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

[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敏,魯茜-注譯 著
图书标签:
  • 白居易
  • 诗文
  • 唐诗
  • 古典文学
  • 选集
  • 译文
  • 中华文化
  • 文学
  • 经典
  • 唐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际图书快线专营店
出版社: 三民
ISBN:9789571452722
商品编码:29661223126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K
页数:547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

具体描述

    作者:陶敏
  出版社:三民书局
    ISBN: 9789571452722
    页数:547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k
    语种:繁体中文


内容简介:

白居易是中唐有名的社會寫實詩人,詩歌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懂。詩作留傳之廣,曾遠及日本、新羅。他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重視文學的實用性,帶動詩歌革新,影響深遠。本書選錄其詩文共二百二十首,入選作品以詩歌?主,並適當選入較多的制、策、奏、判等應用文,以全面反映白居易的文學成就。注釋簡明,語譯淺近,力求保留作品原有的風致和神韻。研析以文本藝術鑑賞為中心,並適時介紹學界相關研究成果。透過本書與白居易交流,他的理想與智慧、執著與堅守,以及藝術才華與情感體驗等,便能一覽無餘,進而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會


[B066] 梁鸿传:鸿蒙初辟,遗世独立 一部关于隐逸、气节与时代变迁的恢弘史诗 作者: 张牧之 ISBN: 978-7-5366-9876-4 出版社: 华夏文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 典藏版 页数: 788页 定价: 168.00元 --- 内容简介: 《梁鸿传:鸿蒙初辟,遗世独立》并非仅仅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它是一幅以东汉末年风云变幻为背景,精心勾勒出的个体在乱世中坚守“道”与“真”的精神图景。本书深度挖掘了那位与“孟姜女”并称的隐逸之士——梁鸿的传奇一生,旨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饱经忧患的古代士人形象,并探讨其“举案齐眉”的婚姻美学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道德标杆。 本书摒弃了传统传记中脸谱化的赞颂或批判,而是通过扎实的文献考据,结合社会史、思想史的视角,细致梳理了梁鸿从河东猗氏(今山西运城地区)的贫寒学子,到最终隐居齐鲁大地,直至“梁鸿之死”的曲折历程。 第一卷:初露锋芒与怀才不遇 梁鸿,字伯鸾,生于东汉和帝年间,彼时,汉室的余晖正被地方豪强与党锢之祸的阴影所笼罩。本书详尽描绘了梁鸿少年的勤奋与早期的抱负。他不仅熟读经史,更兼具侠义之风,立志匡扶社稷。然而,时代的不公与官场的腐败,使他屡遭挫折。开篇部分重点探讨了梁鸿早年在地方官府中的短暂经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真正的“道”无法在污浊的政治环境中施展,从而为其日后的隐逸思想埋下了伏笔。我们细致还原了梁鸿如何毅然辞官,背弃世俗功名,转而投身于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 第二卷:举案齐眉的婚姻哲学 本书的灵魂篇章,集中于梁鸿与妻子孟光相识、相守的传奇故事。孟光,出身名门,却以“能为人舂米而适”的朴素标准选择夫婿。作者深入分析了“举案齐眉”这一典故的文化内涵。它绝非简单的夫妻相敬,而是儒家“礼”在家庭伦理中的极致体现,是两个高洁灵魂在物质匮乏中对精神平等的共同维护。通过对两人如何在贫困中相互扶持、共同研读的细节描写,本书试图阐释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梁鸿夫妇如何构建了一个“遗世独立”的理想化家庭模型。特别是对于孟光“摽筐于前,为鸿舂米”的场景,我们引入了当时女性劳动与知识女性地位的研究,力求呈现出其行为背后的深层社会意义。 第三卷:避世的艺术与《五噫歌》的绝响 梁鸿后期的人生,主要围绕着隐居生活展开。他足迹遍布泰山、苍山、琅琊等地,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选择性参与”。作者认为,梁鸿的隐居是一种积极的“不合作”姿态,他以一种近乎苦行的姿态,来抵抗世俗对个体精神的侵蚀。 其中,最具争议和研究价值的部分,莫过于梁鸿晚年愤而写下的《五噫歌》。在叙述梁鸿因不满于当时豪强樊重举行的奢靡宴会,愤然在宴上击缶而歌,高呼“安得铙鼓车,呼我于太山下,使鸿不得为宾”的经过时,本书进行了详尽的文本分析。我们探讨了《五噫歌》的创作动机、其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巨大反响,以及它如何成为汉末士人阶层对权贵阶层集体不满的文学投射。梁鸿此举,既是他个人气节的爆发,也是他与浊世诀别的宣言。 第四卷:历史的回响与哲思的延伸 梁鸿生命的终结,被赋予了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拒绝了被地方势力迎奉的虚名,最终在寂寥中离世。本书的收束部分,着重于梁鸿精神遗产的流传与演变。从魏晋玄学的兴起到宋明理学的探讨中,梁鸿的形象是如何被不断重塑的?他的隐逸思想,究竟是消极避世,还是对更高道德标准的执着追求? 《梁鸿传》不仅是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场关于“士”的价值体系的深度对话。它引导读者思考:在剧烈的时代转型期,个体应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安贫乐道”的背后,是怎样的坚韧与智慧?梁鸿的故事,跨越千年,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个人操守、婚姻之道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 本书特色: 1. 史料的重建与考订: 汇集了《后汉书·逸民列传》、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相关地方志等一手资料,对梁鸿生平中的关键时间点和地理坐标进行了严谨的交叉验证。 2. 生活细节的还原: 大量篇幅用于重现东汉末年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如研读环境、粮食获取、社会交往的限制等,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 3. 伦理思想的现代阐释: 深入分析了“举案齐眉”对后世婚姻观的影响,探讨了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关系中,如何重拾梁鸿夫妇所代表的精神契合与互相尊重。 4. 独特的文风: 语言典雅而不失流畅,叙事宏大却不乏细腻情感的刻画,力求达到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梁鸿传:鸿蒙初辟,遗世独立》——献给所有在喧嚣世界中,仍试图寻找内心宁静与纯粹价值的求索者。它是一曲关于气节的挽歌,更是一份对高尚人格的永恒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在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海洋里摸索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记得上次完整地读完白居易的诗集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的阅读更多的是应付考试,对其中蕴含的深层社会关怀和生活哲思,理解得还很肤浅。这次拿到这本新译本,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让人在捧读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对原著的尊重。我特别关注了译者在注释和翻译风格上的处理。白居易的诗歌,尤其是那些描绘民生疾苦的作品,比如《新丰折臂翁》或《卖炭翁》,文字直白却力量惊人。如果翻译过于拘泥于字面,很容易丢失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感。我期待的是一种既能准确传达原意的现代汉语表达,又能保持唐诗那种韵味和节奏的译法。尤其是一些典故的解释,如果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做一些深入浅出的阐释,那就更好了。这不仅是文字的转译,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我希望能从这本选集中,重新发现那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红叶”和“琵琶行”的浪漫想象之中。希望译者在“新译”二字上,真正做到了“新”在理解,而“译”在传神。

