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汉语大辞典 单色版 |
| 作者 | 龚学胜 |
| 定价 | 100.00元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17600213 |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530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词典收录现代汉语各类词语12万多个,是我国目前大的一部现代汉语词典。除收录一般语词外,还收录常用的口语词以及有查考意义的习语、方言词和文言词,并收录大量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诸多领域常用的百科词语。另外,近年来出现的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和新义也广为收录。释义注重用描写性的方式说明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准确详尽。部分词语的相关义项上还提供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例证丰富精当,给出具体语境,清晰揭示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四字以内的词语标注了词性,释义按词性分类排列。采用通行的拼音和笔画查检方式。书口处有独创的页码标记,为快速查检提供便利。 |
| 作者简介 | |
| 龚学胜,加拿大汉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语言文字和辞书学方面的研究,在海外推广汉语。著有《中华语言文字系列统一方案》、《Chinese-Language Romanization Scheme》、《Gong's Phoic Symbols》等,在海内外申请了一系列关于语言文字、辞书等方面的发明, 其中Chinese Romanization的美国发明号(Patent No.)为US 7398199。曾向国务院提出中华语言文字系列统一方案、规范异形词、逐步减少多音字等建议,相关建议转给了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编的《当代汉语词典(全球华语版)》、《当代汉语字典》2009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当代汉语通用词典》2009年8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出版。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这部词典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 规模宏大。收录单字20 000余个;收录当代汉语常用语词120 000余条。是一部大型现代汉语词典。 2. 收词丰富。除收录基本语文词语外,还收录常用的口语词、有查考意义的习语及古语,并收录大量涵盖日常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百科词语;广泛收录近年来出现在各领域中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 3. 释义准确。释义注重用描写性的方式揭示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准确详尽;部分词语的相关义项提供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别义词;例证丰富精当,给出具体语境清晰地揭示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四字及四字以内词语标注词性,释义按词性分类排列。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这本《现代汉语大辞典 单色版》简直是中文学习者的福音,尤其是对我这种对文字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来说。我之前用过好几本不同版本的辞典,但总觉得在某些细微的语境辨析上不够到位,或者收录的生僻词不够全面。这本单色版的排版虽然朴素,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凸显了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近义词辨析部分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地给出同义词列表,而是深入剖析了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比如“的”、“地”、“得”这几个看似简单的结构助词,它给出的解释和例句,能让人瞬间茅塞顿开。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拿到一本花里胡哨的工具书要实在得多。我经常在写作遇到卡壳的时候翻阅,不是为了查生词,而是为了打磨措辞的精准度。它的例句选择非常贴合当代语言习惯,不像有些老旧的词典,引用的都是陈旧的文学作品,虽然经典,但对于日常交流和现代写作参考价值有限。这份沉甸甸的学术分量,让人感到踏实。它更像一位沉默但学识渊博的老师,默默地为你把关每一个语言的细枝末节。
评分我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往往在于它“查得到的广度”和“解释的深度”之间的平衡点。很多词典要么收录太泛泛,关键时刻找不到那个恰到好处的词;要么解释过于晦涩,引用了太多比被查词更难懂的术语。这本《现代汉语大辞典》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极其精准。我曾试着查阅一些我个人积累的、感觉有点边缘化的词汇,比如一些带有地域色彩但已经开始进入普通话体系的词,它基本都能给出清晰的释义和准确的来源说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那些多音字和多义词,它会用非常清晰的序号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区分,让你一眼就能定位到你需要的那个特定语境下的读音和含义,避免了混淆的可能。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查阅效率。对于学生或者需要进行大量文本校对的专业人士来说,时间成本的节约是非常可观的。它就像一个高效的搜索引擎,但提供的结果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确认的“官方答案”。
评分我原本以为“单色版”可能会在视觉设计上显得比较枯燥,但用起来才发现,这种看似“朴素”的设计,其实是服务于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这本书的字号和行距设计非常合理,即便是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轻松阅读。它的装帧也很扎实,边角处理得很好,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但抛开外在形式,其内在的语言学洞察力才是真正让我佩服的地方。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有历史演变过程的词语,它会简要地标注其古今义的差异,这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的表达至关重要。我经常在阅读古籍白话文版本时,会回头参照这本书来确认某些词汇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确切用法。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定义,更是一种语言流变的纵深感。这种对历史维度的考量,让它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带有一丝文化史的厚重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那种真正沉淀下来的、值得信赖的“老伙计”。我不是那种时刻都抱着它啃读的读者,更多时候是把它放在手边,作为一种语言上的“安全网”。每当我在构思一个重要发言或者起草一份需要斟酌再三的报告时,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开它,核对一下我的用词是否妥帖、是否有歧义。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对成语和固定短语的收录和解释。很多成语我们虽然知道意思,但未必了解其典故的完整来龙去脉,这本书往往能在释义后给出精炼的典故出处,这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也让语言表达更具文化底蕴。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部需要时间去品味和尊重的语言宝库。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汉语规范的坚守,让人在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时,内心反而更加笃定和从容。这份踏实感,是任何电子词典或在线搜索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正版”的名头去的,因为市场上盗版和修订不规范的版本太多了,用起来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生怕学到的知识点是错误的或者过时的。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均匀度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不过,它的实用价值也确实对得起这份投资。我注意到它在收录新词和网络流行语方面,保持了一种审慎但又与时俱进的态度。它并没有盲目地追逐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热词,而是选择了那些已经有一定生命力、进入了主流语境的词汇进行规范。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撰写规范性文档的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锚点”,让我们不至于在语言的快速变化中迷失方向。而且,单色版的印刷对于长时间阅读的友好度非常高,没有彩色印刷可能带来的视觉疲劳,长时间查阅下来,眼睛非常舒服。这种对使用者体验的考量,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功底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对汉语规范的承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