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平装)(见选题2012D0141)
定价:126.00元
售价:92.0元,便宜34.0元,折扣73
作者:周志成 等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4662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022kg
《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作者周志成、曲广吉)以现代通 信卫星为代表的地球静止轨道(GEO)航天器为设计研究对象,在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航天器总体设计框架体系指导下, 结合几十年航天工程实践,并从航天器设计学科高度,系统总结和详细介绍了GEO航天器总体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分析仿真、多学科设计 优化和设计验证的技术内容和理论方法。全书编写遵循系统性、可读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宗旨要求,并在有关章节设置了工程 应用范例。
全书共分15章。章为绪论;第2、3章为轨道动力学和空间 环境;第4、5、6章为航天器总体设计、有效载荷设计和主要分系统设计;第7章为航天器总体设计优化方法,包括构型拓扑优化、设备 布局优化、结构参数优化、总体参数多学科设计优化;第8章为航天器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力学环境和力学试验;第9~13章为柔性、 晃动、多体和热致微振动等动力学以及动力学与控制仿真;4章为航天器总体设计、分析、优化范例;5章为可靠性设计、分析、 验证。
《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读者对象为航天科研院所和高等 院校从事航天器总体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分析仿真、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应用的科技人员、教 师和研究生,也可作为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章 绪论
1.1 航天器设计的研究范畴和基本内涵
1.2 航天器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方法
1.2.1 航天器工程
1.2.2 航天器系统工程
1.2.3 航天器任务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法
1.3 航天器动力学(工程)的分析研究方法
1.3.1 现代航天器动力学的主要特征
1.3.2 航天器动力学(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
1.3.3 航天器动力学(工程)的研究方法
1.4 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研究进展和重要意义
1.4.1 通信卫星工程发展应用概况
1.4.2 通信卫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4.3 发展通信卫星工程重要意义
第2章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
第3章 航天器空间环境
第4章 航天器总体设计
第5章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计
第6章 航天器主要分系统设计
第7章 航天器总体设计优化方法
第8章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与力学环境
第9章 航天器柔性耦合动力学
第9章 航天器柔性耦合动力学
0章 航天器液体晃动动力学
1章 航天器多体动力学
2章 航天器热致微振动动力学
3章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总体仿真
4章 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分析优化范例
5章 航天器可靠性设计和故障对策
缩略词表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资深专家的深度对话。作者的行文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一种难得的老道与从容。他似乎深谙初学者的思维盲区,总能在关键转折点设置“防呆”机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点破那些看似玄奥的物理原理或工程挑战。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集成问题时,作者没有采取堆砌术语的做法,而是倾向于构建清晰的层次结构,逐步剖析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制约和协同工作机制。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知识吸收的效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了对整个通信卫星系统从概念到实现的完整认知框架。这种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大家风范,是很多教科书所欠缺的宝贵品质。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散发着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厚重感。它并非那种追求时髦热点、内容浮于表面的快餐式读物,而是真正沉下心来打磨的、系统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即在多重限制下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决策。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似乎经过了无数次严苛的内部审查,内容组织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有力,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被轻易挑剔的疏漏之处。阅读完毕后,读者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面对复杂工程挑战时,那种胸有成竹的信心与沉淀下来的专业定力。它无疑是该领域内一份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重要文献。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参考性的“宝典”。其中对于设计迭代过程中的各种约束条件的分析,以及对不同设计方案权衡取舍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在实际工程领域丰富的经验积累。它没有停留在纯粹的理论推演层面,而是大量引入了工程实现的考量,比如可靠性分析、热控策略的选取、以及在特定任务需求下对轨道动力学参数的精细化调控。这种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的无缝衔接,对于正在从事或计划从事航天动力学和卫星平台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和研究生而言,无疑具有极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触感温润而高级,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将人带入了浩瀚的宇宙空间,几颗点缀的星光更是巧妙地呼应了主题。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白度适中,既保证了文字的清晰度,又减少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侧边切口平整,整体装订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让人感觉结实耐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籍的尺寸设计非常人性化,既便于携带,又不失作为工具书应有的信息承载量,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透露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学术气息。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无疑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对作者和出版社的专业素养抱有极高的期待。可以说,从物理层面来说,这是一本制作精良、值得珍藏的作品。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其排版布局的清晰度所折服。不同于一些技术书籍充斥着密密麻麻、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字块,这本书在章节划分和图表引用上显得极为用心。每一个关键概念的引入,都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文字叙述过渡自然,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一复杂领域的读者来说,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思路。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系统架构图,不再是孤立的符号堆砌,而是被巧妙地嵌入到解释性的文字段落中,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图表的设计简洁明了,关键信息突出,让人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这种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节奏感和探索的乐趣,体现了编辑团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体验的深度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