评分

作为一个并非专业研究古典文学的人士,我购买任何选本,都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领略一位大家的全貌。因此,《[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在选篇的广度上,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白居易的诗歌并非只有“感伤风花雪月”,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奠定的,这要求他的作品必须具备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我希望看到更多他早期或中期,那些直抒胸臆、批判时弊的篇章被收录。同时,对于他后期的闲适诗和饮酒诗,我也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解读角度,理解他在仕途受挫后,是如何在自然和友朋中寻求慰藉的。一本好的选本,应该像一个精准的导航仪,带领读者在白居易广阔的文学宇宙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如果附录部分能提供一些关于白居易生平脉络的梳理,那就更好了,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清晰的时间轴,理解他的思想是如何随着年龄和政治环境的变迁而演化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古典文学抱有敬畏之心的人,但同时,我也深知“阅读门槛”对大众的影响。白居易的诗歌流传之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易懂”,但这“易懂”背后,也隐藏着被简化和扁平化的风险。因此,对于这本《[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我更看重它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如果译者能够恰当地使用现代的修辞手法来重构诗句,使得当代读者在不借助太多工具书的情况下,也能领会其妙处,那无疑是成功的。我尤其想看看他对那些充满讽刺意味的讽喻诗的处理。讽喻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言外之意”,它需要译者有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字里行间隐藏的政治机锋和时代批判。如果译文只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了事件,而未能将那份“怒其不争”或“哀其不幸”的情感张力翻译出来,那就太可惜了。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安全”的翻译,而是一本能让我读完后,能重新感受到白居易那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悲壮情怀的版本。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通常是图个“对味”,这本《[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的封面设计和选篇目录,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探究的冲动。我一直认为,白居易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诗歌有着极强的“入世”精神,他敢于直面盛唐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这点上,很多同时代的诗人望尘莫及。我希望这本选集在选篇上,能跳出那些被过度解读的“流行金曲”,更多地纳入一些反映他政治抱负和友人交往的篇章。例如,他与元稹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些诗文往来,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文人集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另外,对于那些叙事长诗的翻译,我非常看重它的流畅度和画面感。唐诗的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跌宕。如果翻译后的文字读起来拗口,或者节奏感全无,那么即使意义完全正确,也失去了阅读的乐趣。我更喜欢那种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古人吟诵之声的译文。如果能在诗歌旁附带一些关于其写作背景的简短介绍,那就更贴心了,能帮助我迅速沉浸到那个特定的时空语境中去。

评分

我对诗歌阅读的体验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它不仅关乎内容,更关乎“体感”。拿到这本选集,我首先会翻看那些被誉为“中晚唐诗歌巅峰”的作品,比如《长恨歌》这类传诵千古的篇章,看译者如何处理其中的情感高潮和转折。好的翻译,应该能引导读者的情绪,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激昂顿挫。白居易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认为带有很强的叙事性,他像一个说书人,将复杂的故事娓娓道来。因此,译文的“叙事感”至关重要。如果译文读起来像散文,缺乏诗歌特有的凝练和韵味,那便失了魂魄。我特别留意了对某些意象的取舍,比如“杨柳”、“青苔”这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特定文化符号的词汇,译者是选择直译,还是赋予其更具现代意境的表达?这种选择,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否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我希望这本新译本,能提供一种既有古典美感又不失现代清晰度的阅读路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