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宁慧英)
定价:29.00元
作者:宁慧英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220909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为满足新形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编写的。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基本应用电路、功率放大器、波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和电路仿真。
本书选材较新,资料丰富,重点突出,强调实际应用和集成电路的设计指导。每一章后面都设有实践技能训练和实际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在附录中介绍了常用半导体器件型号和参数以及常用集成运放的端子排列,方便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本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晶体三极管(BJT)
1.4 场效应管(FET)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项目2 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检测与识别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3 共基极放大电路
2.4 多级放大电路
2.5 差动放大电路
2.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三极管放大电路测试
项目2 三极管放大电路应用——调频无线话筒
项目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应用——非接触测电笔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 概述
3.2 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
3.3 集成运放的正确使用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识别与检测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4.1 概述
4.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负反馈放大电路测试
项目2 负反馈放大电路应用实例——助听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集成运放的基本应用电路
5.1 模拟运算电路
5.2 有源滤波电路
5.3 电压比较器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集成运放的基本应用(1)——模拟运算电路
项目2 集成运放的基本应用(2)——滤波电路
项目3 集成运放的基本应用(3)——电压比较器
项目4 集成运放应用实例——温度检测报警电路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功率放大器
6.1 概述
6.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6.3 集成功率放大器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OTL功率放大器
项目2 集成功率放大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波形发生电路
7.1 正弦波振荡电路
7.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3 集成函数发生器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RC正弦波振荡器
项目2 LC正弦波振荡器
项目3 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8.3 开关型稳压电源电路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集成稳压器
项目2 可调双路输出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电路仿真
9.1 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简介
9.2 模拟电路分析举例
9.3 实用模拟电路的仿真测试
本章小结
实践技能训练
项目1 UC3842组成的开关型稳压电源
项目2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附录A 常用半导体器件型号和参数以及常用集成运放的端子排列
附录B 部分习题及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近乎于“冷静的激情”。它很少使用夸张的修饰词,但每一个措辞都精准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阻值一样。我记得有一次在学习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电路时,我对某个参数的选取感到困惑,翻到相应的讲解段落,作者用一句简短的话点明了“选择的本质是在效率与温漂之间进行妥协的艺术”,瞬间击中了我内心的疑惑点。这种返璞归真的表达方式,反而比冗长的说教更有力量。而且,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也十分精妙,它们不仅仅是公式的简单套用,很多题目都隐藏着一个小小的陷阱或者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工程权衡点。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啃完第三章的习题,那种解开难题后的成就感,让我对模拟电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撰写这些内容时,是如何在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中提炼出这些精华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对科学严谨性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复古的学院气息,那种厚重的纸张质感,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图书馆里那些泛黄的教科书。刚翻开目录,就被那严谨的结构和详尽的章节划分给镇住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半导体器件特性的那一章,作者似乎用了非常直观的方式来解释那些原本枯燥的物理原理,图示清晰得让人仿佛能亲手触摸到P-N结的内部构造。尤其是对运放电路的分析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以前我对反馈环路的理解总是模棱两可,但这本书里通过几个经典的例子,层层剥茧,将负反馈的稳定性和开环增益的计算讲得透彻明白。我甚至愿意花上两倍的时间去推导书中的每一个公式,因为推导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巩固。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意思,注释和重点内容被巧妙地用不同字号和颜色区分开来,虽然内容本身很硬核,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让人在啃“硬骨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丝丝的清晰和引导。它不只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耐心地在你耳边梳理着复杂的知识脉络,让人觉得“模拟世界”并没有那么深不可测。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技术书籍的评价标准都很苛刻,尤其是涉及到基础理论的,很多作者要么为了追求深度而牺牲了可读性,要么为了通俗易懂而将关键细节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在平衡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支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情景代入”法,比如讲解晶体管作为开关时的饱和区和截止区,作者会先设置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一个简单的数字逻辑门,然后再反推所需的器件参数和工作点,这种“从用到学”的路径,极大地激发了我去思考电路的实际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公式推导的层面。书中后半部分关于滤波器设计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止步于巴特沃斯和切比雪夫的介绍,还拓展到了更高阶的理论分析,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软件辅助进行初步验证,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少见的,显示出作者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关注度。阅读时,我常常会合上书本,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重新画图、重新计算,这种主动的互动,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有效得多。
评分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找到一本既能提供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教材是多么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固步自封于经典的、上世纪中叶的电路理论,而是巧妙地将现代集成电路的思维方式融入了对基本单元的讲解中。比如,在分析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特性时,作者非常自然地引入了共模抑制比(CMRR)的概念,并解释了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这比理想增益更加关键。这种将“理想模型”与“现实世界”并置的讲解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此外,书中附带的那些小型实验验证的描述,虽然只是文字描述,但对我这样的动手派读者来说,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蓝图。我甚至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动手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共源放大电路进行观察,书中的预测和我的实际测量结果几乎完美吻合,那种“理论指导实践”的愉悦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更是教我“为什么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电路思维”的哲学著作。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模拟电路设计本质上就是关于“妥协”的艺术。每一个选择,无论电流设定、晶体管尺寸还是反馈电阻的比例,都不是绝对的最优解,而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平衡点。书中对失真和噪声的讨论,尤其深刻,作者没有停留在计算失真的百分比上,而是深入分析了失真源头产生的物理机制,这使得我在后续设计中,能更主动地去规避那些“看不见的”性能杀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直流偏置点的分析,它像是在教我们如何给电路一个稳健的“骨架”,确保它在面对温度变化和信号输入波动时,不会轻易垮塌。每次合上这本书,我都会感到一种知识的充实感,仿佛自己的“电路嗅觉”也变得更加敏锐了。它让我从一个单纯的“电路搭建者”,开始向一个真正的“电路设计者”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