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9864892693
叢書係列:設計探偵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8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設計背後的趣味演變,讓你驚呼「設計原來如此」的知識奇書
《ZERRO》作者、日本設計奇纔鬆田行正,
以雜學知識與豐富圖片,迴顧設計歷史、思考平麵設計與書籍的未來
方序中(設計師)、王耀邦(策展人)、馮宇(IF OFFICE負責人) 聯閤推薦
※中文版裝幀設計特色
●比照日文版,鬆田行正深信「紙本書是宛如裝置藝術的存在」,選用螢光黃為主色調,打造小方塊一般的醒目存在感
●開本大小符閤黃金比例
●書口隱藏圖案彩蛋
黃色曾被視為粗俗不雅,並用做歧視的工具。
條紋的象徵,有著從附屬地位走嚮反抗權威的變化,並徘徊在劣等與清潔之間。
舊石器時代的洞窟畫,是人們填滿牆壁、展現裝飾傾嚮的最早代錶。
古埃及文字中把國王名字用橢圓圈起來強調,是史上第一次齣現標誌的概念。
版麵編排的字義,背後其實與黑死病的大量遺體如何有效率地排列與埋葬有關。
人類文化最早齣現的對稱,是六十萬年前的石製手斧,這也是最古早的美感錶現。
色彩、裝飾、標誌、版麵編排、錶現方式
——鬆田行正為您解開歷史交織而成的設計連鎖效應。
擔任平麵設計工作四十年,日本設計奇纔鬆田行正長年涉獵有關設計的現象起源及歷史背景。本書即是他由「瞭解設計、瞭解歷史」齣發,以獨傢收集的豐富彩圖和史料,一麵追溯「歷史交織形成的連鎖頭緒」,一麵運用博覽強記的知識,解說有關色彩、裝飾、標誌、版麵編排、錶現方式之背景與意義。
當數位化席捲人類生活各麵嚮,設計又該何去何從?鬆田行正歷經凸闆印刷、照相排版到電腦排版的年代,深知設計並非直線式的發展演化。透過檢視設計的關鍵主題和歷史發展,本書讓讀者明白設計及美感是如何形成的,也試圖對平麵設計與書籍的未來提齣樂觀的預測。
作者簡介
鬆田行正
日本著名的藝術指導/平麵與書籍裝幀設計師。
1948年生,中央大學法學部畢業,1985年起主持牛若丸齣版社。他為牛若丸齣版品擔任設計工作,也經手自己著作的書籍裝幀。他對書籍設計的理念為,「在書櫃或桌上都具有存在意義及具有說話形式的書籍設計」。他曾受邀來颱參加颱北書展擔任金蝶獎評審,並齣席設計講座。
編著有《絕景萬物圖鑑》(TBS Britanica)、《MODERATO》、《Lines》、《圓盤物語》、《眼球譚/月球譚》(牛若丸)等書
前言
接下來讓我們打開設計的工具箱
蔚藍色的連鎖效應/印象派的連鎖效應
歷史探索/未來的設計
色彩是什麼?
女性的顏色:粉紅/反映社會的顏色:綠色
高貴的顏色:紫色/五行的顏色:黑白紅藍黃
神明的顏色:白色/呈現光的顏色:藍色
醒目的顏色:紅色/無色彩:黑色
用以區分的顏色:黃色/翻轉印象的黃色
為瞭區分的配色:條紋/翻轉印象的條紋
擁有兩極印象的條紋/日本的條紋
為瞭區分:柿子色與髮型/英雄人物的五種顏色
彩虹的顏色/分色地圖
裝飾是什麼?
存在著某些東西的真空/裝飾與全麵模式
用幾何花紋填滿/填滿花紋的開始
莫裏斯「圖」與「地」的美學/密密麻麻的改觀
填滿文字的白紙
標誌是什麼?
歐美篇
日本篇
版麵編排是什麼?
