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世界往何处去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日)石原享一,梁憬君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12439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日本反战学者全面论述人类和平幸福之路的警醒之作:世界往何处去》作者以一位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理性、严谨的研究视角,饱含悲悯的情怀,以全人类的幸福为目的,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境,如战争的疯狂与实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市场经济的优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的局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人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迷失……从中试图找到一条通向世界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
石原享一,现任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文化学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任职于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在发展经济学上有诸多建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界所认可,1990年荣获发展中国家研究奖励奖。
自1990年起,在由日本外务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太平洋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举办的针对中国的行政干部、教师、企业家等为对象的培训中,担任培训教师,培训专题为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负经验”。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的多重结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中国》,《从大陆、香港、台湾看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与东亚》,《文化摩擦与日本人——何谓和平的礼法》等。
初读几页,我就发现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独特,简直像是一位老练的交响乐指挥家在铺陈乐章。他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或结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梭于不同的历史场景和哲学思辨的迷宫之中。语言的密度非常高,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了精密的打磨,充满了多重含义。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总是在最严肃的议题探讨中,不经意间抛出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观察角度。这种深沉中的轻盈感,让阅读过程变得既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咀嚼刚才读到的那段话,试图捕捉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图。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思想的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心智能量,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拓宽了我看待“存在”本身的视野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后记部分,简直是一次对读者耐心的终极考验,但也恰恰是这份坦诚,让我对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没有落入那种“大师”式的傲慢,反而以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承认了自己论述的局限性和未竟之处。他坦言,这本书与其说是一个答案,不如说是一系列更为深刻的问题的引子。这种对自身知识边界的清醒认知,比任何自信满满的断言都更具力量。读完最后一页,我感到的是一种充实的疲惫感——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结果。我需要时间消化这些信息,让它们在我的潜意识中慢慢沉淀、发酵。它不是那种读完后立刻想推荐给所有人的书,它更像是一位私密的导师,只适合那些愿意为思考付出代价的人。合上书本的那一刻,窗外的世界似乎都染上了一层新的色彩,那种“观者”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已经被这本书彻底地重塑了。
评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本书带给我的精神震动。它不像那种能立刻给你醍醐灌顶般答案的书,相反,它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时代最深层的焦虑和迷茫。作者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选择直面那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将我们推向未知的边缘。我感觉自己仿佛在经历一场思想上的“去魅”过程,原先那些坚信不疑的某些概念开始动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复杂、更具有张力的理解。这种被挑战和重塑认知框架的感觉,虽然过程略显艰辛,但却是阅读的至高享受。它让我开始更批判性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洪流,学会去辨识那些浮于表面的叙事,转而探求隐藏在现象之下的结构性力量。可以说,这本书重塑了我对“未来”这个词汇的理解,让它从一个简单的时态概念,变成了一个需要我们主动去建构的严肃命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抽象的、仿佛星云般旋转的图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它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又充满思辨的气息所吸引。我不是一个轻易被标题迷惑的读者,但“世界往何处去”这个提问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史诗感,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作者究竟想引导我们走向何方。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分量适中,装帧的纸张质感也很舒服,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翻开扉页,那简洁的排版和恰到好处的留白,预示着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文,光是这外在的呈现,就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欲望。它不像那些充斥着流行元素的书籍那样喧哗,而是散发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内敛和深沉。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处理得极为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反而像是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各个章节之间看似松散独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某一观点时,会频繁地引用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知识——可能是古典哲学、前沿物理学,甚至是某个遥远的古代文明的某个仪式片段。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图景。它迫使我走出自己固有的知识舒适区,去思考那些横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是如何被作者优雅地跨越的。读到后来,我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跳跃”,想看看作者会从哪个意想不到的角落里,为我带来新的启发。这种编织复杂知识网络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时事评论或通俗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