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现代汉语大辞典 单色版

正版书籍 现代汉语大辞典 单色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学胜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参考书
  • 单色版
  • 正版
  • 语言文字
  • 学习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0213
商品编码:2963685812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现代汉语大辞典 单色版
作者 龚学胜
定价 100.0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 9787517600213
出版日期 2015-01-01
字数 5300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词典收录现代汉语各类词语12万多个,是我国目前大的一部现代汉语词典。除收录一般语词外,还收录常用的口语词以及有查考意义的习语、方言词和文言词,并收录大量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诸多领域常用的百科词语。另外,近年来出现的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和新义也广为收录。释义注重用描写性的方式说明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准确详尽。部分词语的相关义项上还提供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例证丰富精当,给出具体语境,清晰揭示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四字以内的词语标注了词性,释义按词性分类排列。采用通行的拼音和笔画查检方式。书口处有独创的页码标记,为快速查检提供便利。

   作者简介
龚学胜,加拿大汉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语言文字和辞书学方面的研究,在海外推广汉语。著有《中华语言文字系列统一方案》、《Chinese-Language Romanization Scheme》、《Gong's Phoic Symbols》等,在海内外申请了一系列关于语言文字、辞书等方面的发明, 其中Chinese Romanization的美国发明号(Patent No.)为US 7398199。曾向国务院提出中华语言文字系列统一方案、规范异形词、逐步减少多音字等建议,相关建议转给了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编的《当代汉语词典(全球华语版)》、《当代汉语字典》2009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当代汉语通用词典》2009年8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出版。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词典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 规模宏大。收录单字20 000余个;收录当代汉语常用语词120 000余条。是一部大型现代汉语词典。
2. 收词丰富。除收录基本语文词语外,还收录常用的口语词、有查考意义的习语及古语,并收录大量涵盖日常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百科词语;广泛收录近年来出现在各领域中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
3. 释义准确。释义注重用描写性的方式揭示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准确详尽;部分词语的相关义项提供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别义词;例证丰富精当,给出具体语境清晰地揭示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四字及四字以内词语标注词性,释义按词性分类排列。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远航之舵:一部关于古代航海史与技术革新的恢弘著作 图书名称: 《沧海桑田:古代中国航海技术与海洋文明的兴衰》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近现代的语言学研究,更没有涉及任何关于《现代汉语大辞典》单色版的内容。相反,《沧海桑田:古代中国航海技术与海洋文明的兴衰》是一部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特别是从史前时期到明代中叶,中国在航海技术、造船工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海洋贸易与文化交流方面的宏大历史画卷。本书旨在通过严谨的考古发现、文献考证和技术复原分析,全面揭示古代中国人民如何征服海洋,建立起令人瞩目的海洋文明,以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经历的辉煌与转折。 第一部分:潮起东方——航海文明的萌芽与奠基(史前至先秦) 本部分将追溯中华民族与海洋结缘的最初足迹。我们从新石器时代的海岸遗址入手,考察早期先民的渔猎活动和简单的浮水工具。重点分析了中国古代“独木舟”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这种早期技术如何支撑了沿海聚落的生存与发展。随后,本书深入研究了青铜时代,尤其是商周时期,文献中零星记载的“舟师”与“方舟”概念,探讨了这些记载背后可能蕴含的早期远洋意识。 特别关注的是,本章将详细剖析古代水手如何通过观察天象(如日月星辰、潮汐变化)来确定航向和时间,这是古代导航科学的雏形。通过对浙江、福建等地出土的陶器、船形器皿的分析,我们试图还原早期海船的基本形态和载重能力,为后续的技术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巨轮的崛起——汉唐盛世的海洋拓荒(汉代至唐代) 汉代是古代中国海洋事业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本书将重点阐述汉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并详细解读《汉书·地理志》等文献中关于南海、波斯湾航线的早期记载。 唐代是古代造船技术的黄金时期。本章将详尽描绘唐代船只的结构创新,包括对船体的分舱技术(水密隔舱的早期应用雏形)、橹和帆的应用优化,以及船舵的改进,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我们不仅关注官方组织的远洋活动(如鉴真东渡),更侧重于民间商船和“走私船”的技术特征对比。此外,本书还将分析唐代先进的计时和定位工具,例如浑天仪在海上的简易应用,以及香料、药材贸易对航海技术持续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科技的飞跃——宋元时期的技术革命与全球影响(宋代至元代) 宋元时期,中国航海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奠定了此后数百年世界领先的地位。本书将用大量篇幅聚焦于以下核心技术突破: 指南针的成熟应用: 详细考证了人工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水浮罗盘”和“旱罗盘”在航海中的标准化应用。通过对《萍洲可谈》等重要文献的解读,确认了宋代航海家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磁针确定八风(三十六向)的精确技术。 造船规模与结构: 重点分析了宋元时期海船的体量增长,以《营造法式》中相关的技术遗存为基础,复原了大型沙船和福船的结构细节,包括龙骨的加强、桅杆的设置以及舷墙的加固,使其能够承受更大风浪。 航海图籍的系统化: 阐述了宋代水密隔舱技术(或称“隔舱理财法”)的成熟,极大地提高了船只的抗沉性,使得中国船只成为当时全球最安全的远洋运输工具之一。同时,本书深入研究了《诸番志》、《岛夷志略》等航海百科全书的编纂,它们不仅是地理记录,更是成熟的航海指南。 元代,在东西方交流空前繁荣的背景下,本书将探讨中国航海技术如何被蒙古帝国利用,服务于其庞大的海洋运输网络,并对当时东南亚及印度洋的造船业产生的影响。 第四部分:鼎盛与转向——明初宝船的辉煌与内向(明代早期)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郑和下西洋这一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我们不仅描绘了庞大船队的规模和组织能力,更着重于技术分析: “宝船”的结构复原: 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船钉、木材残骸,本书试图科学评估“宝船”在当时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其尺寸的合理性、帆装的效率以及导航系统的组合运用(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与磁罗盘的结合)。 航线规划与后勤保障: 详述了郑和船队如何利用季风洋流规律,规划出高效的往返航线,以及其在航行途中建立的补给站体系,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海洋战略的整体规划能力。 海洋政策的转折: 最后的章节将探讨明朝中叶“海禁”政策的实施如何阻断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持续进步,并对比了同时期欧洲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理解近代中国的“落后”埋下伏笔。 本书特色: 本书跳脱出传统史学的叙事框架,以技术史为核心,辅以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分析。它不仅是历史爱好者的珍藏,更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深入探究的权威性参考资料。全书配有大量复原图、技术结构剖析图和古代海图的拓本,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古代中国海洋世界。读者将通过此书,深刻理解古代中国人民对风浪的敬畏、对星辰的解读,以及他们如何用智慧和木材,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文明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现代汉语大辞典 单色版》简直是中文学习者的福音,尤其是对我这种对文字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来说。我之前用过好几本不同版本的辞典,但总觉得在某些细微的语境辨析上不够到位,或者收录的生僻词不够全面。这本单色版的排版虽然朴素,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凸显了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近义词辨析部分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地给出同义词列表,而是深入剖析了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比如“的”、“地”、“得”这几个看似简单的结构助词,它给出的解释和例句,能让人瞬间茅塞顿开。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拿到一本花里胡哨的工具书要实在得多。我经常在写作遇到卡壳的时候翻阅,不是为了查生词,而是为了打磨措辞的精准度。它的例句选择非常贴合当代语言习惯,不像有些老旧的词典,引用的都是陈旧的文学作品,虽然经典,但对于日常交流和现代写作参考价值有限。这份沉甸甸的学术分量,让人感到踏实。它更像一位沉默但学识渊博的老师,默默地为你把关每一个语言的细枝末节。

