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9865752682
叢書系列:好家教
規格:平裝 / 184頁 / 23 x 17 x 1.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0歲~99歲
\\適用於10至24個月的小小孩//
不只要激發寶寶的好奇心與觀察力,
專注力、想像力、思考力也要玩好玩滿!!!
嬰幼兒的頭腦刺激經驗,促進未來的發展,
專為各階段量身訂作的10分鐘遊戲套組,
不只有趣,還能自然啟發必備的各項能力:
?判斷能力 ?情緒表達 ?自我意識
?增強記憶 ?問題解決 ?社交人際
遊戲不是選項,而是嬰幼兒的權利!_
遊戲的目的不只是學習,更是嬰幼兒生活的全部。
適時選擇適合遊戲,得以促進他們的腦細胞發展。
還能使情感變豐富,並從中感受爸爸媽媽的關注,
同時可以培養幸福感、成就感、人際力、專注力。
本書架構特色_
?依各個時期發展檢核表玩遊戲,提升遊戲的正面效果
?遊戲兼具肢體、五感等面向,可同時刺激各領域發展
?提供遊戲提供對話範例,媽媽可參考例句與寶寶互動
?提供變化遊戲的數種方法,媽媽與寶寶可以自行調整
?簡單介紹該時期寶寶的相關研究、理論、時事與議題
?Q&A煩惱諮詢室。選出提問頻率最高的問題進行解答
?發展階段關鍵字。以問卷模式檢視寶寶和媽媽的互動
搶先試玩_
[培養專注力]
紙箱拉繩子:因果關係+專注力+細小動作
→讓一刻不得閒的孩子專注一段時間的遊戲
[提升解決問題力]
找蓋子:問題解決力+視覺+記憶力
→這是增加動腦機會,難度稍微高的遊戲
[好奇心爆發]
用髮捲玩遊戲 好奇心+小肌肉發展
→找找看有哪些東西可以黏住髮捲,哪些黏不住。
[想像力與創意都加分]
扮家家酒 想像力+創造力+表達力
→透過角色與劇情變換,發展聽說能力、體會不同立場
專業推薦_
王柏堯/臺北榮總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All for kids兒童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黃彥鈞/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廖笙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作者簡介
張有敬
權威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畢業自韓國首爾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於美國UCLA以認知及語言發展專業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過去,在遞交碩士論文後,隨即生下長子,並在博士課程期間生下老二。在美國一面攻讀學位,一面扶養兩個兒子,度過兵荒馬亂的生活,如今最感到惋惜的是:沒能在兒子小時候,好好地陪他們一起玩遊戲。目前正等待有朝一日含飴弄孫時,要好好彌補這個遺憾,因此一直以己身專業,設計有趣好玩的遊戲。
在2000年至2009年間,曾擔任韓松教育文化研究院院長,並於2005年起,連續5年以嬰幼兒為對象進行長期追蹤研究,開發培養幼兒傑出智能與潛力的課程。長期致力於將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教養與教育等兒童的實際生活中,並出版多篇研究論文。著有《子女心思報告書》、《孩子的可能性》等。
相關著作:《孩子的感覺統合&語言能力遊戲:權威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專為幼兒打造的50個潛力開發遊戲書1》《孩子的肢體發展&視覺刺激遊戲:權威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專為幼兒打造的61個潛能開發遊戲書3》《孩子的邏輯思考.口語表達.社交遊戲
Chapter 1 開始學走路,跨出獨立的第一步!
?一切都想自己試試看,孩子好奇心爆發的時期。
遊戲1 動物配對 視覺辨別力、分類能力、語言
遊戲2 紙箱拉繩子 細小動作、手眼協調、專注力
遊戲3 沿著線走 細小動作、平衡感
遊戲4 運動骰子 大肌肉運動、人際互動
遊戲5 毯子旅行 平衡感、想像力、肢體發展
遊戲6 把球丟進籃子裡 手眼協調、視覺追蹤、大肌肉運動
遊戲7 室內棒球 手眼協調、大肌肉運動
遊戲8 動物農場保齡球 手眼協調、認知能力
遊戲9 記憶力遊戲 記憶力、專注力
遊戲10 玩具躲貓貓 判斷力、專注力、好奇心
遊戲11 看照片說故事 記憶力、表達力、語言
遊戲12 找蓋子 視覺辨別力、小肌肉發展、問題解決力
遊戲13 找形狀 認知、小肌肉發展、語言
遊戲14 分類遊戲 認知、、小肌肉發展
遊戲15 小手疊疊樂 手眼協調、人際互動
遊戲16 合作塗鴉 表達力、合作精神、分享
遊戲17 一二三,木頭人 平衡感、聽覺、肢體協調
遊戲18 這個是什麼? 語言、觀點取替能力、觀察力
遊戲19 來玩彩色球 語言、大肌肉運動、人際互動
遊戲20 喂,有人在嗎? 語言、表達力、人際互動
遊戲21 如果高興就拍手 情緒調適、語言、肢體協調
。張博士的Q&A;煩惱諮詢室 張博士,請幫忙解惑!
。發展階段關鍵字 我對孩子的養育知多少?
Chapter 2 更多想像與思考,動腦機會變多了!
