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Saber电路仿真及开关电源设计
定价:58.00元
作者:柯福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21309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Saber开关电源为基础,以具体工程电路为范例,详尽讲解了Saber常用工具和高级仿真工具的应用。内容包括Saber元件库建模、Saber仿真实例、Saber MAST语言建模,以及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布线。本书可作为开关电源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电类本、专科学生作为全面掌握Saber开关电源与仿真知识的参考书。
目录
目 录
第 章 开关电源导论1
1.1 简 介1
1.2 开关电源原理4
1.2.1 DC/DC变换4
1.2.2 AC/DC变换5
1.3 开关电源设计指标8
1.3.1 描述输入电压影响输出电压的几个指标形式8
1.3.2 负载对输出电压影响的几种指标形式9
1.3.3 纹波电压的几个指标形式9
1.3.4 冲击电流9
1.3.5 过流保护9
1.3.6 过压保护10
1.3.7 输出压保护10
1.3.8 过热保护10
1.3.9 温度漂移和温度系数10
1.3.10 漂移10
1.3.11 响应时间10
1.3.12 失真10
1.3.13 噪声11
1.3.14 输入噪声11
1.3.15 浪涌11
1.3.16 静电噪声11
1.3.17 稳定度11
1.3.18 电气安全要求(GB 4943—90)11
1.4 开关电源的干扰及其抑制12
1.4.1 开关电源干扰的产生12
1.4.2 开关电源干扰耦合途径14
1.4.3 抑制干扰的一些措施15
1.5 开关电源的发展17
第 章 Saber仿真工具介绍19
2.1 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直流工作点分析)19
2.2 Small-Signal AC Analysis(交流小信号分析)21
2.3 Time-Domain Analysis(瞬态分析)23
2.4 DC Transfer Analysis(直流扫描分析)25
2.5 Monte Carlo Analysis(蒙特卡罗分析)26
2.6 Pole-Zero Analysis(零极点分析)28
2.7 参数扫描分析29
2.8 Fourier Transform (傅立叶分析)30
2.9 Saber电力电子元件库翻译33
第 章 开关电源设计40
3.1 变压器设计40
3.1.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40
3.1.2 变压器的等效模型42
3.1.3 高频变压器设计原则43
3.2 RCD吸收回路46
3.3 输出滤波电解器设计50
3.4 开关电压设计实例52
第 章 开关电源环路设计55
4.1 绪 论55
4.2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56
4.3 BUCK电路小信号分析57
4.4 反激电源的数学模型64
第 章 磁性材料及其建模仿真69
5.1 磁的基本概念69
5.2 电磁理论及磁性材料72
5.2.1 电磁定律72
5.2.2 磁性材料74
5.3 磁性器件电气参数计算76
第 章 电力电源开关器件85
6.1 MOS管简介85
6.2 MOS管特性曲线87
6.3 MOS管重点参数89
6.4 MOS管的通断过程93
6.5 MOS管的小信号模型95
6.6 功率MOS管的开关损耗96
第 章 电力电子器件建模与 MAST应用实例99
7.1 计算机仿真概述99
7.2 计算机仿真方法101
7.3 基本器件模型102
7.4 MAST语言建模与仿真110
第 章 BUCK电路仿真实例分析130
8.1 BUCK电路结构130
8.2 BUCK电路工作原理基本关系式130
8.3 电感电流在连续模式下工作原理和关系式137
8.4 电感电流断续模式下电路原理和关系式139
8.5 BUCK电路Saber仿真140
第 章 BOOST电路仿真建模144
9.1 BOOST电路结构144
9.2 工作原理与基本关系式144
9.3 BOOST电路仿真148
第 章 反激式开关电源仿真156
10.1 反激式开关电源概况156
10.2 反激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157
10.3 反激开关电源Saber仿真161
第 章 正激开关电源仿真172
11.1 正激开关电源简介172
11.2 正激开关电源结构172
11.3 正激开关电源工作原理173
11.4 正激开关电源Saber仿真176
第 章 半桥开关电源仿真184
12.1 半桥电源概述184
12.2 半桥变换器电路结构及作用184
12.3 半桥电源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参数关系式185
12.4 半桥开关电源Saber仿真189
第 章 开关电源PCB设计技术195
13.1 PCB技术195
13.1.1 PCB的功能与特点195
13.1.2 PCB的分类197
13.1.3 PCB的基本组成元素198
13.2 PCB设计200
13.2.1 PCB设计流程200
13.2.2 PCB布局设计201
13.2.3 飞线与PCB布局204
13.2.4 PCB布线设计205
13.3 开关电源PCB设计指导211
13.3.1 PCB设计指导211
13.3.2 PCB工艺设计219
13.3.3 开关电源整体设计原则226
13.3.4 安规作业229
第 章 开关电源PCB设计实例232
14.1 降压式开关电源设计实例232
14.1.1 电路原理图232
14.1.2 工作原理232
14.1.3 变压器绕制方式235
14.1.4 PCB设计236
14.2 升压式开关电源设计实例237
14.2.1 电路原理图237
14.2.2 工作原理239
14.2.3 PCB设计242
14.3 数控稳压电源设计实例243
14.3.1 电路工作原理244
14.3.2 PCB设计249
第 章 一天学会用PADS设计开关电源251
15.1 元件库设计251
15.2 原理图设计273
15.3 网表导入274
15.4 导入结构图确定板框275
15.5 与原理图交互布局277
15.6 手工布线278
15.7 设计验证279
15.7.1 安全间距验证279
15.7.2 连接性验证280
15.8 丝印调整及尺寸标注280
15.9 输出文件282
参考文献288
作者介绍
