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
定价:46.00元
作者:张少军,谭志,杨晓玲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23988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网络通信、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学生
内容提要
本书用“图说”的方式,即使用大量的插图帮助读者学习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其内容新颖,工程实用性强。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概述;移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及实际工程应用;蓝牙、UWB和NFC网络;移动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无线网络覆盖;物联网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通信、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指导意义,毕竟理论学得再好,落不到实践中也是空谈。这本书在介绍企业级无线覆盖部署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它不仅罗列了802.11协议的标准,更着重阐述了功率调节、信道规划以及AP选址的实战技巧,甚至细致到如何利用专业的勘测工具进行现场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最小化同频干扰”的章节,作者通过几个典型的办公楼层布局案例,清晰地展示了扇形天线和全向天线的适用边界,并给出了具体的部署密度建议,这比我之前在网上零散搜索的经验贴要系统和权威得多。虽然书中对最新的Wi-Fi 6E在毫米波频段的穿墙衰减数据分析得还不够深入,但我相信对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Wi-Fi 5和Wi-Fi 6技术环境,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完全够用且高效。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网络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干活”,而不是一位理论教授在“授课”。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洁有力,没有过多冗余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顺畅。我发现它在概念的递进关系上处理得非常精妙,比如在介绍网络接入控制(NAC)时,它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RADIUS认证流程,而是先通过一个“访客进门”的生活场景来类比MAC地址绑定和端口安全的重要性,待读者建立起宏观认识后,再逐步深入到802.1X协议的细节。这种“先建立直觉,再解释机制”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我个人对渗透测试领域也略有涉猎,书中在风险防范一章中,提及了几种常见的中间人攻击手法以及如何使用Aircrack-ng等工具进行初步的漏洞验证,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人理解网络安全边界的存在。唯一的不足,或许是对于新兴的SD-WAN在无线网络融合方面的讨论还不够前瞻性,但考虑到其主线任务是打牢基础,这点瑕不掩瑜。
评分这本《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活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本来对网络技术有些畏惧感,觉得那都是深奥的理论堆砌,但翻开内页后,那种直观的图示和清晰的逻辑流程一下子打消了我的顾虑。书中的内容编排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顺着图解一步步理解复杂的概念,比如WLAN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划分,在图上被拆解得像是搭建积木一样简单明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不同加密协议(如WEP、WPA2)时,没有陷入枯燥的协议栈描述,而是用形象的比喻和流程图展示了握手过程的安全性差异,这对我理解“为什么老协议不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或许是某些前沿的Mesh组网优化算法的深入探讨略显保守,但对于一本定位为“图说”和“应用”的技术普及读物来说,这种取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总的来说,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从零基础到初步掌握无线网络核心技术的桥梁,是桌面必备的参考手册。
评分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市面上的无线网络书籍往往要么过于基础到像说明书,要么又过于专业到需要有多年经验才能读懂。而《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内容深度上保持了扎实性,确保了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新的视角,比如对于OFDMA技术在提升频谱效率上的数学模型解析,即便我不是算法专家,也能通过图示理解其核心优势。同时,它的广度也做得很好,覆盖了从公共Wi-Fi热点搭建到室外大场景覆盖的多种应用场景。我特别欣赏它对物联网(IoT)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特殊安全需求和QoS策略的探讨,这是很多传统网络书中常常忽略的重点。这本书让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对于想要系统化提升无线网络技能的专业人士而言,绝对是一次高效且愉快的学习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尤其体现在其对故障排查流程的构建上。在IT运维中,定位无线网络问题往往是最令人头疼的,因为问题可能出在客户端、AP、控制器还是核心交换机上,界限模糊。作者清晰地绘制了一个“五步诊断法”,从物理层排查(指示灯状态)开始,逐步向上层应用层深入,并为每一步骤都提供了典型的现象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代码或配置示例。例如,当AP频繁闪烁但无法获得IP地址时,书中明确指出了应首先检查VLAN配置和DHCP池容量。这种结构化的排障思路,对于现场工程师来说是无价的“速查手册”。对比我以前依赖的几本国外经典教材,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案例更贴合国内主流设备厂商的配置习惯和网络环境,语言也更加贴近本土工程师的交流习惯,实用性达到了最大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