评分

我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往往在于它“查得到的广度”和“解释的深度”之间的平衡点。很多词典要么收录太泛泛,关键时刻找不到那个恰到好处的词;要么解释过于晦涩,引用了太多比被查词更难懂的术语。这本《现代汉语大辞典》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极其精准。我曾试着查阅一些我个人积累的、感觉有点边缘化的词汇,比如一些带有地域色彩但已经开始进入普通话体系的词,它基本都能给出清晰的释义和准确的来源说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那些多音字和多义词,它会用非常清晰的序号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区分,让你一眼就能定位到你需要的那个特定语境下的读音和含义,避免了混淆的可能。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查阅效率。对于学生或者需要进行大量文本校对的专业人士来说,时间成本的节约是非常可观的。它就像一个高效的搜索引擎,但提供的结果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确认的“官方答案”。

评分

我原本以为“单色版”可能会在视觉设计上显得比较枯燥,但用起来才发现,这种看似“朴素”的设计,其实是服务于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这本书的字号和行距设计非常合理,即便是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轻松阅读。它的装帧也很扎实,边角处理得很好,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但抛开外在形式,其内在的语言学洞察力才是真正让我佩服的地方。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有历史演变过程的词语,它会简要地标注其古今义的差异,这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的表达至关重要。我经常在阅读古籍白话文版本时,会回头参照这本书来确认某些词汇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确切用法。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定义,更是一种语言流变的纵深感。这种对历史维度的考量,让它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带有一丝文化史的厚重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那种真正沉淀下来的、值得信赖的“老伙计”。我不是那种时刻都抱着它啃读的读者,更多时候是把它放在手边,作为一种语言上的“安全网”。每当我在构思一个重要发言或者起草一份需要斟酌再三的报告时,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开它,核对一下我的用词是否妥帖、是否有歧义。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对成语和固定短语的收录和解释。很多成语我们虽然知道意思,但未必了解其典故的完整来龙去脉,这本书往往能在释义后给出精炼的典故出处,这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也让语言表达更具文化底蕴。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部需要时间去品味和尊重的语言宝库。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汉语规范的坚守,让人在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时,内心反而更加笃定和从容。这份踏实感,是任何电子词典或在线搜索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正版”的名头去的,因为市场上盗版和修订不规范的版本太多了,用起来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生怕学到的知识点是错误的或者过时的。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均匀度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不过,它的实用价值也确实对得起这份投资。我注意到它在收录新词和网络流行语方面,保持了一种审慎但又与时俱进的态度。它并没有盲目地追逐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热词,而是选择了那些已经有一定生命力、进入了主流语境的词汇进行规范。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撰写规范性文档的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锚点”,让我们不至于在语言的快速变化中迷失方向。而且,单色版的印刷对于长时间阅读的友好度非常高,没有彩色印刷可能带来的视觉疲劳,长时间查阅下来,眼睛非常舒服。这种对使用者体验的考量,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功底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对汉语规范的承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