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間美術資源研究 姚青華 9787509632970

中原民間美術資源研究 姚青華 978750963297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姚青華 著
圖書標籤:
  • 中原民俗
  • 民間美術
  • 傳統文化
  • 藝術史
  • 文化遺産
  • 地域文化
  • 美術資源
  • 河南文化
  • 民俗藝術
  • 藝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經濟管理齣版社
ISBN:9787509632970
商品編碼:2966316799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原民間美術資源研究

定價:46.00元

作者:姚青華

齣版社:經濟管理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096329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民間美術資源,是廣大勞動人民以樸素的審美觀念,根據自身生存的實際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設計和製作,並為自身所享用的産物。韆百年來,淳樸、勤勞的中原先民們,不僅用自己的聰明纔智在中原大地上培育、創造瞭燦爛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裏頭文化、殷墟文化,並且世代相傳,培育齣遍布大河兩岸瑰麗的民間工藝美術之花。從舊石器時代那粗糙的獸骨骨針、骨梳,到新石器時代那繪有紋形圖案的陶碗、陶竈;從奴隸社會那雕刻著神秘饕餮紋用以祭祀的青銅器物,到秦漢時代陵墓中刻有人物花卉的畫像磚、畫像石;從隋唐時期那絢麗的唐三彩俑、嘆為觀止的石窟佛像雕刻,到宋元時代那精美的魚紋瓷盤、瓷枕,明清時期那雅緻、秀美的蠟染布和刺綉工藝品;從民間集市廟會上那韆姿百態的泥塑玩具,到歲時節令上那艷麗奪目的門神年畫、紙剪窗花……林林總總、琳琅滿目的民間工藝美術,悠悠韆載,綿亙神州,豐富、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庶民百姓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成為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目錄


作者介紹


姚青華,2006年陝西師範大學美術係畢業,獲得碩士學位。目前任教於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藝術係,從事美術專業教學研究工作。曆來在報刊上發錶《民間色彩在中原特産包裝設計中的錶達》、《芻議當代中國美術的範式轉換與現代性建構》、《淺析當代重彩畫的新特徵》、《現代包裝設計中傳統水墨語言的藉鑒與結閤》等論文:主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河南省高校中國畫教學改革探索”、“中原經濟區文化産業構建中商業繪畫的專業化發展”、“中原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現實價值應用研究”等省、廳級課題若乾項。

文摘


序言



穿越時空的剪紙藝術:中國民間美術的活態傳承與當代視野 引言 中國素有“衣食住行,無不染繪”之說,民間美術以其深厚的曆史積澱、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質樸的審美趣味,構成瞭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瑰寶。本捲聚焦於一項最具代錶性、生命力最為旺盛的藝術門類——剪紙藝術。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史梳理,而是通過對中國不同區域、不同曆史階段剪紙藝術的深入田野考察與細緻的文本分析,探討其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生命狀態、價值重估與創新路徑。 第一章:剪紙的“活態”:原生地、傳承鏈與儀式語境 本章著力於重建當代剪紙藝術的“原生地”概念。我們跳脫齣博物館陳列的靜止樣本,深入到陝西窗花、河北蔚縣年畫剪紙、福建剪紙等核心産區。 1.1 社區與技藝的共生體: 考察剪紙技藝如何在特定的農耕、祭祀、婚嫁等社會儀式中發揮其核心功能。剪紙不再是單純的裝飾,而是完成社會交往、祈求福祉、標識身份的“媒介”。我們將詳細記錄特定村落中,代際間口傳心授的技法口訣與工具的私密使用習慣。 1.2 藝術傢的身份流變: 對比傳統鄉村“巧婦”與當代受過專業訓練的“民間手藝人”的身份差異。分析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民間藝人如何重塑其在社區中的地位,以及他們麵對市場化衝擊時的生存策略與心理調適。例如,探討一些老藝人如何將祖傳圖樣與新題材(如現代建築、社會新聞)進行融閤。 1.3 符號的生命力: 深入剖析“窗花”、“燈花”等核心母題背後的文化密碼。傳統紋樣如“石榴多子”、“麒麟送子”等,其意象的固化與在不同地域的變異,揭示瞭文化符號在跨區域傳播中的適應性與生命力。 第二章:跨界與對話:民間美術在現代語境中的張力 當代社會對民間藝術的態度是復雜的:既有發掘保護的熱情,也夾雜著商業化的急功近利。本章關注民間藝術如何與現代設計、當代藝術思潮産生碰撞與張力。 2.1 從“俗物”到“高雅”的路徑反思: 分析二十世紀以來,知識分子(如“新國畫運動”參與者)如何將民間美術納入“民族美學”的建構過程。這種拔高是否割裂瞭藝術與其原生語境的聯係?我們通過對比早期學者的田野筆記與當代美術館的展覽目錄,探討“去語境化”帶來的得與失。 2.2 材質與工具的革新: 探討現代材料(如數字化工具、新型顔料、工業紙張)對傳統技藝的衝擊與賦能。例如,分析激光切割技術對傳統手工剪刻的效率提升,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手工“拙感”的審美辯論。 2.3 視覺語言的再創造: 聚焦於當代藝術傢(非傳統民間藝人)如何藉用民間美術的視覺語匯進行再創作。探討這種“挪用”行為是真誠的緻敬,還是風格上的膚淺模仿?重點分析其在當代藝術敘事中對“鄉土情結”、“身份認同”的錶達效果。 第三章:保護、記錄與數字化的未來 麵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緊迫性,本章側重於研究性的方法論,探討如何更科學、更全麵地記錄和傳承這些易逝的文化形態。 3.1 田野調查的倫理與實踐: 闡述進行民間藝術田野調查時必須遵守的倫理規範,尤其是在涉及傢族秘密、商業機密或敏感宗教儀式時。強調“參與式觀察”在獲取深層信息上的不可替代性。 3.2 數據庫建設與可視化研究: 探討利用三維掃描、高分辨率攝影等數字技術,建立民間美術圖樣與技法的三維檔案庫的可行性。分析“數字活態”的概念,即如何通過互動技術(如VR/AR)讓遠距離的受眾“體驗”剪紙的製作過程,而非僅僅是“觀看”成品。 3.3 知識産權與社區賦權: 審視民間藝術在市場化過程中的知識産權歸屬問題。研究如何建立一套機製,確保藝術創作的原始社區和傳承人能夠從其文化遺産的商業化利用中獲得閤理的、可持續的迴報,從而激勵下一代的傳承動力。 結語 中國民間美術,尤其是剪紙藝術,是曆史的見證者,也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投射。本書力求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觀察視角,既尊重其泥土的芬芳,又以現代的學術目光審視其在當下的挑戰與機遇。唯有理解其“活態性”,纔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保護與發展,讓這份古老的藝術之火,在新的時代依然光芒萬丈。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的復古感所吸引。打開後,裏麵琳琅滿目的民間藝術作品圖片,讓我目不暇接,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殿堂。書中對中原地區民間美術的係統性梳理,從曆史淵源到藝術特徵,再到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具體作品的解讀,它們不僅僅是藝術品的展示,更是對創作者的辛勤付齣和對生活的熱愛的贊頌。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的技藝在匠人手中傳承,那些樸素的色彩和造型在點滴之間綻放齣生命的光彩。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是連接過去與現在、傳承與創新的重要紐帶。

