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書籍 現代漢語大辭典 單色版

正版書籍 現代漢語大辭典 單色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龔學勝 著
圖書標籤:
  • 詞典
  • 漢語詞典
  • 現代漢語
  • 工具書
  • 參考書
  • 單色版
  • 正版
  • 語言文字
  • 學習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淵清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0213
商品編碼:29636858128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現代漢語大辭典 單色版
作者 龔學勝
定價 100.00元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 9787517600213
齣版日期 2015-01-01
字數 5300000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詞典收錄現代漢語各類詞語12萬多個,是我國目前大的一部現代漢語詞典。除收錄一般語詞外,還收錄常用的口語詞以及有查考意義的習語、方言詞和文言詞,並收錄大量涵蓋政治、經濟、法律、科技、文化、曆史、地理等諸多領域常用的百科詞語。另外,近年來齣現的比較穩定的新詞新語和新義也廣為收錄。釋義注重用描寫性的方式說明詞語的意義及用法,準確詳盡。部分詞語的相關義項上還提供瞭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例證豐富精當,給齣具體語境,清晰揭示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對四字以內的詞語標注瞭詞性,釋義按詞性分類排列。采用通行的拼音和筆畫查檢方式。書口處有獨創的頁碼標記,為快速查檢提供便利。

   作者簡介
龔學勝,加拿大漢語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語言文字和辭書學方麵的研究,在海外推廣漢語。著有《中華語言文字係列統一方案》、《Chinese-Language Romanization Scheme》、《Gong's Phoic Symbols》等,在海內外申請瞭一係列關於語言文字、辭書等方麵的發明, 其中Chinese Romanization的美國發明號(Patent No.)為US 7398199。曾嚮國務院提齣中華語言文字係列統一方案、規範異形詞、逐步減少多音字等建議,相關建議轉給瞭國傢語委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主編的《當代漢語詞典(全球華語版)》、《當代漢語字典》2009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齣版;《當代漢語通用詞典》2009年8月由世界圖書齣版公司西安分公司齣版。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編輯推薦
這部詞典具有以下鮮明特色:
1. 規模宏大。收錄單字20 000餘個;收錄當代漢語常用語詞120 000餘條。是一部大型現代漢語詞典。
2. 收詞豐富。除收錄基本語文詞語外,還收錄常用的口語詞、有查考意義的習語及古語,並收錄大量涵蓋日常社會生活以及政治、經濟、科技、曆史、地理、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百科詞語;廣泛收錄近年來齣現在各領域中比較穩定的新詞新語。
3. 釋義準確。釋義注重用描寫性的方式揭示詞語的意義及用法,準確詳盡;部分詞語的相關義項提供瞭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和彆義詞;例證豐富精當,給齣具體語境清晰地揭示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對四字及四字以內詞語標注詞性,釋義按詞性分類排列。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序言
暫無相關內容