林超文,EDA365论坛荣誉版主,目前负责EDA365论坛PADS和AD版块的管理与维护。兴森科技CAD事业部二部经理,有十余年高速PCB设计与EDA软件培训经验;长期专注于军用和民用产品的PCB设计及培训工作,具备丰富的PCB设计实践和工程经验,擅长航空电子类、医疗工控类、数码电子类产品的设计,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主讲多场关于高速高密度PCB设计方法和印制板设计技术的公益培训和讲座。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时,我体验到一种非常难得的“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建立在坚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之上,但作者总能找到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讨论电源的动态响应时,它引入了“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并且通过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波特图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补偿网络来保证系统在各种负载扰动下都能快速稳定下来。我曾花了好几天时间理解控制理论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但总是不得要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理解了为什么需要负反馈,以及如何科学地去“驯服”那些高速开关器件产生的非线性效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开关电源怎么工作,更是在传授一种严谨的、面向可靠性的工程思维方式。
评分这本关于电源设计的书,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真的给我的感觉是如沐春风。我之前对开关电源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总觉得那些MOS管、电感电容的参数计算起来让人头疼。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清晰的原理图和波形分析,把Buck、Boost这些拓扑的内在逻辑掰开揉碎了讲。比如,它对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控制的深入剖析,让我彻底明白了滞环比较器在提高瞬态响应方面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关于环路补偿那一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Type II和Type III补偿器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负载特性来调整极点和零点,这在很多教材里都是一带而过的内容。实操层面上,它对仿真软件的使用技巧也做了详尽的说明,从元器件模型的建立到仿真脚本的编写,每一步都考虑得很周到,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把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感觉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电源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逻辑性,它似乎是以一个项目周期为线索来组织的。从最初的需求分析、规格书的制定,到元器件的选择、拓扑的初步选型,再到详细的控制环路设计和最后的PCB布局规范,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特别是关于PCB布局的那几章,简直是救星!很多工程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在硬件设计阶段忽略了布局对性能的致命影响。这本书明确指出了高频电流回流路径的优化、敏感信号线的隔离、功率器件的散热路径设计等关键点,并配有反面教材式的错误示例。这种“防坑”指南对于初学者和有经验者都是极其宝贵的,因为往往一个电源项目失败的原因,并非理论错误,而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布局细节导致的。它让设计不再是孤立的电路图绘制,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综合体现。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技术书籍的“仿真”部分往往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书里的仿真截图看起来非常理想化,脱离实际。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不是简单地展示仿真结果,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在仿真环境中“复现”实际的物理现象。比如,在讲解开关损耗的计算时,它会明确指出在SPICE模型中,需要考虑哪些寄生参数(如栅极电荷、导通电阻的温度依赖性)才能得到接近真实的值。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对一个半桥电路进行了瞬态仿真,并对比了不同驱动电路对开关Slew Rate的影响,结果发现仿真波形与我实际搭建电路板测得的数据吻合度非常高。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操作软件,而是如何用软件作为工具去深入理解电路的行为,这才是仿真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最近在做一个需要高精度电流输出的应用,市面上很多参考书要么是泛泛而谈,要么就是只关注某个特定应用,缺乏通用性。这本书的覆盖面之广,让我眼前一亮。它对各种新型的拓扑结构,比如LLC谐振变换器和全桥移相变换器,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谐振腔设计时,对Q值和工作频率之间关系的细致阐述,这直接决定了电源的效率和体积。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做”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为什么这么做”的本质。比如,在分析输入输出滤波器的设计时,它详细对比了LC滤波器、EMI滤波器以及输入端的去耦措施,并结合了EMC标准的要求来指导设计选择。我感觉作者在编写的过程中,时刻把自己放在一个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理论的展示。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如何在高功率密度下平衡热管理和电气性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