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教程
定价:16.00元
作者:徐正惠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030195487
字数:250000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突出了对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集成电路应用和其他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所占的比例。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参考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徐正惠主编)的配套实训教材。全书共分5章,25个实训项目,5个综合实训项目。本书突出了对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集成电路应用和其他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所占的比例。每一类知识都安排了多个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实训项目,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本专业实训教学课时数和生源情况自行选择。5个综合性实训项目供“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选用。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市场定位来看,一本“实用”的教程应该能无缝对接职业需求。我非常关心这本书所覆盖的实训项目是否紧跟当前行业的热点和标准。例如,在传感器接口处理方面,如何有效地进行小信号采集、多级滤波和抗干扰设计,这在物联网和工业控制领域至关重要。如果它能包含一些与现代通信协议(如SPI、I2C)接口电路相关的模拟前端设计,或者涉及一些低功耗模拟电路设计的技巧,那就更符合当下的技术趋势了。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最终目标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这本书的最终价值不在于它教了多少公式,而在于它塑造了读者“像工程师一样思考”的能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法论,让我们不仅仅学会“如何搭好一个电路”,更能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电路”,以及“如何让它在最恶劣的工业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非常扎实,但我更关注它在结构编排上是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深入的技术细节可能会造成畏难情绪,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而言,过于基础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又显得冗余乏味。理想的“实训教程”应该具备清晰的递进关系,或许可以采用“基础概念回顾—核心电路模块解析—完整项目实战”的结构。我希望在讲解每一个模块时,比如电源管理或者信号放大,都能提供至少两种不同实现思路的对比分析,比如传统分立元件方案与使用专业集成芯片方案的优劣权衡。这种对比分析不仅能拓宽读者的技术视野,更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知道在不同约束条件下(成本、功耗、体积、精度)应该如何做出取舍。如果这本书仅仅是照本宣科,罗列电路图和参数,那就失去了作为“教程”应有的引导价值。
评分这套名为《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教程》的书籍,单看书名就让人对其实用性和操作性抱有很高的期待。作为一个长期在实验室和实际工程项目中摸爬滚打的电子爱好者,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有多么巨大。很多教科书堆砌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读起来晦涩难懂,等到真正需要动手焊接电路板、调试放大器或者设计滤波器时,却发现书本上的知识根本无法直接落地。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彻底打破这种“纸上谈兵”的局面,提供一套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蓝图。例如,如果书中能详细解析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简单的音频功放电路,从元器件选型、PCB布局布线规范,到故障排查的常见技巧,那才算得上是“实用”。我特别关注其中的“实训”二字,它暗示了大量的实验环节,希望这些实验不是枯燥地验证课本公式,而是贴近工业界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如何用运放解决一个特定的信号调理问题,或者如何优化一个电源电路的纹波抑制效果。只有当合上书本,我能自信满满地拿起烙铁和万用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本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评分我对电子技术实训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在于对“错误”的学习。真正有价值的实训教程,不应该只展示成功的案例和完美的数据曲线。我期待《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教程》中能加入大量“踩坑指南”或者“常见故障排除手册”。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漂移、焊接不良导致的虚焊、电源引入的共模噪声、不恰当的反馈配置导致的振荡……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频频出现的难题,才是区分理论高手和实战专家的关键。如果书中能详细剖析几个经典的失败案例,说明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最终是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手段定位并解决的,那将是无价之宝。例如,当一个设计在高低温环境下性能急剧下降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排查热设计和元件老化问题。这种基于经验的知识传授,是书本理论永远无法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教程》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丝怀疑的。市面上这类“教程”太多了,很多都是将基础理论知识简单地重新包装一遍,加上一些略微修改的实验步骤,美其名曰“实训”。我更看重的是内容的前瞻性和深度。模拟电路的世界变化很快,尤其是在高频、高精度以及新型器件的应用上。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对现代集成电路设计思想的融入,比如一些低噪声设计技巧、高速信号处理中的阻抗匹配原则,而不是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晶体管电路分析上。如果它能深入讲解如锁相环(PLL)、数据转换器(ADC/DAC)接口的实际应用和噪声控制,那就非常棒了。此外,现代电子设计越来越依赖仿真软件,比如SPICE系列工具。这本书如果能在实训环节中,除了实际操作外,还能指导读者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预先验证和参数优化,形成“仿真-实物”双向验证的完整流程,那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其专业水准,让读者在面对复杂项目时,能多一重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