与使用: 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耕作环节,介绍适合的农机类型,如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等,并强调农机操作规范和维护保养。 9.2 农机农艺的匹配: 探讨如何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将农机操作与农艺技术有机结合,例如精准播种深度与行距的控制,变量喷药与叶面覆盖的配合等。 9.3 数字化与智能化农业: 介绍如何利用传感器、无人机、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农田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生长监测、病虫害诊断、产量预测等。 9.4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 讲解农业物联网在环境监测、设备远程控制、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系统。 结论: 本书汇集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涵盖了作物生长规律、水分高效利用、养分精准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本书致力于帮助农业生产者掌握科学的耕作方法,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优化水肥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本书强调科技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引导生产者树立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观,为我国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农业技术的推广,最难的就是如何让一线生产者真正理解并应用。而《河北省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简明图表读本)》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为什么”的解释,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而是会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和背后的科学依据,这样我才能心服口服地去执行。那些图表,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灵魂,它们把复杂的农业生产过程形象化、具体化,我甚至可以直接对着图表来操作。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调整水肥策略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这种地域广阔、情况多样的地区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冬小麦种植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认识到,科学的栽培技术才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更是一种让我对农业生产充满敬畏和热情的催化剂。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太专业,对于像我这样从小跟土地打交道,但文化水平不算很高的人来说,会不会有阅读障碍。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大开本,字体清晰,最重要的是,那些关键的技术要点都用醒目的图标和简洁的文字标注了出来。我一个下午就能把主要内容大概过一遍,然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针对性地去钻研那些我最需要的部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怎么做”上。比如,书中介绍的某一种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不仅解释了原理,还附上了详细的设备选择和操作流程图,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亲自操作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有用了。我曾经也尝试过一些节水节肥的办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之前很多地方都走了弯路。现在,我感觉自己掌握了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对接下来的麦季充满了信心,真的可以说是“及时雨”!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平时虽然不是直接的生产者,但因为工作性质,需要了解一些农业前沿技术,所以也会接触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是,很多技术读本往往过于学术化,或者内容陈旧,很难真正指导实践。《河北省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简明图表读本)》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语言精练,直击要点,而且通过大量的图表,将复杂的栽培技术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操作单元。我尤其欣赏它在强调“节水节肥”的同时,并没有忽略“高产”的目标,而是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所介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冬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适合农民朋友,对于农技推广人员、相关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农业政策制定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传播和学习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渴望学习新技术的农民量身定做的。我平时农闲的时候,也会看看一些农业类的文章或者电视节目,但总感觉零散,不成体系。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完整的手册,把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的整个流程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并且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就是它那种“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感觉。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判断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提供了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还配有清晰的图片,我下次就可以直接拿它来对照着操作了。还有关于有机肥和化肥的科学配比,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来提升土壤肥力,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而且很容易上手。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深入到田间地头,真正了解我们农民的需求,才能写出这么接地气的书。它让我觉得,学习农业技术不再是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今年在农技领域最意外的惊喜!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耕作的农民,我实在太需要这样一本既接地气又充满科学性的指导了。书名听起来有点学术,但我翻开之后,立刻被它简洁明了的图表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所吸引。那些复杂的概念,在图文并茂的展示下,瞬间变得清晰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对各个环节的细致拆解,从播种前的土壤准备,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再到后期的小麦收割,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关于节水节肥的部分,这可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强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精确施肥,如何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我感觉这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立刻掌握核心要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这本书让我对如何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耕作指明了方向,我一定会把它当作我的“宝典”好好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