?對數字和文字更感興趣,懂得表達情緒與感受的時期。
遊戲1 扮家家酒 想像力、創造力、表達力
遊戲2 寶特瓶保齡球 手眼協調、數字概念
遊戲3 走獨木橋 大肌肉運動、眼腳協調、平衡感
遊戲4 幫玩具洗澡 大肌肉運動、手眼協調、責任感
遊戲5 撕膠帶 小肌肉發展、注意力
遊戲6 搖晃水瓶 大肌肉運動、視覺追蹤力
遊戲7 襪子配對 視覺辨別力、認知、分類能力
遊戲8 推不倒的積木 小肌肉發展、手眼協調、思考力
遊戲9 用髮捲玩遊戲 小肌肉發展、好奇心、認知
遊戲10 1數到3! 聽覺、數字概念
遊戲11 今天什麼天? 氣候概念、表達力、觀察力
遊戲12 包包裡有什麼? 表達力、觸覺、聽覺
遊戲13 幫忙摺衣服 小肌肉發展、大肌肉運動
遊戲14 情緒休息室 情緒調適、表達力
遊戲15 表情符號 情緒調適、表達力、語言
遊戲16 上下前後和旁邊 聽覺、表達力、空間概念
遊戲17 更有趣的「老師說」 聽覺、大肌肉運動、專注力
遊戲18 頭兒肩膀膝腳趾 專注力、語言
遊戲19 聽了跟著說 專注力、聽覺、記憶力
遊戲20 做一本獨一無二的書 觀察力、語言
。張博士的Q&A;煩惱諮詢室 張博士,請幫忙解惑!
。發展階段關鍵字 我在孩子遊戲中的參與度有多高?
?後記 增進寶寶頭腦發展的綜合維他命-遊戲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色彩搭配得很有活力,一看就知道是给小家伙们准备的益智宝典。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些天马行空的插图,那种充满童趣和创意的元素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了。书名也很有意思,“提升想像力&創意思考遊戲”,这正是我家宝贝现在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我一直觉得,比起死记硬背,激发孩子的内在创造力才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财富。从排版来看,内页的布局也很清晰,字号大小适中,即便是小小孩自己翻阅也不会感到吃力。拿到手后,那种纸张的质感也让人感到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塑料感,而是扎实可靠的印刷质量,让人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使用的工具书。整体而言,光是外在的包装和设计,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感觉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资,期待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启发和乐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几页纸的简单堆砌,而是能真正成为我们亲子互动的桥梁,让那些“游戏”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能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点滴之中,看着孩子那双闪烁着好奇光芒的眼睛,一切都值了。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找到一些能真正打破日常枯燥的亲子时光的创意活动。现在的孩子,注意力时长越来越短,电视和电子产品的诱惑太大了,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做一件需要专注力的事情越来越难。所以我非常看重“遊戲”这两个字,它意味着过程必须是充满乐趣、低门槛的。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那种不需要购买昂贵教具,只需要家里的日常用品就能开展的活动。比如,用纸板箱创造一个宇宙飞船,或者用橡皮泥塑造想象中的生物。这些基于现实材料的创造,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能让他们明白“万物皆可变”的哲学。如果书中的游戏设计能够巧妙地融入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者情景模拟,那就太完美了。我希望我的孩子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不是在被动接受我的指示,而是在主动构建自己的小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边界才能真正被拓宽。那种因为自己想出办法而露出的骄傲笑容,是任何昂贵的电子产品都无法替代的满足感。
评分从一个家长(或者说,一个曾经是孩子的人)的角度来看,想像力不仅仅是胡思乱想,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当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瓶颈时,能够跳出既有框架思考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侧重于“創意思考”的指南。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有效地提问,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当孩子问“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时,我如何引导他去观察、去假设,而不是简单地背诵科学定义。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提问模板或者引导对话的范例,那将是无价之宝。我期待的是它能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提问者”和“倾听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真正的创造力养成,需要的是一个宽松、鼓励试错的氛围,我希望这本书的理念正是如此,鼓励孩子大胆去“错”,去探索那些看似荒谬却可能蕴含着新发现的路径。这种思维习惯的培养,比任何一时的“聪明”都来得更持久。
评分我一直认为,育儿的过程就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反思。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早教资料常常让人眼花缭乱,但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强调“深度连接”而非“短期效果”的书籍。这本书的定位似乎很明确,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应付老师检查的速成手册,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潜能开发”。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家庭文化,让“思考”和“玩耍”不再是两件分离的事情,而是水乳交融。我期待这本书的内容能够提供足够的灵活性,让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调整和延伸。例如,如果我的孩子对恐龙特别着迷,我希望书中的某些思维游戏能够巧妙地与恐龙的主题结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深度挖掘。最终,我购买的不是一本游戏指南,而是一套与孩子建立深厚、有意义连接的工具箱。如果这本书能真正帮我卸下一些育儿焦虑,让我更自信、更有趣地面对孩子的成长,那么它就是一本绝佳的育儿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通常对市面上那些号称“潜能开发”的书都抱持着十二分的警惕,毕竟太多打着专家旗号的读物,内容空洞得让人汗颜。但这一次,当我看到作者的背景是“权威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时,心里还是稍微安定了一些。这至少意味着书中的设计和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忽悠”。我更关注的是,这些游戏如何真正做到“貼近幼兒”,而不是那种脱离现实、对家长要求过高的复杂任务。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适应性说明,毕竟三岁和五岁的孩子在认知发展上有着天壤之别。一个好的潜能开发工具,应该是能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生长”的,能够提供阶梯式的挑战。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提问”的思路,引导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直接给出指令。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引导手册,帮助我们家长更科学、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探索未知世界,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玩具书的范畴,成为了家庭教育中的得力助手。这种深度的、有理论支撑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