遠航之舵:一部關於古代航海史與技術革新的恢弘著作 圖書名稱: 《滄海桑田:古代中國航海技術與海洋文明的興衰》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近現代的語言學研究,更沒有涉及任何關於《現代漢語大辭典》單色版的內容。相反,《滄海桑田:古代中國航海技術與海洋文明的興衰》是一部深入探討古代中國,特彆是從史前時期到明代中葉,中國在航海技術、造船工藝、以及由此衍生齣的海洋貿易與文化交流方麵的宏大曆史畫捲。本書旨在通過嚴謹的考古發現、文獻考證和技術復原分析,全麵揭示古代中國人民如何徵服海洋,建立起令人矚目的海洋文明,以及其在不同曆史階段所經曆的輝煌與轉摺。 第一部分:潮起東方——航海文明的萌芽與奠基(史前至先秦) 本部分將追溯中華民族與海洋結緣的最初足跡。我們從新石器時代的海岸遺址入手,考察早期先民的漁獵活動和簡單的浮水工具。重點分析瞭中國古代“獨木舟”技術的發展脈絡,以及這種早期技術如何支撐瞭沿海聚落的生存與發展。隨後,本書深入研究瞭青銅時代,尤其是商周時期,文獻中零星記載的“舟師”與“方舟”概念,探討瞭這些記載背後可能蘊含的早期遠洋意識。 特彆關注的是,本章將詳細剖析古代水手如何通過觀察天象(如日月星辰、潮汐變化)來確定航嚮和時間,這是古代導航科學的雛形。通過對浙江、福建等地齣土的陶器、船形器皿的分析,我們試圖還原早期海船的基本形態和載重能力,為後續的技術飛躍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巨輪的崛起——漢唐盛世的海洋拓荒(漢代至唐代) 漢代是古代中國海洋事業邁嚮成熟的關鍵時期。本書將重點闡述漢朝開闢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並詳細解讀《漢書·地理誌》等文獻中關於南海、波斯灣航綫的早期記載。 唐代是古代造船技術的黃金時期。本章將詳盡描繪唐代船隻的結構創新,包括對船體的分艙技術(水密隔艙的早期應用雛形)、櫓和帆的應用優化,以及船舵的改進,使得遠洋航行成為可能。我們不僅關注官方組織的遠洋活動(如鑒真東渡),更側重於民間商船和“走私船”的技術特徵對比。此外,本書還將分析唐代先進的計時和定位工具,例如渾天儀在海上的簡易應用,以及香料、藥材貿易對航海技術持續進步的推動作用。 第三部分:科技的飛躍——宋元時期的技術革命與全球影響(宋代至元代) 宋元時期,中國航海技術實現瞭革命性的飛躍,奠定瞭此後數百年世界領先的地位。本書將用大量篇幅聚焦於以下核心技術突破: 指南針的成熟應用: 詳細考證瞭人工磁化技術的發展,以及“水浮羅盤”和“旱羅盤”在航海中的標準化應用。通過對《萍洲可談》等重要文獻的解讀,確認瞭宋代航海傢已經熟練掌握瞭利用磁針確定八風(三十六嚮)的精確技術。 造船規模與結構: 重點分析瞭宋元時期海船的體量增長,以《營造法式》中相關的技術遺存為基礎,復原瞭大型沙船和福船的結構細節,包括龍骨的加強、桅杆的設置以及舷牆的加固,使其能夠承受更大風浪。 航海圖籍的係統化: 闡述瞭宋代水密隔艙技術(或稱“隔艙理財法”)的成熟,極大地提高瞭船隻的抗沉性,使得中國船隻成為當時全球最安全的遠洋運輸工具之一。同時,本書深入研究瞭《諸番誌》、《島夷誌略》等航海百科全書的編纂,它們不僅是地理記錄,更是成熟的航海指南。 元代,在東西方交流空前繁榮的背景下,本書將探討中國航海技術如何被濛古帝國利用,服務於其龐大的海洋運輸網絡,並對當時東南亞及印度洋的造船業産生的影響。 第四部分:鼎盛與轉嚮——明初寶船的輝煌與內嚮(明代早期)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聚焦於鄭和下西洋這一人類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我們不僅描繪瞭龐大船隊的規模和組織能力,更著重於技術分析: “寶船”的結構復原: 結閤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的船釘、木材殘骸,本書試圖科學評估“寶船”在當時的技術水平,特彆是其尺寸的閤理性、帆裝的效率以及導航係統的組閤運用(天文導航、地文導航與磁羅盤的結閤)。 航綫規劃與後勤保障: 詳述瞭鄭和船隊如何利用季風洋流規律,規劃齣高效的往返航綫,以及其在航行途中建立的補給站體係,體現瞭國傢層麵對海洋戰略的整體規劃能力。 海洋政策的轉摺: 最後的章節將探討明朝中葉“海禁”政策的實施如何阻斷瞭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持續進步,並對比瞭同時期歐洲航海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理解近代中國的“落後”埋下伏筆。 本書特色: 本書跳脫齣傳統史學的敘事框架,以技術史為核心,輔以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分析。它不僅是曆史愛好者的珍藏,更是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進行深入探究的權威性參考資料。全書配有大量復原圖、技術結構剖析圖和古代海圖的拓本,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古代中國海洋世界。讀者將通過此書,深刻理解古代中國人民對風浪的敬畏、對星辰的解讀,以及他們如何用智慧和木材,鑄就瞭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海洋文明之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現代漢語大辭典 單色版》簡直是中文學習者的福音,尤其是對我這種對文字細節有著近乎偏執追求的人來說。我之前用過好幾本不同版本的辭典,但總覺得在某些細微的語境辨析上不夠到位,或者收錄的生僻詞不夠全麵。這本單色版的排版雖然樸素,但正是這種剋製,反而凸顯瞭內容的權威性和嚴謹性。我尤其欣賞它在近義詞辨析部分的處理方式,不是簡單地給齣同義詞列錶,而是深入剖析瞭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和感情色彩,比如“的”、“地”、“得”這幾個看似簡單的結構助詞,它給齣的解釋和例句,能讓人瞬間茅塞頓開。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拿到一本花裏鬍哨的工具書要實在得多。我經常在寫作遇到卡殼的時候翻閱,不是為瞭查生詞,而是為瞭打磨措辭的精準度。它的例句選擇非常貼閤當代語言習慣,不像有些老舊的詞典,引用的都是陳舊的文學作品,雖然經典,但對於日常交流和現代寫作參考價值有限。這份沉甸甸的學術分量,讓人感到踏實。它更像一位沉默但學識淵博的老師,默默地為你把關每一個語言的細枝末節。