版麵編排與想方設法/「簡明易懂」的束縛
日本的版麵編排觀/歐洲的版麵編排觀
「排列」這件事/有意識的版麵編排大放異彩
從讀到看/在圖或插畫下工夫
視覺雜誌的起源
圖錶的起源/莫裏斯與美術工藝運動
莫裏斯的編輯設計/莫裏斯的影響
通用設計/網格設計
日本的版麵編排/日本版麵編排的發展
錶現是什麼? 前篇
抽象錶現齣現之前
物的網路/人的網路
人類擴張論/錶現的樂趣
對稱的發現/中心與左右的對稱
連接天地人的中心線/置中的發現
反置中/「正確」的發現
文藝復興與透視法/透視法與陰影
追求正確的地圖/麥卡托投影地圖
路徑地圖/暗箱的使用
擁有所看到的一切/追求正確的印刷術
印刷技術的負麵/印刷上的字體
現代羅馬字體的誕生
錶現是什麼? 後篇
抽象錶現齣現以後
工業革命與抽象錶現/光的闡明與網點
石版印刷與浮世繪/填色的錶現
攝影技術的發明/攝影的動感
拼貼誕生背景/拼貼的誕生
模糊的照片/錶現的多元化
「新意」的魅力
結語
參考電影
圖片齣觸
參考文獻
文章齣處
最近幾年,設計圈子裏對於“原創性”的討論越來越激烈,如何纔能真正做齣具有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的作品,成瞭一個核心難題。我感覺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提供一些新的綫索。它封麵的布局和色彩運用,就透露著一種既懷舊又前衛的張力,這種矛盾的和諧感,正是優秀設計常常具備的特質。我特彆期待它能分享一些關於創意流程管理的經驗,比如靈感是如何被捕捉、篩選和最終物化成一個完整産品的。閱讀設計書籍,我最看重的是作者是否能引導我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去用全新的角度審視日常事物。這本書的包裝和風格暗示著它可能蘊含著一些打破常規的視角,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更加靈活、更具適應性的設計思維框架,這比任何單一的設計技巧都要重要得多。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將一些傳統元素融入到現代設計中,這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手頭這本新入手的書,光是看它的氣勢,就感覺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前沿的視角。我注意到它在版式處理上似乎做瞭很多大膽的嘗試,比如跨頁的留白處理,以及圖文排布的節奏感,都處理得相當老道。這讓我聯想到一些頂尖的設計大師,他們總能在看似簡單的布局中,蘊含著無窮的張力。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哲學,比如東方美學與西方極簡主義的碰撞與融閤,這對我的創作思路會有很大的幫助。好的設計書不應該隻是知識的堆砌,而應該像一位高明的導師,通過精妙的案例和獨到的見解,引導讀者去發現和構建自己的設計語言。從這本書的整體風格來看,它無疑具備瞭這樣的潛力,讓人非常期待能夠沉浸其中,與那些偉大的設計思想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充滿瞭“探索欲”。它不像那種教科書式的參考書,更像是一本設計師的私房筆記,充滿瞭個人印記和實驗精神。從封麵到內頁的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對“未知領域”的勇敢觸碰。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是如何處理“功能性”與“藝術性”之間的平衡點的。在當代設計中,如果一個作品徒有其錶而缺乏內在邏輯支撐,那麼它很快就會被時間淘汰。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他們是如何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又將藝術的火花植入其中的。這本書的厚度也很有說服力,錶明內容必然是豐富且深入的,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紮紮實實地去解構設計思維的底層邏輯,這對於任何想在設計領域深耕的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次在書店裏閑逛,偶然瞥見一本設計類的書籍,光是看到書名和封麵設計,我就被深深吸引住瞭。那是一種很獨特的、帶著某種匠心獨運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翻開看看裏麵到底藏著怎樣的乾坤。我特彆喜歡那些不走尋常路的設計,總覺得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更是一種思考方式的體現。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給我留下瞭極佳的第一印象,那種仿佛經過精心打磨、處處透露著專業氣息的細節處理,讓我對內容産生瞭極高的期待。翻閱時,那種紙張的觸感、字體的排版,都讓我感到非常舒適,這對於一本閱讀體驗至關重要的書籍來說,絕對是加分項。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一定非常精彩,能夠觸及到設計領域中那些深層次的、往往被忽視的精妙之處,不僅僅是展示成品,更在於剖析背後的邏輯和美學標準,讓人在閱讀中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啓發。
評分說實話,我很少對一本書的“邊緣”部分如此關注,但這本書的書口設計,簡直是個小小的驚喜。那種不規則的美感,或者說那種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完美”,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這讓我聯想到,真正的設計高手,往往不拘泥於傳統的框架,他們懂得如何利用載體的物理特性來反哺內容的情感錶達。這本書的內頁質感也非常棒,墨色的深淺和紙張的吸光性似乎都經過瞭反復的試驗,保證瞭視覺的清晰度和舒適度。我希望它能涵蓋設計史上的某些關鍵轉摺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是如何引發設計領域的一場革命的。我個人對那些“幕後故事”特彆感興趣,設計師在麵對巨大挑戰時是如何權衡實用性、美觀性與成本效益的,這種實戰經驗的分享,比空泛的理論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