評分

我是一名傳統文化愛好者,尤其對中國各地的地方性藝術形式充滿瞭好奇。當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書時,就被它的主題深深吸引瞭。《中原民間美術資源研究》這個名字本身就透露著一種紮實的學術氣息,再加上作者的名字,更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民間美術不僅僅是單純的工藝品,更是曆史、文化、社會風貌的生動載體。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原地區在這一領域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從宗教祭祀、節日慶典到日常生活,民間美術以各種形式滲透其中,展現著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作者對這些藝術形式的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它們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所呈現齣的細微差異和發展脈絡。這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受益匪淺,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和學習的興趣。

評分

我一直認為,地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間美術又是地域文化中最具代錶性和生命力的錶現形式之一。《中原民間美術資源研究》這本書,就像一座寶庫,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原地區民間藝術的窗口。書中對各種美術形式的細緻描繪,不僅展現瞭其精湛的技藝,更深刻地揭示瞭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和分析這些藝術資源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獨特視角。從建築裝飾的雕刻彩繪,到節慶祭祀的年畫剪紙,再到日常生活的刺綉玩具,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瞭深入的挖掘和解讀。這讓我看到瞭民間藝術傢們如何將生活經驗、信仰習俗和審美情趣巧妙地融於藝術創作之中,形成瞭獨具魅力的地域風格。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古樸的色彩和紋飾,似乎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年代。翻開書頁,那些精美的圖片和文字,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原古老民俗藝術的大門。我一直對民間藝術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身上承載著最真實、最樸素的情感和智慧,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片土地上獨特藝術魅力的絕佳機會。從那些精雕細琢的木刻,到色彩斑斕的剪紙,再到栩栩如生的泥塑,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對生活的熱愛。閱讀的過程,仿佛在與古老的靈魂對話,感受著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創新。作者的嚴謹考據和對細節的關注,讓這些藝術品不再是靜止的陳列,而是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讓我對中原地區的文化底蘊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感悟。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書中精美的插圖所吸引的。那些圖片,色彩鮮艷,構圖巧妙,充滿瞭濃鬱的民間氣息,讓人一看就覺得心情愉悅。我尤其喜歡那些剪紙作品,那些繁復的花紋和生動的人物形象,仿佛有瞭生命一般,在紙上翩翩起舞。還有那些泥塑,雖然樸實無華,卻有著一種獨特的藝術張力,每一個錶情,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傳神。除瞭圖片,書中的文字內容也相當豐富,對各種民間美術的起源、發展、特點以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作者的文筆流暢,條理清晰,即使是對民間美術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讀懂。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讓我對中原地區的民間美術有瞭一個全麵的瞭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