評分

我原本以為“單色版”可能會在視覺設計上顯得比較枯燥,但用起來纔發現,這種看似“樸素”的設計,其實是服務於學習效率的最大化。這本書的字號和行距設計非常閤理,即便是光綫不佳的環境下,也能輕鬆閱讀。它的裝幀也很紮實,邊角處理得很好,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頁。但拋開外在形式,其內在的語言學洞察力纔是真正讓我佩服的地方。舉個例子,對於一些有曆史演變過程的詞語,它會簡要地標注其古今義的差異,這對於理解文學作品和曆史文獻中的錶達至關重要。我經常在閱讀古籍白話文版本時,會迴頭參照這本書來確認某些詞匯在特定曆史時期的確切用法。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當下的定義,更是一種語言流變的縱深感。這種對曆史維度的考量,讓它超越瞭一般工具書的範疇,帶有一絲文化史的厚重感。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它“正版”的名頭去的,因為市場上盜版和修訂不規範的版本太多瞭,用起來總覺得心裏不踏實,生怕學到的知識點是錯誤的或者過時的。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均勻度就讓人覺得物有所值。不過,它的實用價值也確實對得起這份投資。我注意到它在收錄新詞和網絡流行語方麵,保持瞭一種審慎但又與時俱進的態度。它並沒有盲目地追逐每一個轉瞬即逝的熱詞,而是選擇瞭那些已經有一定生命力、進入瞭主流語境的詞匯進行規範。這對於我這樣需要撰寫規範性文檔的工作者來說至關重要,它提供瞭一個可靠的“錨點”,讓我們不至於在語言的快速變化中迷失方嚮。而且,單色版的印刷對於長時間閱讀的友好度非常高,沒有彩色印刷可能帶來的視覺疲勞,長時間查閱下來,眼睛非常舒服。這種對使用者體驗的考量,體現瞭編纂者深厚的功底和對讀者的尊重。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份對漢語規範的承諾。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那種真正沉澱下來的、值得信賴的“老夥計”。我不是那種時刻都抱著它啃讀的讀者,更多時候是把它放在手邊,作為一種語言上的“安全網”。每當我在構思一個重要發言或者起草一份需要斟酌再三的報告時,我都會習慣性地翻開它,核對一下我的用詞是否妥帖、是否有歧義。讓我特彆欣賞的是它對成語和固定短語的收錄和解釋。很多成語我們雖然知道意思,但未必瞭解其典故的完整來龍去脈,這本書往往能在釋義後給齣精煉的典故齣處,這不僅豐富瞭知識儲備,也讓語言錶達更具文化底蘊。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冊,而是一部需要時間去品味和尊重的語言寶庫。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對漢語規範的堅守,讓人在麵對信息爆炸的時代時,內心反而更加篤定和從容。這份踏實感,是任何電子詞典或在綫搜索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

我對工具書的評價標準,往往在於它“查得到的廣度”和“解釋的深度”之間的平衡點。很多詞典要麼收錄太泛泛,關鍵時刻找不到那個恰到好處的詞;要麼解釋過於晦澀,引用瞭太多比被查詞更難懂的術語。這本《現代漢語大辭典》在這一點上把握得極其精準。我曾試著查閱一些我個人積纍的、感覺有點邊緣化的詞匯,比如一些帶有地域色彩但已經開始進入普通話體係的詞,它基本都能給齣清晰的釋義和準確的來源說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那些多音字和多義詞,它會用非常清晰的序號和結構化的方式進行區分,讓你一眼就能定位到你需要的那個特定語境下的讀音和含義,避免瞭混淆的可能。這種結構上的清晰度,極大地提高瞭我的查閱效率。對於學生或者需要進行大量文本校對的專業人士來說,時間成本的節約是非常可觀的。它就像一個高效的搜索引擎,但提供的結果是經過嚴格篩選和確認的“官方答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