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6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
:80.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57903398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K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收录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60000条,含新词新语及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约5000条,贴近语言使用实际;设置注音、释义、例词等栏目,功能齐备,实用性强。
目录
目录
n凡例2
n音节表5
n新旧字形对照表12
n部首检字表13
n(一)部首目录13
n(二)检字表15
n(三)难检字笔画索引86
n词典正文1-1206
n(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n附录1207
n汉语拼音方案1208
n现代汉语词类表1211
n标点符号用法1216
n汉字笔画分类、名称表1229
n常见部首名称和笔顺表1230
n汉字笔顺规则表1234
n我国历代纪元简表1235
n节气表1237
n干支次序表1238
n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1239
n我国少数民族名称表1240
n计量单位表1242
n地质年代简表1252
n元素周期表1253
n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序言
目录
n凡例2
n音节表5
n新旧字形对照表12
n部首检字表13
n(一)部首目录13
n(二)检字表15
n(三)难检字笔画索引86
n词典正文1-1206
n(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n附录1207
n汉语拼音方案1208
n现代汉语词类表1211
n标点符号用法1216
n汉字笔画分类、名称表1229
n常见部首名称和笔顺表1230
n汉字笔顺规则表1234
n我国历代纪元简表1235
n节气表1237
n干支次序表1238
n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1239
n我国少数民族名称表1240
n计量单位表1242
n地质年代简表1252
n元素周期表1253
n每次合上这本字典,我总有一种“知识的重量”压在心头的感受。它给人的感觉是:它囊括了一切,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完全讲透彻。在例句的选择上,很多时候过于中规中矩,缺乏一些新颖的、能激活语言思维的例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源自当代优秀作家的、更具代表性的句子来佐证词义,而不是一味地重复那些我们从小到大在教科书中反复见到的、略显陈旧的范例。对于词源的追溯和演变过程的描述,该书也处理得比较保守,很多词汇的“前世今生”被一带而过,这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汉语发展脉络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它更像是一个稳健但略显保守的知识库,适合做基础的、快速的核对,但对于追求语言深度理解的读者,可能需要寻找更多辅以其他辅助读物的支持。
评分这本工具书的装帧设计也让我颇有微词,尽管纸张看起来还算厚实,但装订工艺似乎有些“粗犷”,我这本书才用了没多久,内页就已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特别是经常翻阅的那些首尾部分,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有纸页脱落的风险,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使用的参考书来说,绝对是个安全隐患。再说说它的检索系统,虽然有部首、拼音等多种检索方式,但整体的逻辑跳转和索引的详尽程度,感觉还停留在传统印刷工具书的水平。比如,我记得一个词的大致意思,但想不起来确切的字形或发音时,想通过“主题词”或者“语义分类”来查找,但在该词典中,这种高级别的检索支持是极其薄弱的,几乎所有的探索都必须依赖于精确的输入,这极大地限制了它在模糊记忆下的辅助功能。
评分这本字典真是让人又爱又恨,首先它的厚度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抱着一块砖头,翻起来也确实费劲,很多时候我只是想查个简单的词,结果一不小心就迷失在了浩如烟海的字词解释里。优点是收录的词汇量确实惊人,几乎我遇到的生僻字都能在这上面找到解释,而且例句也相当丰富,能让人更直观地理解词义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但是,排版方面我就要好好吐槽一下了,字体小得可怜,对于我这种视力不太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种折磨,找个词得眯着眼睛瞪半天,尤其是在光线不太好的环境下,体验感直线下降。而且,很多新出现的网络热词和一些非常口语化的表达,在这本厚重的工具书里完全找不到身影,这让我在阅读一些当代文学作品时,总感觉它少了那么点“与时俱进”的味道,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评分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入手这本据说是权威的工具书的,毕竟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硬核”,但实际使用下来,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而非一本高效的“查阅工具”。我发现它在解释某些专业术语或者特定领域词汇时,往往给出的定义过于学术化和晦涩难懂,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需要额外的上下文知识,这反而增加了查找的难度,而不是简化了。更让我头疼的是,很多同义词的辨析和辨析的力度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罗列了相近的含义,却没有给出清晰的辨别细微差别的标准,导致我在写作中依然会因为选择哪个词更恰当而感到迷茫。这本字典的结构似乎更侧重于“全面性”而非“实用性”,对于需要快速解决日常查词需求的读者来说,它显得过于庞大和沉重,携带性几乎为零,我只能把它供在书桌上,偶尔作为最后的“终极参考”才会去翻动。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收录某些特定时代的语言现象和俚语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尝试用它来理解一些上世纪中叶的小说片段中的用词习惯,发现很多当时的流行表达或特有词汇,要么查不到,要么解释得非常简略,仿佛这些语言现象不属于“现代”的范畴。这让我对它“现代”二字的定义产生了疑问。此外,对于多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处理上,虽然有所涉及,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化和条理化,常常需要对照查阅好几个相关词条才能彻底搞清楚一个字的几种读音分别对应哪种含义,并且在哪个语境下使用,效率着实不高。如果能像某些优秀的英汉词典那样,将不同读音下的用法和例句清晰地并列展示,对比会更明显,学习起来也会更有针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