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實驗技術與教學論文精選100篇
定價:58.00元
作者:黃廷祝,田江,張俊
齣版社:電子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64739126
字數:
頁碼:3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實驗技術與教學論文精選100篇》為《實驗科學與技術》2003年正式取得刊號後10多年來電子科技大學師生發錶的論文中精選100篇而成的文集,所涉內容包含實驗技術、計算機科學與實驗、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與實訓等方麵,適閤廣大電子信息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參閱,也適閤廣大相關專業領域的高校圖書館收藏。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引人注目的,封麵采用瞭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拿在手裏分量十足,感覺內容必然是乾貨滿滿。我本來是衝著“實驗技術”這四個字來的,畢竟自己搞科研也有些年頭瞭,總覺得理論和實踐之間總有那麼一道看不見的鴻溝需要跨越。拿到手翻閱瞭一下目錄,篇幅確實如宣傳所言,涉及的麵很廣,從基礎的儀器操作規範到復雜的係統集成方案,應有盡有。不過,我對其中幾篇關於“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傳感中的應用”的論文特彆感興趣,這塊兒正好是我目前研究的瓶頸所在。我期望這些精選的論文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提煉齣一些普適性的方法論,能夠指導我們在日常的實驗設計和優化中少走彎路。畢竟,一篇優秀的論文,其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展示瞭一個成功的實驗結果,更在於它揭示瞭解決一類問題的思維路徑。這本書的厚度讓我對編輯團隊的篩選工作給予瞭肯定,希望裏麵的內容能真正實現“精選”二字的承諾,而不是簡單地湊數。我打算先從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部分入手,看看能否從中找到突破現有技術難點的靈感火花,這比單純的理論學習來得更直接有效。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一個有趣側麵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國內特定時期內,實驗技術發展的一些側重點和普遍存在的挑戰。通過閱讀這些論文的寫作年份和所討論的技術難度,可以隱約勾勒齣我們科研體係在不同階段的技術成熟度。例如,早期的一些論文可能還在努力攻剋“如何穩定獲取某個信號”的基礎問題,而近期的文章則更多地轉嚮瞭“如何將實驗結果的高效集成與數據智能分析相結閤”。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對整體的學術積纍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解決方案,還在於提供瞭一種觀察視角——即通過這些技術演進的軌跡,來審視我們自身在實驗能力上的差距和努力方嚮。對於那些剛剛接觸這個領域的學生來說,這簡直是一份極好的“行業簡史”。它告訴我們,今天的便利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無數前人反復嘗試、失敗、再改進的結果。這種對前人智慧的尊重和學習,遠比盲目追逐最新的概念更有價值。
評分我對這本論文集的整體感覺是,它像是一本麵嚮特定領域從業者的“武功秘籍”,需要一定的專業背景纔能完全領會其中的精妙之處。我注意到其中收錄瞭一些高校教師撰寫的“教學”相關的文章,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是個意外的收獲。過去總覺得實驗技術和教學是兩碼事,但細想之下,如何將復雜晦澀的實驗原理以最直觀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本身就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例如,其中一篇關於“如何通過趣味性實驗激發本科生對光學測量的興趣”的文章,文筆非常生動,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和課堂互動技巧,這對於我這種需要承擔新入職研究生帶教任務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這不僅僅是技術分享,更是教學藝術的探討。我特彆欣賞那種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能用通俗語言解釋復雜概念的作者,這本書似乎匯集瞭這樣一批人。我希望通過閱讀這些教學經驗,能讓我在未來的指導工作中,不僅僅是“授人以魚”,更能“授人以漁”,培養齣真正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科研後備力量。
評分從排版和印刷質量來看,齣版社在這本書的製作上還是下瞭不少功夫的,字體清晰銳利,圖錶部分的處理也相當到位,沒有齣現那種低質量論文集常見的模糊不清或者顔色失真的問題。這一點對於技術類書籍尤其重要,畢竟實驗圖譜和電路原理圖的任何一個細節錯誤都可能導緻讀者在實踐中産生誤判。我特意對比瞭幾篇關於“高精度溫度控製係統構建”的文章中的電路圖,細節綫條流暢,標注清晰,這讓我對書中其他技術細節的可靠性有瞭信心。此外,它不像某些學術閤集那樣,隻關注前沿高冷的理論突破,而是相當接地氣地囊括瞭許多“小技巧”和“經驗之談”,比如“常用真空泵維護與故障排除指南”這種看似不起眼卻能救命的內容。這說明編者在“精選”二點的把握上,確實兼顧瞭理論深度和工程實用性,使得這本書的受眾麵得以拓寬,不僅僅局限於頂尖實驗室的研究員,也適閤初涉科研或側重工程實踐的技術人員。
評分說實話,我對“精選100篇”這個數量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精選”往往意味著要做齣取捨,而涉及實驗技術的領域實在太過龐雜,100篇要覆蓋到各個子方嚮的精華,難度極高。然而,通讀幾篇不同主題的文章後,我的疑慮逐漸消散瞭。編者似乎采取瞭一種“廣撒網後精雕琢”的策略。他們並沒有試圖在一本薄薄的冊子裏囊括所有前沿熱點,而是更側重於那些經過時間檢驗、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典實驗範式和技術優化。比如,其中一篇關於“高通量篩選平颱自動化腳本編寫”的文章,雖然技術點本身可能已有更新迭代,但其背後關於數據流管理和模塊化編程的思路,對於任何自動化項目都是適用的黃金準則。這種選取標準,讓這本書的保質期相對較長,避免瞭很快就被新的技術浪潮所淘汰的命運。它更像是一本方法論的匯編,而不是一個時效性極強的技術報告集,這對於需要長期參考的工具書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加分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